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等學校科研管理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1科研水平相對落后,不能形成強有力的科技創新
團隊和科研管理隊伍科研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突出表現在缺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科技資源優勢不突出,缺乏承擔重大科研項目和工程項目的能力。科技創新團隊建設工作有待加強。科技工作的快速發展,以及學科(實驗室)建設水平的不斷提高,需要有一支人員齊全、高素質、高水平的科研管理隊伍,就學校目前的狀況來看不能適應快速發展的要求。
1.2科研投入不足,難以形成濃厚的科研氛圍
由于科研投入及經費短缺,學校還沒有相應的科學研究中試基地,這阻礙了科技成果的轉化,并已經成為制約學校科技持續發展的一個“瓶頸”。科研氛圍不濃,部分教師對參加科研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認識不足。校內科研學術報告偏少,缺乏積極從事科研工作,努力追求學術發展的氛圍。
1.3科研發展失衡,導致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科技發展不均衡,科研經費及成果主要集中在少數幾個有特色的專業上。產學研工作沒有真正落在實處,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作用還沒有得到很好地發揮。
1.4國際合作與交流環節薄弱
在科學研究前沿領域,學校參與的國際合作和交流,大多僅僅停留在一般性人員交流和學術互訪,特別是與世界發達國家一流大學的合作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不利于學校科研人員及時把握國際高水平科學研究的最新動態。
1.5高端人才和領軍人物嚴重短缺
學校缺乏頂尖人才和關鍵領域的領軍人物,爭取并承擔國家重大科研項目的競爭能力較差,高顯示度的標志性科學研究成果不多,基礎研究和高技術前沿領域原始性創新能力薄弱,與國內一流大學或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學相比,差距較為明顯。
2完善學校科研管理體制的對策及建議
當前,學校正處在“十二五”發展的關鍵時期,科技工作的發展至關重要。從總體上看,加速科技發展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并存,希望與困難同在。這就需要我們科研處的干部隊伍要立足崗位服務、主動上門服務、優化公共服務、推進陽光服務。要樹立正確的干部作風、工作作風,把心思用在干事業上,把精力用在抓落實上,把功夫用在促發展上,為順利完成學校“十二五”規劃任務貢獻力量。通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聽取了學校教職員工對科研管理政策、科研管理制度提出的意見與建議的基礎上進行總結歸納,并針對制約學校科技發展的瓶頸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2.1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加速學校科技發展
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準確把握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現狀、世界科技發展趨勢,著眼于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而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學校在建設創新型國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國家和地方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科技興校和人才強校的雙重使命。因此學校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認真貫徹落實在“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上的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這個核心,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努力開創學校科技發展的新局面。
2.2加大科研經費投入,積極培養優秀科技人才及重點學科建設
“十二五”期間除各類科研課題經費之外,學校還要爭取多渠道、多形式籌集經費支持科技創新,設立科研專項基金,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勵機制和競爭機制,鼓勵中青年教師積極參與科學研究工作,支持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高新技術研究項目,特別是要增加對科技平臺的投入。對國家級、省級“縱向”研究課題給予配套支持,加大對被國際三大檢索系統收錄的學術論文的獎勵力度,對各級政府獎勵表彰的科研成果予以配套獎勵,努力為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2.3創新科技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
積極承擔國家和省內的重大科技任務,積極探索新的科研組織形式,對科研項目實行分類管理,對基礎性研究和應用開發性研究實行不同的管理辦法和激勵機制,通過強化科研基地建設,實行課題組長負責制等措施,整合科研資源和力量,建立創新團隊,促進學科間的交叉融合,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立足行業項目,擴大橫向項目,爭取省級項目,積極攻關國家項目。同時要充分發揮學校人力資源和學科的綜合優勢,克服力量比較分散的弊端,組織專家圍繞國家和遼寧省的重大目標有效地進行科技攻關和前沿領域研究,大力加強重大項目的培育和組織管理,不斷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和高級別科研獎勵,使科研整體實力和水平大幅度提升。
2.4突出科研項目在職稱評審中的導向作用
堅持項目與職稱評定掛鉤的原則,推行以科研項目為主線的職稱評審辦法,把承擔科研項目作為職稱評審的必要條件,引導科技工作者積極承擔更多更大的科研項目,努力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和科研水平。
2.5堅持產學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圍繞省、市老工業基地振興,開展有針對性的科技創新活動,推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推廣。積極參與以企業為主體,學校和科研機構共同參與的技術創新體系。“十二五”期間,力爭在現有基礎上,再建3~5個產學研基地,年均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20%。堅持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通過聯合、共建、融合等方式,加強與企業和科研院所的多種形式合作,廣泛開展人員交流,合作研發,合辦科技創新機構、人員培訓機構等。增強為地方經濟服務的意識,注重開放,促進與行業、企業、地方政府之間的聯合與合作,通過共建研究開發基地、技術中心、承接研究項目、共同申請國家和地方政府的科技計劃項目等形式,形成產學研結合的有效機制,把學科特色轉化為競爭優勢,加速推動高新技術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
2.6加強科研基地建設,創造良好的科研條件
籌備好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申報工作,建設好省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級高校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通過調整現有人員結構和布局,開拓研究方向,增強研究實力,努力創建具有學校特色的國家、省、校三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
2.7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等方式
加強科學研究的國際交流與合作。隨著科學技術的全球化和經濟的一體化,高等教育國際化是21世紀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我們要創造條件,爭取開展與國外大學、國際知名企業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學校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水平。充分利用國家有利政策,鼓勵學術帶頭人出國參加國際學術會議,邀請國外同行講學。有計劃地選派青年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干到國外著名大學做訪問研究,了解學術前沿,認清本學科的地位和差距,選準主攻方向,形成研究特色,提升學術水平。要進一步了解和疏通渠道,爭取國際組織、國外知名企業資助,開展國際合作研究。
2.8建設高素質的科技管理隊伍
實現科技管理的信息化和網絡化。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科技管理隊伍。沒有高水平的管理隊伍,就不可能建設高層次的科技創新隊伍。所以要切實加強對科技管理隊伍的培養和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思想素質、服務意識和管理水平。加快信息網絡服務體系建設,實現互聯網信息系統、多媒體傳送系統、專家在線咨詢服務系統的有機結合,搭建起一個新型的、立體的、全方位的科技信息網絡平臺,為學校和地方企業的技術創新提供專業化的信息技術服務。
作者:于哲 單位:遼寧石油化工大學科研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