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職院??蒲泄芾碚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引導教師深入理解高等職業教育內涵,找準事業發展方向
在我國,20世紀末以來,隨著《職業教育法》、《高等教育法》頒布實施和中共中央、國務院以及國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一系列教育發展政策的出臺,國家也已經明確高等職業教育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了以職業院校、高等??茖W校、成人高校等為辦學機構的格局。以姜大源為代表的職業教育研究者認為,職業教育本質上是就業為導向、保證人可持續發展的跨越企業與學校、工作與學習的教育。高等職業教育雖然以就業為導向,但首先應該關注教育,在就業導向的目標下,融入教育,融入人文的思想,致力人的可持續發展,而不能僅僅是培訓。高等職業教育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為特點,同時必須有職業要求和教育要求相結合的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和評價標準以區別于普通本科教育。高等職業教育,教育是本質定位,職業是特征定位,高等只是層次定位。總的來說,對高等職業教育的理論認識上,我們已經與國際同步發展。引導教師深入理解這一問題,就是要讓他們轉變思維方式,清楚意識到,高職院校具有和普通本科院校一樣的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的職能,但是在具體投入和實踐上是有區別的,亦步亦趨的管理和思想是不利于教師自身和學校發展的。
二、查找與全國高職院校的差距,明確學校發展思路
我國高職院校在新世紀頭十年機遇期的快速發展,推動了高等教育的大眾化發展,但60%的高職院校是近十年內組建的,人才培養處于調整中,培養技能型人才的師資力量還欠缺等一系列問題呈現,而2008年我國的高等教育學齡人口達到高峰的1.2億人后,并不會短時間下將,高等職業教育還有一個量的擴展。今后的高等職業院校該如何發展?2006年底,教育部、財政部正式啟動“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2006—2008年分三批確定了100所全國示范性高職院校(另有省級示范建設院校),其中2007年開始同期公布示范院校的重點建設專業。之后又在2010年開始了“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二期工程———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建設工程,在原有的100所基礎上,新增100所骨干高職院校。旨在通過實施“建設計劃”,使示范院校在辦學實力、教學質量、管理水平、辦學效益和輻射能力方面有較大提升,特別是在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建設高水平的專業及專業教學團隊、提高社會服務能力等方面取得明顯進展,并帶動高等職業教育的改革。示范院校建設在探索校企合作辦學體制機制、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單獨招生試點、增強社會服務能力、跨區域共享優質教育資源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引領了全國高職院校的改革和發展方向。但屬于國家級和省級示范高職院校的不過總數的三分之一,具體高職院校要加快發展,還需將本校的綜合辦學實力與國家級及省級示范院校作對比,尤其是要跟同類別同領域的學校對比,找到差距。同時,深入研究示范院校及同領域學校重點專業建設及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的差距,找準學校在全國、全國同領域及省內高職院校中的位置。學校整體及教師個人,只有通過這種不定期的比較,才能在新發展形式中調整思路。
三、梳理高職院校科研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糾正科研工作定位
2012年全國1288所具有招生資格的普通高職院校中,有162所(占院??倲档?2.58%)在14家高等教育類中文核心期刊發文331篇,占被統計的3609篇論文的9.17%。雖然在100所示范高職院校中,有31所院校共發文118篇,但它們僅占全國高職院校總數的2.41%,占示范院??倲档?1%,這與505所(占同類院校總數的59.83%)普通本科院校發文3208篇,占被統計論文總數的88.89%的數據差異很明顯。這僅僅是在高等教育一類期刊上的情況統計,如果擴展到各類期刊的統計,結果就不得而知了。這些統計數據,除了提示我們高職院校的科研情況不容樂觀之外,我們更應該思考是什么制約了高職院校的科研?我們的科研工作定位是否應該重新審視了?
1.學??蒲泄芾碇贫鹊膯栴}。高職院校的科研管理制度作為外化的一種觀念,時刻透露出學校對其科研工作的取向和定位。查找對比分析了很多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的科研管理制度后,筆者發現高職院校的科研管理制度與自身承擔的高等職業教育要求不適應。表現在:
第一,缺乏對高等職業教育本質特征的理解,科研制度展現的自身科研定位模糊不清。長期以來,保持和本科院校相似的專業設置、課程設置、人才培養思路等,重視學術性的專業基礎教育,忽視了高等職業教育指向職業的特征。往往參照本科院校的科研管理制度,多把教師科研導向基礎理論研究,強調大項目、大課題的申報,對技能領域的實證性和應用性的小研究支持不足,缺乏團隊培養和對持續研究的支持,喪失了制度的獨特性,直接導致學校的人、財、物分散,科研工作無重點,難形成特色和競爭實力。
第二,對科研和教學關系闡釋不夠。學生就業帶來的辦學壓力和師資隊伍培養緊迫性的矛盾,致使很多學校的制度不能保證學校的人財物合理投放到教育和科研活動中,將教師的教育和科研活動引向對立和沖突,教師奔走在二者之中,既影響了對學生的教學,又影響了科研。
第三,科研評價制度的激勵性和導向性不適宜。多數學校采用以論文數量尤其是核心期刊論文數量、課題級別及經費多少來評價科研成果的價值,使得教師往往不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需求來選擇時間長、投入大的新技術、新材料、新方法、新產品等應用性技術研究和技能型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更不敢耗時在研究成果的推廣、轉化和應用中,而這些才是高等職業院校科研工作的重點,與普通本科院校相比有優勢的地方。
2.教師的思想認識問題。由于我國60%的高職院校是近十年內組建的,很多教師意識和能力發展沒有跟上學校辦學層次的改變,很多教師認為教研就是科研,撰寫學術論文就是寫教學心得;認為申報課題就是搞科研,往往集中各種資源申報課題,而不顧是否能完成課題;認為搞到合作項目,找回來經費就是搞科研,普遍將科研的目的定位為評職稱和職務上升需要,所以急功近利,很難深入。常把教育和科研的關系對立起來,產生時間和精力分配的矛盾,加上科研目的的功利化,導致大多數教師對科研喪失信心。
3.高職院校的科研定位問題。第一,科研工作是高職院校必須履行的職能。從教育分類來看,高等職業教育屬于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高職院校必然要求承擔高等學校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的三大職能,有開展學術研究的要求。從教育內容來看,高等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技能培養為主,同時需要承擔學生職業前的專業教育和為其繼續進入更高層次的學術教育為主的教育做好銜接,這也對高職院校提出了科研的要求。第二,科研是現代社會發展對高職院校的要求,也是實現社會服務職能的途徑?,F代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要求高職院校根據社會經濟發展培養各行各業生產、服務和管理的技能型人才并直接服務社會。這需要教師不但是教學能手,還是行業的高手。教師教學和科研相互促進、互相依賴。教師具備把握、發現和革新行業生產技術、方法的意識和能力,不但直接形成成果服務社會,還能豐富教學內容,給課堂增添活力。第三,高職院校科研的重點是應用性研究。這是由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辦學模式及師資力量構成特點決定的。高職院校培養的是生產、服務及管理一線的高級技能型人才,師資隊伍建設強調“雙師型”,倡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辦學特點,所以教師熟悉各自所在行業的生產、服務和管理的流程和特點,了解各行業企事業單位的實際需求,關注新技術、新方法、新材料、新產品的發展。高職院校的應用性研究成果更符合企事業單位和市場的需求。
四、總結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創新階段。這種大好形勢下,我們高職院校的科研管理工作者應當理清思路,對以上所述問題,通過制度的創新及修訂,引導教師了解學習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新趨勢,轉變觀念,在教學和科研上合理分配時間,注重整合資源,建立團隊,做出更多能直接產生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應用性研究成果。這樣才能讓科研工作正真促進學校發展。
作者:劉奉 單位:重慶三峽醫藥高等??茖W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