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社會科學科研管理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科研管理工作的性質,決定了它既與具體的科學研究不同,也與一般的單純事務性、執行性的行政工作相區別,究其實質,科研管理有其特定的功能和要求,是一項兼及科學研究規律與行政管理的復雜的社會工作。細析科研管理的內容,它包括各種科研規章制度的擬定、科研項目立項及立項后的管理服務以及學科建設、學術交流等各種與科學研究相關的內容。而且,隨著我國社會科學研究的繁榮,科研工作表現出各種新的特性,科研管理工作也將會隨之變化。因此,科研管理工作是一項外延無限延展的創新的社會工作。前面論述的社會科學研究的四個發展趨勢,對社會科學研究事業的發展具有長遠的促進作用,但另一方面,也對科研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戰和新的要求。科研管理工作人員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豐富管理知識,提高工作效率,增強工作能力,以適應新形勢下科研管理工作的需要。
1.加強政治理論學習
科研管理是對各項科學研究的管理與服務,它所涉學科眾多,文、史、哲、管、法都有所涉及。可以說,科研管理是對于“知識”的管理。在中國,社會科學研究是繁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一環,它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軟實力”,因此,對于科學研究的管理與服務工作的科研管理,必須要堅持黨的領導。新形勢新時期,社會科學研究事業高速發展,其重要性日益突顯,這對科研管理工作相關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它既要求在思想政治素質上與黨的各項規章制度相一致,也要求對所涉及專業知識有盡可能更多的了解。因此,科研管理工作者應當時刻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和時事政治學習,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精準掌握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特別是與科研管理工作相關的政策法律更應熟記在心,同時,在科研管理工作中要樹立堅定的社會主義信念,時刻保持敏銳的政治警覺性,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
2.牢固樹立愛崗敬業的精神
作為科研管理人員,一定要熱愛這項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有強烈的事業心,才能有崇高的敬業精神,才能確立高度負責的立崗敬業的職業精神。科研管理工作是科研工作的服務者、協助者,是科研工作主體的后勤服務部門。如果說,創新性是科研工作要求的話,那么,服務性就是對科研管理工作的要求。但是,這種服務性要求科研管理工作的崇高與奉獻,可以說,每一項科研工作,都少不了科研管理工作者的默默付出,但科研成果所為作者帶來的各種名與利,卻統統與科研管理工作這一幕后英雄無緣。可以說,科研管理工作就是為他人作嫁衣。這樣的工作性質,決定了科研管理工作必須要有愛崗敬業的崇高精神,必須要有無私奉獻的高尚品德———耐得住寂寞與清貧,看淡名與利,只求奉獻,不重索取。同時,科研管理工作者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尊重、理解科研人員,要樹立服務觀念,堅持求真務實、嚴謹科學的工作作風,盡一切可能,積極調動科研工作者的科研熱情,使之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多出精品。在當前形勢下,積極利用國家繁榮發展科學研究工作的大好形勢,順勢而為,積極主動為科研工作者爭取橫向委托課題、國家級課題以及各項聯合資助課題等,全方位為科研工作提供綜合服務。
3.鍛煉統籌能力,努力提高科研管理組織能力
新形勢下社會科學研究工作的繁榮發展,使得科研管理工作的內容也日漸繁多,要求科研管理人員必須提高統籌能力,正確處理常規工作與緊急任務的關系,在把握總體工作的基礎上,抓住重點,主次分明。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員除了必須掌握的管理技能和知識外,還應該熟悉一些具體的科研管理組織業務,如各級各類課題的申報,包括課題申報的制度、程序以及填報要求;在科研成果管理中,要把握成果的相關鑒定評估要求,熟知各類經費的使用原則與監管制度等,掌握成果評獎的原則以及獎勵辦法等。特別是針對科研立項,科研管理人員要掌握國內外科研研究動態及已有成果的發表情況,掌握各種與科研課題有關的信息,在宏觀上為課題承擔者提供客觀的引導與相關的科研建議。
4.要有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
社會科學研究工作隨著社會發展不斷創新,與之相關的管理本身也需要不斷創新。實踐證明,科研管理工作墨守成規不可行,要隨著不斷發展的科研工作新態勢,不斷探索新的管理方式,制定新的管理制度和服務范圍。也就是說,與科研主體的內容創新不同,科研管理工作需要的是管理的創新。科研管理在我國起步比較晚,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科研管理的相關工作還沒有實現信息化、自動化管理,各種文字、信息處理等,便憑手工操作,致使效率低下,造成了人、財、物、時間等方面的浪費,更為重要的是,手工操作使得各種信息處理不及時、不全面,造成了時效性與全面性的缺失。新形勢下,科研管理工作日益信息化、自動化,科學研究工作也越來越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力量,這對科研管理工作提出了更為重要的要求。適應這種新變化,科研管理人員必須改變傳統觀念,重新認識科研管理工作的“管理就是服務”的管理理念,求主動、求全面,告別過去那種呆板落后的被動式管理,轉變為自動化、信息化背景下的主動、靈活、高效的現代管理方式。科研事關社會科學研究機構生存和發展大局,是社會科學研究機構進行內涵建設的關鍵環節。因此,科研管理工作要有新舉措和新思路,科研管理人員要不斷增強創新意識,在工作中探索新方法,研究新思路,不僅需要完成改革性的工作,還需要完成很多建設性的工作。
5.不斷更新知識,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
在本文的論述中,所謂科研管理,主要是指對科研工作,包括科研計劃、課題研究、成果轉化等各種科研工作的管理。科研管理是對科研工作的管理與服務,困此,它是對于“知識”的管理,這就要求科研管理工作必須本身具有較高的專業知識結構素養和一定的管理技能。也就是說,科研管理人員除了具備其所管理服務的相關科研工作的基本知識素養和廣博的知識結構外,還應該具有一定的先進的管理能力,掌握先進的管理手段。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信息高度發達,新的發明和知識門類層出不窮,跨學科研究、新學科的開拓,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互滲與影響,使得各種交叉學科和邊緣學科展現在科研管理工作者面前。要對變化了的科研工作進行管理與服務,科研管理人員只是停留在之前所具有的知識結構注定要無所事從,因此,必須要與時俱進,同科研工作者一樣,更新知識結構,不斷地吸納新的知識,擴展知識結構,同時,學習新的與科研管理工作相關的知識門類,如統計學、管理心理學、公共關系學等可輔助科研管理工作的學科門類的知識,從整體上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綜合素質,這是現代化科研管理工作適應新的科研工作的必然要求。
6.掌握國家有關政策,提高信息收集分析能力
科研管理工作要想做到全面系統,對于信息的收集與分析能力必不可少。具體而言,第一,熟練掌握情報學方法,善于在各種會議、法制法規、廣播、報刊以及網絡等媒體信息中收集與科研工作有關的信息,并對所收集的信息進行歸納、分析,將與科研工作有關的知識信息及時反饋給科研人員,以有利于其科研工作的順利開展。第二,注重知識積累,及時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科研管理人員要及時對自身所轄屬的科研基本知識和學科發展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并熟悉國家對于相關學科知識的政策法規,注重國家大政方針和政策的掌握,并從中歸納出有用的信息,以及時反饋給科研人員。因此,科研管理人員要時刻、密切關注、追蹤國家科研領域的方針政策,并與之保持高度的一致,同時還要進行相關的業務學習,以便知識更新,跟上社會科學研究的步伐。第三,科研管理人員要具有理解和貫徹執行政策的能力。科研管理最終要落實于執行力上。執行力的達成,需要正確理解國家政策為前提。因此,對于國家政策的把握與理解能力,是決定一個科研管理人員,特別是決策性的管理人員是否合格的標準。要成為一個能夠正確理解政策,并能夠認真執行的科研管理人員,就必須認真學習、領會、理解黨的各項方針政策,特別是要學習與科研工作密切相關的,如有關科技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以及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相關政策。只有對政策及有關法規條文及時了解,才能迅速地對科研管理工作的相關問題做出有效的反應,才能更好地明確科研管理方向,更好地為科研工作服務,把好關,才能在競爭中穩步發展,逐步壯大,立于不敗之地。
7.實現科研管理現代化
信息對科研管理工作起著決定性作用。在當今的信息化時代,微電腦的應用、互聯網的出現,對于科研工作影響巨大。信息化處理中的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的應用,為遠程、非面對面的科研合作提供了技術平臺,高效的信息檢索功能更使得科研工作者可以共享科研資源,避免重復研究。作為一名科研管理人員,除了具有足夠的專業知識、管理知識,同時還必須熟練地掌握、運用計算機等現代管理工具,提高信息收集和處理能力,利用現代管理工具為科研和管理服務,以適應當今信息時代的發展,實現科研工作的現代化管理。
作者:陳靜 單位:天津社會科學院科研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