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儒家課堂管理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孟子如是說。從儒家教育思想的角度看,課堂管理需要立規矩,治規矩,從而守規矩,提高學生的自控力,讓學生得以更好的成長與發展。本文從儒家教育思想入手初步探討學校課堂管理觀。
關鍵詞:
課堂管理;儒家思想;規矩方圓;管理策略
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是教師與學生共享的工作學習環境,每一節課的組織管理都需要教師的精心設計和實施,它關乎著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在課堂管理過程中,教師為了保證課堂教學的秩序和效率,不斷協調課堂中的人與事,時間和空間等各種因素及其關系。教師既要對教學目標、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組織和合理運用,同時還需要對學生的課堂行為和課堂心理活動進行有效控制和積極引導。課堂管理是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高效進行的前提和保障。有效的課堂管理對于學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課堂管理具有組織功能、促進功能、協調功能和維持功能,對于維持教學秩序,營造課堂氛圍、促進相互交流等均有積極意義。課堂管理的任務在于建立有利于學生學習的課堂規則,并使學生自覺遵守,鼓勵積極行為,抑制消極行為。教師通過合理的教學設計和活動組織調控學生的學習,營造積極的課堂環境,保持課堂互動、促進課堂生長,采用積極有效的管理手段對學生課堂行為進行引導,促進學生課堂活動的參與合作,并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有效調控,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從而實現學生自我管理與教師自我管理有機結合。正所謂“低效的課堂是浪費,負效的課堂就是誤人子弟”。作為教師,我們必須提高課堂效率,必須抓好教學生產力,讓課堂成為師生探索真理的場所,讓課堂成為學生生命成長的樂園。努力實現以最小的教學和學習投入獲得最大學習效益的目標,從而形成高效課堂。課堂不僅僅是學生學習之地,同時也應該是其修身成才之地。將儒家“規矩方圓”的德育理論導入課堂教學管理,是為此所進行的有效嘗試。儒家認為“誠意修身”與培養學生健康和諧發展相輔相成,因為學生的健康成長需要民族精神做支撐,而儒家德育思想之精華,正是民族精神的有機成分。
(一)“規矩方圓”課堂管理的內涵及其特征
孔子曾言“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鑒于此,將儒家的“規矩方圓”教育思想引入到現代課堂教學管理之中,其意正是如春風化雨一般,引導學生潛移默化的將“規矩”內化為自己的信念,諳合于自己的行為規范之中。這種“自由”是不去挑戰規章制度的心靈自在,當然,這也意味著,在實際教學生活中,學生難以脫離具體的教學情境追求無所顧忌的個人自由。課堂管理實施“規矩方圓”體現出的特征主要有指導性、示范性、預防性。
(二)課堂管理實施“規矩方圓”的主要策略
1、學思行統一。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便要求我們把學習、思考和實踐三個方面協調的統一起來,使“學、思、行”相互結合。如果一味空想卻不去進行實實在在的學習和鉆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一無所得。學習與思考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切實有用的真知。在現實生活中,“行”又是“學”和“思”的出發點和最終落腳點。理論來源于實踐,又服務于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2、有教無類。有教無類是儒家思想體系中的核心思想之一,是“民本思想”的具體體現。所謂有教無類,其基本內涵就是公平的教育,相同的規矩,平等對待學生,不讓學生之間有等級差別觀念的存在。因此,需要每一位教師懷揣著對所有學生的愛護之心,無差別的實施仁愛教育。
3、教學相長。教學相長,出自《禮記•學記》:“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教學相長理論的最大好處是不迷信不盲從,讓教師和學生都可以處于一種平等對話共同進步的良好氛圍之中,更利于教學的開展。
4、尊師重道。尊師重道是中國傳統文化里最為重要的一種教學理念。尊師的目的是為了樹立老師的權威性,使其教學更好的被學生接受;重道的終極目的是重教,即所謂的一切為了教育,一切為了學生。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有利于學生課堂行為規范的養成。教師無論在年齡還是知識上都是長者,學生必須尊重師長。這樣,才能為學生走向社會之后,正確處理與他人的關系打好基礎。
5、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是儒家對中國乃至世界教育的一個最大貢獻。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當然也就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人性的千差萬別要求教育工作者不能以千篇一律的模式去開展教育工作,而是應該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針對每個學生不同的優缺點,不斷的去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
(三)“規矩方圓”的課堂管理實施小結
人性化的課堂管理要以尊重個人價值為核心,以適合人性要求為宗旨,其著眼點在于滿足學生的需求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但正如中國古人所說的“無規矩不成方圓”一樣,學校教育首先得教會學生規矩,然后才可以因材施教的去發掘學生的方圓。學校中的學生是最寶貴的資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關心學生,使其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逐步實現自我價值,獲得自我需求的滿足感。規范教育貴在培養學生的理智。現代課堂管理要求每一位教師合理設計教學活動,營造高效有序的課堂環境,采取積極有效的管理手段,發揮協調組織功能,統籌民主和諧的師生、生生關系。儒家的規矩方圓說對我們當前的教育工作依然有著很大的啟迪作用,需要我們做更深入的研究與探討。在規矩既定的基礎上,既讓學生不逾越規矩又可以順心而動的從心所欲,遵從“吾心”,遵從于自己,讓規矩不再是約束,而是內外相證,從心所欲的試金石。
作者:張瑩 單位:天津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2014級
【參考文獻】
[1]王玥,冷澤兵.教學交往理論對課堂管理的啟迪[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0,03.
[2]頡夢寧.體育教師課堂管理理念及其實踐[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10,05.
[3]劉良初.課堂傳播效果:研究的維度與理論的構建[D].湖南師范大學,2007.
[4]張弓.無為而治:道家的體育課堂管理觀[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02.
[5]陳鷹.我心目中的和諧課堂[J].考試周刊,20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