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財政預算專項資金支出績效管理,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科學設定項目建設專項資金支出績效目標和評價指標體系,是確保資金合理投向和對資金使用追蹤問效的關鍵。本文主要聚焦信息化建設專項資金支出的績效管理,基于人民銀行信息化建設資金支出績效管理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專項資金;信息化建設;績效管理
財政預算單位為確保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的效益,按照《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規定,對所有項目資金支出進行績效管理。資金管理部門對資金支出的績效管理采用“目標—結果”導向模式,分為績效目標設定、實施與監控、績效評價、總結反饋(結果運用)四個環節,根據確定的績效目標和成本,計算預定撥款額度,將實施環節委托有關業務部門和單位,并要求其對績效目標的實現情況進行評價和信息反饋。在此管理模式下,評價指標體系體現著對資金支出績效目標的具體量化和評價標準,是整個績效管理價值的核心,績效管理流程各環節的實施是實現績效目標的技術手段。
一、信息化建設資金績效管理現狀
目前,信息化建設資金主要用于購置計算機硬件、軟件和服務,以此支撐各項業務的信息化改造,在會計科目上分為電子設備購置費(包括設備購置、系統開發與購置、新規劃事項和其他)、電子設備運轉費(包括設備耗材、設備運維與保養、非系統性軟件開發和新規劃事項)、網絡租賃費(包括省級—總行、省級—地市、地市—縣級和其他)3大類12個小科目;在科技業務上分為開發項目(開發類、工程類、資源類、標準類和規劃類)、運維項目(機房設施類、硬件設備類、基礎軟件類、應用系統類和技術支持類)、網絡租賃項目(辦公網、業務網、互聯網和其他專用網)3大類14小類。上述科目或項目資金采用項目費用預算申報制,需分別向上級機構會計部門和科技部門申報,經兩個部門批復后才能支出。在信息化建設資金績效管理流程中,科技部門作為需求部門負責設定績效目標值,科技部門、采購中心作為實施部門負責項目實施,會計財務部門負責資金支出績效管理、績效評價與總結反饋。績效管理細化為績效目標管理、績效運行監控等環節;績效評價分為績效自評、書面評審和分析、現場評價、綜合評價、撰寫提交評價報告、交換意見及報告驗收等環節。在績效管理實施過程中,管理與評價等流程按會計科目的3大類進行,績效目標和評價指標基本沿用《辦法》的模板,按相關性、經濟性、可比性、重要性和綜合性原則,從產出、效益、滿意度3個維度設立3級定性和定量指標體系,其中電子設備購置費和網絡租賃費均為11個,電子設備運轉費為12個;績效評價指標從投入、過程、產出和效果4個維度設立4級定性和定量指標體系,電子設備購置費64個,電子設備運轉費46個,網絡租賃費為47個。
二、信息化建設資金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項目建設未進行統籌規劃
沒有建立統一的信息化建設標準和規劃,分支機構和部門因為自身利益,重復申報各自建設同類項目現象比較嚴重,造成一定的資源浪費。同時,因各分支機構和部門技術水平不平衡,同類項目建設費用偏離值較大,存在同樣設備不同價格、同樣項目不同驗收標準的現象。
(二)績效目標和評價指標不適配
經過幾年的績效管理實踐,上級單位已建立較為完善的績效目標和評價指標體系,但從科技專業角度來看,某些指標的設計仍與科技專業分類不太相符,存在目標設計重復、錯位的問題。另外,一套業務應用軟件開發項目包含硬件、軟件和服務(技術服務、運維服務),無法在電子設備購置費的目標指標中單純地以軟硬件數量、軟件開發數量等指標來衡量,造成目標設定、自評等工作存在困難,即使給出目標與評價指標值,最終績效值也難以全面反映實際情況。同時,從人行益陽中支的職能定位來看,信息化建設資金的投入和產出是為了實現本單位信息化和國家網絡安全戰略的目標,存在跨年度、長期性的情況,目前采用的“一事一評”績效評價模式缺乏這方面的考慮,指標體系缺乏戰略目標的體現。
(三)管理缺乏專業評價機制
省以下分支機構關于信息化建設資金的績效目標設定、項目實施及支出等工作均由科技部門負責,績效評價中的自評工作也由科技部門承擔,會計部門由于專業能力受限,會在績效評價中直接引用科技部門的自評結果,造成自己評自己的情況,績效管理達不到預期目的,目標設定、績效評價都缺乏專業性。以目前的工作實際來看,對信息化建設資金的績效管理評價都是內部進行,很少引入第三方評價機制。
(四)績效管理未進行持續跟蹤
目前,在信息化建設資金支出績效管理中,設定的績效目標是預設的指定目標,僅對項目產出結果進行達標驗收,但從整個信息化項目的生命周期來看,完成驗收僅僅是項目的開始,資金的投入能否真正發揮效果還需要長期跟蹤評價。由于現在的績效管理中缺乏后期影響的評價,無法對資金投入產生的全部成果進行客觀評價,造成兩種不良后果:一是建成即下線,建設的信息化項目書面通過了評審驗收,但由于不能完全滿足需求,上線后沒有真正使用就被閑置;二是資源配置政策與事實脫節,由于績效目標設定過程中過分考慮宏觀效益目標,未充分考慮各單位實際需求,導致績效評價變成“走過場”,未產生實質作用。
(五)結果運用缺少落地機制
信息化建設資金分配主要參考分支機構數量進行撥付,雖然對于運用信息化建設資金產出效益好的部門和單位有所傾斜,但未真正將績效評價結果作為主要參考依據來分配有限的資金。同時,績效管理過程注重過程、不注重結果,未實現從費用預算績效目標和指標體系監控到項目成果轉化的績效評價。
三、績效管理優化建議
(一)細化績效目標和指標體系
1.統一資金申報與評價口徑。對信息化建設資金按科技專業分類設置會計科目進行管理,實現會計和科技兩個部門工作的統一,在不同業務條線上實現績效目標和評價指標的適配。同時,還可采取會計和科技聯合對信息化建設資金進行管理的模式,使資金支出的績效管理更為科學合理。2.分類別設計績效指標體系。對信息化建設資金的績效管理指標體系按業務類型進行設計,充分考慮項目資金使用的差異性和多樣性,可按開發項目、運維項目、網絡租賃費3大類進行設計,再按每個大類的小類對指標體系進行細化,這樣不僅可以明確各類信息化建設資金的使用目的,還可以全面對信息化建設資金進行績效評價。在指標設計時,應根據項目的長遠影響和長期項目資金效益的間接性、時滯性特點,設置戰略性指標,實現追蹤資金使用長期效益的目的。
(二)引入多元化評價手段
在指標制定者自評的基礎上,績效評價階段可引入主管部門評價、使用部門評價、專業第三方評價的方式,并公開評價結果,確保績效評價的客觀性和真實性。績效評價可從規范項目資金核算、判斷使用效率、分析研究項目進展情況、評價項目支出成果是否符合目標要求等方面開展,確保專項資金真正發揮效用。
(三)改進績效監控
1.合理設置管理周期。根據項目特點和建設周期,在目前開展中期績效目標監控的基礎上,進行短期、中期、長期目標的監控和評價,還可將傳統的資金支出執行后監控向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過程延伸,重點針對建設單位規劃評審、可行性研究方案的事前評估和項目建設過程的事中跟蹤監控等,避免資金損失浪費,保障資金從立項開始到事后使用的高效。2.完善中間協調管理環節。在對大型和長期信息化建設資金支持項目進行績效目標監控過程中,要設置建立專項資金跟蹤反饋制度,使項目具備靈敏的反應機制,及時跟進快速創新的IT技術,消除“信息悖論”現象,避免產生邊建設邊廢棄的“僵尸”信息系統。在原有管理流程中增加實施監督、控制環節,并及時將監督情況反饋至實施部門,化解信息化建設項目中的風險點及控制項目實施過程中的關鍵點,使項目建設與績效目標確保一致,促進資金高效使用。
(四)加強信息和人才共享
1.建立信息和人才共享庫。建立信息化建設項目庫,從申報、實施、監控、評價進行統一管理,按項目分類累積形成指標庫和基準指標目標值,對信息化建設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全程監控。依托項目庫信息建設管理平臺,整合一個區域內的信息化建設項目總體績效評價結果,并以此為依據研究擬定年度專項資金配置策略和目標。不僅為各分支機構建立橫向、縱向聯系提供了競爭平臺,也為上級部門進行宏觀調控與管理提供依據。同時,可在平臺上基于大數據分析和AI技術對中大型項目長期效益進行持續跟蹤。2.加強跨領域人才隊伍建設。會計和科技兩部門聯合建立人才庫,解決專業知識瓶頸問題,還可以對分支機構中大型信息化項目進行績效評價,根據往年績效評價結果合理配置資金,提高信息化建設資金運用效果。建立相關績效管理工作手冊,指導業務部門科學完成目標設定,提高項目資金預算管理的準確度。對資金管理中出現的難點與要點進行相關培訓,必要時聘請專業機構講解和培訓,以提升預算績效管理的水平。同時,還要重視交叉領域知識的培訓,培養復合型人才隊伍。
(五)強化績效評價結果運用
完善評價結果公開制度,利用業務工作考核和資金預算撥付平臺公開評價結果,擴大評價結果影響力,促進相關部門主動作為,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一是作為上級部門業務考核參考依據,根據績效評價結果,綜合分析評價項目存在的問題、完成情況及效益情況,將其與相關部門的年底業務考核掛鉤。二是作為下一年預算劃撥的參考依據,對于評價優秀的單位或項目應加大資金支持;對于評價較差的單位或項目,應適當減少資金或取消項目。三是作為優化資金管理流程的參考依據,統計分析績效評價結果,收集暴露出的問題,提煉好的方法措施,逐步優化資金管理流程,完善績效考評制度。通過上述措施,保證專項資金投放到最需要的分支機構和項目上,倒逼分支機構和相關部門通過用好專項資金和管好資金績效的方式獲得資金資源,從而避免資源閑置與資源浪費,實現合理配置資金資源的目標。總之,將績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資金管理全過程,建立資金安排與績效評價有機結合機制,在項目資金費用預算編制時申報績效目標,實施績效運行監控,加強支出績效評價和結果問責,形成相對完善的績效管理流程,著力構建“編制有目標、執行有監控、完成有評價、評價有反饋、反饋有調節”的全過程績效管理機制,可提升電子化資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提高履職服務水平,為金融事業改革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馬國勝 單位:中國人民銀行益陽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