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等學校專項資金績效管理改進,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隨著新《預算法》的實施,標志著對公共財政預算實行績效管理正式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高校作為基層預算單位,預算管理的發展方向必然是引入績效管理。現階段高等學校項目績效管理尚處于起步階段。本文指出了目前高校項目績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提出了加強組織領導、建立滾動項目庫,突出績效目標設定的重要性,逐步引入項目合同制,加強對績效目標的動態監控,建立有效的績效評價及反饋應用制度,培訓績效管理專業人才等方面提出了改進建議。
關鍵詞:高校;項目資金;績效管理
2014年8月,人代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中國人民共和國預算法》修訂案(2015年1月1日開始實施)。新預算法第五十七條增加了第三款“各級政府、各部門、各單位應當對預算支出情況開展績效評價”。財政撥款是其收入的主要來源。高校的預算管理是公共財政預算的組成部分。因此,高校預算管理的發展方向必然是引入績效管理方式。我國高等學校具有四項基本職能: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高等學校作為非營利部門,其辦學目標除了自身的生存發展外,還肩負著教育責任、科研責任、社會責任。高等學校的產出衡量相對于企業來說,更為復雜、不容易量化。目前,我國高校的預算績效管理尚處于起步階段,不論是在理論發展還是在實際操作方面,都還處于探索階段,缺乏成熟的、操作性強的、對高校整體預算進行績效管理的方法。根據財政部2011年的《關于推進預算績效管理的指導意見》,推進績效預算要先易后難,預算單位可優先選擇項目進行預算績效管理試點,在此基礎上穩步推進單位整體的支出績效管理。因此,筆者認為,現階段高等學校推進預算績效管理的重點應是推進項目支出的預算績效管理。高等學校的支出分為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基本支出是指高等學校為了保障其正常運轉、完成教學科研和其他日常工作任務而發生的支出。項目支出是指高等學校為了完成特定工作任務和事業發展目標,在基本支出之外所發生的支出。基本支出是維持性支出,項目支出是發展性支出。項目支出應該體現高校長遠的發展方向,是長期規劃細化到預算年度的結果。高等學校由于其單位性質,成本意識差。在預算管理方面長期存在“重投入、輕管理”的現象。目前高校項目預算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項目申報階段
(一)項目預算目標與學校總體發展戰略脫節
財政撥款收入是高校最重要的收入來源,項目撥款是財政撥款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高校的非營利性質,不用核算教育成本,因此,在項目申報階段,各學校、各部門往往是“投其所好”,揣測國家財政的建設熱點、建設重點,申報的目的是爭取盡量多的財政撥款。對項目本身與學校總體發展戰略的關系,項目建設是否與學校發展規劃一致,并沒有仔細考慮。這往往會導致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低下,甚至會出現套取項目資金、挪作他用的情況。
(二)項目儲備不足,項目庫建設落后
每年10月底至11月,上級主管部門要求高校申報下一預算年度的項目預算。高校最早于9月能夠啟動校內預算項目申報。如果早于9月,本年度的預算執行情況不明,無法準確的預測下年度情況。從啟動到上報上級主管部門,只有不到2個月時間。這就使項目的申報論證時間十分有限。對項目的必要性、科學性、合理性都沒有進行充分的審查論證。特別是在預算執行中,各高校會不定期有預算追加的情況,這時如果沒有一個常備的項目庫儲備,項目的申報就會匆匆忙忙、十分被動。
(三)缺乏科學合理的績效目標管理
目前,上級主管部門在高校申報項目時都會要求填報績效目標,但是,缺少統一的、科學系統的績效目標體系。績效目標由項目申報部門自行填報。由于申報時對績效目標沒有統一的、嚴格的審查程序;項目完成后,對目標完成情況沒有科學評判、有效追責,所以,申報部門在填列績效目標時隨意性較大。一種情況是,為了目標能夠完成,降低標準設定目標。另一種情況是,為了爭取項目資金,脫離實際、夸大績效。
二、項目執行階段缺乏對績效目標完成情況的動態監控
預算管理包括事前計劃、事中監督控制、事后考評三個部分。現階段,高校項目預算的事中監督控制主要針對的是預算執行率,即項目資金是否按規定的用途使用、是否按時使用完畢。而對績效目標的完成情況缺乏動態監控。在預算執行中,績效目標的運行情況與最終目標值發生偏離時無法得到及時的糾正,最終導致績效目標的無法完成。
三、項目完成階段缺乏科學的績效考評及結果反饋和應用制度
由于目前高校的預算績效管理尚在起步階段。事前的績效目標設定不嚴謹,造成事后的考核隨意性較大、流于形式。同時,缺乏實質性的問責機制,導致項目負責人對項目績效管理不重視,造成項目預算績效管理工作質量不高。針對上述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幾點改進建議。
(一)增強績效管理意識,加強組織領導,建立有效的預算績效管理機制
學校應成立專門的項目績效管理領導小組。專門負責組織協調項目申報時的績效評審,項目預算執行時的績效監督,項目完成后的績效評價反饋。由于項目預算是建設性支出,體現的是學校整體、長遠的發展規劃,因此。不是單獨某一校內職能部門就能夠勝任管理職責的。建議由校長直接領導,由發展規劃處和計劃財務處牽頭,組織各職能部門如教務處、科研處、學生處、國資處等成立領導小組,下設工作小組,具體負責預算績效管理工作。
(二)建立滾動項目庫,將項目績效目標與學校發展戰略緊密結合
由于項目支出體現的是學校發展方向,是學校長期發展規劃的近期化、具體化的行動步驟。項目庫的建立應自上而下,將學校發展任務層層分解。從縱向上看,是將學校遠期目標轉化為近期的目標;從橫向上看,是將學校總體目標分解為各學院、各部門的部門目標、工作計劃。學校應將項目庫建設工作常態化,使項目的論證有充實的時間。建議建立滾動的項目儲備庫。項目庫中的項目分為常年項目和一次性項目。在這兩種類型下分別按照項目的輕重緩急排序編號,優先安排序號靠前的項目。實時更新項目的動態管理信息,根據學校的建設發展方向、項目預算執行情況、項目績效評價反饋等及時調整排序。
(三)加強項目經費績效目標管理,逐步引入項目合同制
預算績效管理是一種以結果為導向的預算管理方式,強調預算支出的責任和效率。績效目標即預算支出的產出和結果。績效目標的設定是整個預算績效管理系統的前提和基礎。由于高等學校的產出不易衡量,同時,項目類型眾多,專業性強。項目的績效目標可由申報部門自行設定。申報時,要求申報部門詳細說明為達到績效目標,擬采取的工作程序、方式方法、資金需求、信息資源等,并附明確的職責和分工。學校應組織校內外專家對項目的績效進行公開公正的評審。對于相同類型的項目盡量采用統一的標準化格式,使得項目的評審更具實操性,項目之間更具可比性。評審應公開、公平,可將評審報告及評審結果在校內進行公示,接受監督。為強化項目預算的嚴肅性,促進績效目標的實現,筆者認為可以借鑒美國科研經費的管理辦法,在高校逐步引入項目合同制,即在項目立項之初,與項目負責人簽訂項目合同書,重點就績效目標做出承諾。加強項目負責人的責任感。先說斷,后不亂。為后一步的績效考評及結果應用打下基礎。
(四)加強項目預算執行中的績效監控
在項目預算執行過程中,對績效目標的完成情況進行動態監督。執行過程中,要求項目負責人對項目的目標成果出具階段性報告,績效工作小組組織校內外專家,根據報告進行評估,及時發現問題,促進績效目標的順利實現。
(五)建立有效的績效考評及結果應用機制
在項目預算執行完畢后,按照之前與項目負責人簽訂的項目合同書中的績效目標,組織專家對項目進行績效目標驗收。針對驗收結果,應建立實質性的獎懲制度。獎懲制度應該落實到兩方面:一個是部門,一個是個人。對于部門,績效目標完成的好壞與該部門今后的項目經費掛鉤,完成不好的應削減該部門今后相似項目的經費。為調動工作積極性,加強責任感,績效評價的結果應該應用到個人,特別是項目負責人。對完成好的要獎勵到個人,對完成不好的也要追責到個人。
(六)培養績效管理人才隊伍,加強績效管理宣傳,強化績效管理意識
人才培養是工作開展的前提。高校績效管理尚處于起步階段,缺乏績效管理的專業人才。應該通過邀請專家講課等方法有計劃地開展績效理論知識學習。在實際工作中,不同學校、不同部門之間多進行交流學習,相互促進,努力提高業務水平。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積極宣傳績效管理理念,營造績效管理文化,使績效觀念深入人心。
參考文獻:
[1]財政部.關于推進預算績效管理的指導意見[Z],2011.
[2]李志情,董玲.高校預算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會計之友,2016(08).
[3]靳燕.績效預算在高校項目預算中的應用[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3).
[4]孫培清.淺議高等學校項目庫建設[J].經濟研究導刊,2015(13).
作者:倪雪梅 王林 單位: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