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酒店管理民族文化技能培養,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少數民族文化技能培養的意義
(一)為少數民族文化主題酒店的發展提供合格的勞動力
云南省旅游業發展迅猛,旅游酒店數量不斷增加,規模也在擴大,但面對愈來愈激烈的行業競爭,云南省的許多本土酒店因缺乏競爭力和特色而遇到了發展瓶頸,酒店從業人員缺乏有獨特競爭力的民族文化知識和技能是導致這種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隨著旅游酒店數量增加和規模擴大,特別是來自世界知名品牌集團旗下的酒店紛紛入駐所帶來的愈來愈激烈的競爭,云南省的許多本土酒店選擇避開與世界知名品牌旗下的酒店提供同質性的服務,轉而提供異質性的服務是保持自身競爭力的重要途徑。目前市場上出現的越來越多的以少數民族文化為特色的主題酒店就是這種選擇的結果。這些主題酒店以民族文化為特色,并把民族文化知識和技能運用于酒店的管理與服務中。類似的主題酒店,既有經濟實惠的賓館、客棧,如大理古城的白族客棧、麗江的納西族民居客棧、西雙版納的傣家竹樓客棧等;也有高檔的星級酒店,如洲際酒店集團旗下的麗江古城英迪格酒店、大理的風花雪月大酒店、西雙版納安娜塔拉度假酒店等等。這些民族文化主題酒店的發展需要一批具備民族文化知識和技能的從業人員來經營管理。民族文化主題酒店所需要的掌握民族文化知識和技能的從業人員既需要酒店自身的培訓和培養,但更重要的是從相應的職業院校的酒店管理專業學生中招聘。并且,從職業院校的酒店管理專業學生中招聘需要的人才不僅可以降低酒店的培訓和管理成本,還可以為職業院校的酒店管理專業學生提供就業途徑。所以,在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培養過程中,除了完整的現代酒店管理專業知識外,增加相應的民族文化知識和技能的培養是非常有必要的。這些既掌握現代酒店管理專業知識和技能,也掌握民族文化知識和技能的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將成為民族文化主題酒店發展所需要的合格勞動力,也為自身的就業和發展尋求到更多的途徑和更大的平臺。
(二)為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供新路徑
作為云南省發展旅游業的重要資源的民族文化在旅游業快速發展過程中遇到了保護還是開發利用的難題,特別是許多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陷入了傳承斷代的困境,培養和提高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民族文化知識和技能為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一種新路徑。不可否認,旅游業的發展為云南省少數民族群體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路徑,也為少數民族文化提供了實現價值的機會。同時,在旅游業發展過程中,對民族文化應該保護還是開發利用的問題一直爭論不休,或者說如何在保護和開發利用之間找到平衡點是人們爭論的焦點。這種爭論的產生是因為人們意識到民族文化在旅游業發展過程中實現經濟價值的同時也面臨著失去“本真”、部分傳統文化事項消失、文化多樣性減少、文化同質性越來越強等問題。簡言之,在旅游業快速發展過程中,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面臨著諸多問題。造成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既有全球化的影響、生活方式的轉變、社會變遷等原因,也有少數民族文化傳承人的“缺失”的原因,并且后一個原因顯得更為重要。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群體的年輕一代不愿意“子承父業”般地傳承民族文化是因為他們無法在現實生活中找到民族文化知識和技能的價值實現平臺和機會。如今,越來越多的民族文化主題酒店那些掌握民族文化知識和技能的人員,將民族文化知識和技能納入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培養體系中,不僅滿足主題酒店對人才的需求,并且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將從單純的民間傳承方式轉變為民間傳承與職業教育并舉的方式,接受民族文化知識和技能培訓的學生將成為傳承、展示和傳播民族文化的傳承人。這不僅為民族文化知識和技能的價值實現提供了平臺,還為多樣性的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新路徑。
(三)為云南省酒店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創新提供新思路
地處中國西南地區的云南省由于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教育較為落后等原因,地方高職院校培養的旅游從業人員特別是酒店管理人才的水平較低,與東部沿海地區的酒店管理人才相比缺乏競爭力。在酒店管理人才的培養過程中注重民族文化知識和技能的培育是提高云南省高職院校酒店管理人才的競爭力的新思路。一個地方的人才培養水平與其經濟發展狀況息息相關。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云南省無論是在人才培養理念、教學資源,還是政策支持以及資金投入都落后于國內較發達地區。所以,如果云南省只是一味地完全照搬國內外“先進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的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就可能相對于國內其它地區的人才缺乏競爭力,也無法有效滿足當地酒店對“專業且有特色”的酒店管理人才的需求。這也是造成目前云南省許多職業院校酒店管理專業應屆畢業生在高星級酒店就業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最大程度地開發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提高云南省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就應該在酒店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過程中注重對少數民族文化資源(地方性優勢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讓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在掌握較為完整的現代酒店管理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也掌握本地民族文化知識,從而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這為云南省酒店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也為民族地區的人才培養和人力資本投資提供了新思路。
二、云南省酒店管理專業學生民族文化技能培養的現狀
(一)民族文化技能未被納入人才培養體系
目前,在云南省諸多開設酒店管理專業的高校中,人才培養目標大都定位在培養熟悉酒店企業各項主要業務,具備牢固專業管理理論知識和熟練職業技能的通用型酒店專業人才,并沒有將具有地方性優勢的民族文化知識和技能納入到人才培養體系中。酒店管理專業針對學生的專業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素質結構方面的培養多集中于飯店前廳、餐飲、客房、康樂等部門的基本服務技能方面。目前,云南省尚未有一所高校將當地少數民族文化技能作為專門的教學模塊進行教學開發和實習實訓。有些學校針對少數民族民俗文化知識設置了選修課程,但僅限于一般知識的了解,沒有實際操作的內容。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資源是云南省發展民族文化旅游業的地方性優勢。少數民族的語言、藝術表演、手工藝、宗教信仰和年節習俗等民族文化資源是游客可以直接感知和體驗的要素,也是吸引眾多游客的主要旅游資源。這些地方性優勢資源要轉化為地方性發展優勢就需要有一批能夠將這種資源轉化為資本的經營管理人才。遺憾的是,因為在現有的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忽視了民族文化知識和技能的培養,酒店管理人才未能將這些民族文化資源轉化為資本從而實現價值。
(二)教學資源和師資力量不足
將少數民族文化知識融入到酒店專業教育中,使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在掌握全面的酒店管理專業知識的同時,具備一定的民族文化知識和技能對學校、學生以及當地酒店的發展都是有利的。但現實中,各高校針對少數民族文化技能的培養方面的教學資源太少,既沒有設置專門的課程,也沒有現成的教材,相應的實訓室資源也較為稀缺。更重要的是,各高校能夠熟悉各少數民族知識并具備一定民族文化技能的專業教師寥寥無幾,開展相關的教學工作面臨極大的困難。各高校雖然理念上重視少數民族文化人才的培養,但卻因教學資源的不足和師資力量的匱乏無法實施人才培養工作,結果就是掌握少數民族文化知識和技能的人才的缺乏。
(三)未能發揮少數民族學生的特長與潛能
在酒店管理人才培養過程中不重視民族文化知識和技能的作用,更沒有相應的培養和培訓實踐,導致一些本身具備少數民族文化技能的學生的特長和潛能在就業中未能充分發揮。云南省酒店管理教育的學生中,本地生源占相當大的比例。在這些學生中,有些本身就是少數民族學生,這些學生熟悉本民族的文化知識,并具備一些民族文化技能。對于一些少數民族文化主題酒店來說,這些學生身上具備的少數民族文化知識和技能正是他們需要和缺乏的,在就業中只需要稍加培訓即可發揮其在文化展示和傳播方面的優勢。但現實中,云南省各高校中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是同一種模式下的“生產線”式的培養。少數民族學生同其他學生進行相同模式的培養,這些學生不能認識到自身的優勢,其民族文化技能方面的特長也不能很好地發揮。
三、酒店管理專業少數民族文化技能培養的對策與途徑
(一)將民族文化技能納入人才培養體系
在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中應該增加民族文化知識和技能的內容。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和發展起來的具有本民族特點的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飲食、衣著、住宅、生產工具屬于物質文化的內容;語言、文字、文學、科學、藝術、哲學、宗教、風俗、節日和傳統等屬于精神文化的內容,根據民族文化的現實表現和市場需求,云南省少數民族文化有代表性且內容較為完善的可歸納為以下幾類:民族藝術、民族工藝、民族服飾、民族建筑、民族餐飲、民族醫藥等項目。在云南省旅游酒店管理人才教育中可以將以上幾個模塊作為特色開發項目納入到酒店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體系中。民族文化知識和技能在旅游發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這應該引起云南省教育廳、學校、教師和學生的重視,并將民族文化技能的培養納入到人才培養的體系中來,將少數民族文化技能作為一項同專業技能同等重要的內容進行教育和學習。
(二)開發編制民族文化技能類的教材
培養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少數民族文化技能,使云南特色少數民族文化轉化為校園課堂知識,首先應該開發體現少數民族技能培養的課程體系并編制相關教材。只有如此,少數民族文化技能才能像其它專業技能一樣得到教學的支持和保障,同時,學校、教師和學生也能更好的重視這項技能的培養和學習。教材的開發和編制應該至少有三方面的人員參與:一是酒店管理專業教師;二是真正熟悉和掌握民族文化技能的民族文化傳承者、民間工藝大師等;三是從事民族文化研究的專家和知名學者。酒店管理專業教師能根據酒店管理專業的職業特點把握教材內容的重點內容及難易程度;民間藝人提供民族文化技能的基本知識概括和內容展示;專家和知名學者對教材的內容和大致方向進行把關,保證教材的科學性、現實性和前沿性。
(三)聘請民間藝人入課堂
少數民族文化技能的培養離不開民間工藝品的制作情景展示和實物制作過程的展現等,這個環節是專業課教師目前無法勝任的。因此,進行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少數民族文化技能培養,缺乏具備民族文化技能的師資力量是一大難題。要解決師資力量的難題,最簡單有效的方式就是直接聘請民間藝人進入課堂,親身講解和演示民間工藝的制作過程。聘請民間藝人、民族原生態歌舞的創作者等作為兼職教師進入課堂,指導學生進行歌舞排練,手工藝制作等。這樣既解決了師資問題,又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和專業性,使學生學習到真正的民族手工藝,并從現實中了解其用途和文化意義。
(四)在學生實訓中實現教、學、做一體化
少數民族文化技能的掌握離不開實習實訓環節,因此,為保障少數民族文化技能的實習訓練,實現教、學、做一體化,學校應積極開發實習實訓資源,建設培養培訓民族文化技術技能人才的技能教室、實訓基地以及民族文化展示或體驗中心等。例如,提供舞蹈教室供學生進行民族歌舞的學習和排練;建立手工藝學習教室,供學生進行民族手工藝的學習和制作練習等。實訓資源的開發和建設可以利用學校現有實訓室資源,同時學校也可尋求當地的文藝表演單位、民間工藝作坊等作為實訓基地。此外,學校最好能成立少數民族文化展示廳或少數民族文化體驗中心,展示廳除了展示少數民族特色文化之外還可以展示學生民族歌舞表演以及學生制作的民族手工藝品等。民族文化展示廳或體驗中心在達到一定的規模之后最好可以向社會開放,學生的手工藝品也可明碼標價進行銷售,這樣既傳播了少數民族文化,又可以為學校和學生提供一些商機。
(五)尋求企業和政府的合作與支持
成功的教育離不開社會各方面的支持。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在學習了各項技能之后,最終要經過實訓實習的過程走向工作崗位。目前,云南省已經存在一定數量的具有少數民族文化特色的主題酒店。對于大部分的酒店而言,引入少數民族文化主題也是提升酒店競爭力實現較好發展的有效途徑。這就要求這些主題酒店聘請掌握民族文化知識和技能的專業人才來經營管理。因此,酒店通過提供實習機會和崗位等方式參與到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民族文化技能培養過程中是有必要的。高職院校則可以利用酒店的需求和愿望,積極尋求學校與酒店的合作,共同培養可以滿足民族文化主題酒店發展需要的學生。當然,專業人才的培養還需要地方政府和社會的支持,特別是需要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政策和資金支持。云南省職業院校在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民族文化知識和技能的培養過程中應該尋求省政府、教育廳、省民委、文化廳等部門的政策和資金支持。
四、結論
云南省少數民族文化資源豐富,具有少數民族文化特色的主題酒店是云南省酒店業發展的市場需求,這些酒店的發展更離不開掌握民族文化知識和技能的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因此,培養和提高云南省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少數民族文化技能是有現實意義的,也是各個高職院校通過努力可以實現的。這就要求高職院校改變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在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培養過程中增加民族文化知識和技能,并通過編寫教材、教學實踐、實習實訓等環節來達到提高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民族文化知識和技能的目的。當然,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這種創新工作的完成不僅需要學校自身的不斷探索,還需要與旅游酒店間的合作,更需要地方政府部門的支持。因為這種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不僅能夠滿足云南省旅游酒店業發展的人才需求,促進云南省旅游酒店業和旅游經濟乃至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還可能為云南省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供新的路徑,也為民族地區的人才培養和人力資本投資提供借鑒和啟示。
作者:楊春燕 單位:云南旅游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