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職院校實踐教學酒店管理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引進校企合作共同開發的課程體系,強化理實一體課堂教學模式
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應基于酒店行業的工作任務、工作過程來進行課程設置,使課程設置與行業需求無縫對接,最大限度的滿足行業企業一線對人才的需求。在進行課程設置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征求用人單位意見,或邀請用人單位共同參與,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進校企合作共同開發的課程體系。根據崗位需求,調整課堂教學模式,加大實踐教學力度,明確實訓的項目和時間,從而保證學生學會并掌握從事酒店行業實際工作的基本技能。以就業為導向來完善課程體系。在加大實踐課教學力度的同時,實行專業基礎課,專業技能課和素質提升課模塊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不斷修改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使各學科教學都逐漸向實用型、應用型方向靠攏。
二、打造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加強從事實踐教學的師資力量
打造一支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順利開展實踐教學的關鍵。我們黑龍江省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開設的實踐不長,擔任該專業課程教學的教師大部分不是酒店管理專業的畢業生,都是從別的專業轉型而來,沒有受過正規、系統的旅游、酒店專業教育,更沒有在酒店行業一線工作的實踐經驗,在進行正規有效的實訓課教學指導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應該采取雙管齊下原則,即“送出去”和“請進來”。一方面,將轉型而來的酒店專業教師送到酒店企業進行實踐鍛煉,讓他們直接參與酒店的經營管理活動,提高他們對酒店服務與管理技能的認識和操作能力,同時鼓勵教師通過加強專業培訓與學習考獲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將自己培養成真正的“雙師型”教師。
三、建立校內實訓基地或交流中心,為實踐教學提供資金保障
實踐教學的有效開展,離不開院校的支持與資金保障。高職院校要充分利用政策支持,籌建酒店管理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基地可以在正常經營的基礎上,充分滿足學生的日常教學和實訓實習需要。比如我們校,7000多平米的國際交流中心目前已經竣工,很快將投入使用,酒店管理專業的教師在交流中心掛職,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在交流中心從事服務與管理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教師和學生們觀念和角色的轉變,才能在接待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顧客時,提高實際操作技能,從而早日具備酒店行業所需要的應變能力、服務經驗和管理能力。另外,酒店管理專業在實踐教學中,所需要的實訓用品數量大,成本高,比如各種中西餐的餐具、器皿、桌椅、臺布、口布、椅套、酒水等。如果投入不足,資金無法保證,就會大大限制實踐教學的發展,談不上高質量的教學效果。
四、加強校企合作,實現訂單培養
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是實踐教學的有力保障。這就需要院校與酒店企業建立良好而穩定的伙伴關系,加強校企合作,完善頂崗實習制度。充分利用酒店企業幫助建設真實的職業環境,利用與企業實際相一致的教學場景,實現現場教學、理實一體教學、案例式教學和多角色互動教學等模式;通過頂崗實習的實踐課程教學,使各模塊知識與實踐技能得到整合,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學習知識,鍛煉技能。與此同時,院校還應與酒店企業深度合作,實現訂單培養,將校外實訓實習基地發展成為校外實習與就業基地,為畢業生將來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在企業主導的校外實踐性基地模式下,學院的培養全部是源自企業需求,而企業也出于對自己負責的態度,理所當然的接受和指導學生實習培訓,并將這種校企合作模式作為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途徑。
五、推行多證書制度,提高學生專業學習的興趣
在專業內積極推行“雙證書”、多證書制度,開設資格證書類課程,鼓勵學生考取“茶藝師”“、品酒師”“、營養師”等資格證書,增加學生多方面的技能,提高學生對專業學習的興趣。
六、結語
綜上所述,根據崗位需求,基于工作任務、工作過程來調整課程設置和課堂教學模式,建立優良的師資隊伍和校內外實訓實習基地,全面推進實踐教學,增長學生的知識水平與實踐技能,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和團結協作能力,為企業培養合格人才,實現學生的高質量就業,從而進入良性循環模式,以就業促招生,推動酒店管理專業的蓬勃發展。
作者:徐艷 楊易 單位:哈爾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