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航天綜合管理計劃管理思考,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計劃,是指管理者根據組織內外部的實際情況,通過科學的預測,確定在未來一定時期內組織所要達到的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行動方案的過程。具體來說,就是單位、部門或者個人為了更好地完成一定時期內的工作任務,根據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依據上級機關的有關精神以及本單位、本部門或本人的實際情況,把指導思想、工作目標、進度要求、方法措施等寫成的書面材料。
【關鍵詞】
計劃對于一個組織是至關重要的。它存在于組織的各個層次的管理活動中,對于組織的發展起著“指引方向,指導工作;提供控制標準,保障目標完成;降低風險,把握機遇;減少浪費,提高效益”的巨大作用。可以說,作為一個管理者,他的首要職責就是要學會制定計劃。現階段,計劃作為現代管理的核心手段,已經被包括軍工單位在內的全世界絕大多數企業所認可,并在其應用中被不斷發展和優化。縱觀航天系統內以軍品為主業的研究所,貫穿于其整個發展的中心任務都是要完成科研生產任務,如何確保型號研制進度、如何確保長遠發展是研究所始終都要面對的課題。綜合管理計劃旨在依據戰略規劃的目標要求、上級單位和本單位的工作重點,按年度對全所管理工作進行組織、策劃,并對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和考核,確保實現組織目標。目前,航天系統內大部分單位是以科研生產計劃為主線,管理計劃并行的模式,管理計劃對于全所科研生產工作發揮著重要的支撐和保障作用。經過5年來的發展和完善,此項工作已成為S所日常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形成了長期有效的管理機制。下面結合S所綜合管理計劃工作的現狀,為航天研究所的綜合管理工作提出建議。
一、S所綜合管理計劃的應用現狀
S所各級領導一直以來高度重視此項工作,于建所之初便制定了綜合管理計劃的所級管理辦法。同時,鑒于辦公室在機關管理、綜合協調等方面的天然優勢,S所將辦公室定為綜合管理計劃的牽頭管理部門。自2009年起,S所每年年初都制定下發當年的綜合管理計劃,其中,2009年以紅頭文件形式下發,2010年起作為獨立項目產品直接在AVIDM平臺(一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基于Web的企業級協同產品研制管理系統)上編制、運行。所主要領導更是對綜合管理計劃的編制、分解、落實和考核等方面工作進行了多次指導,為此項工作長期有效運行奠定了基礎。從數量上看,2011年,S所共下發綜合管理計劃1045條,2012年939條,2013年890條,內容上基本覆蓋了全所日常管理工作。目前,綜合管理計劃以年度計劃的形式進行管理。從計劃架構上看,綜合管理計劃共分為二級,第一級為綱要類計劃,即機關各處室在該年度內需要完成的業務的模塊名稱,此級計劃較為粗泛,基本是按照機關各處室的業務分工形成的。第二級是執行類計劃,即各職能部門按照職能分工對綱要類計劃中的業務進行分解細化,明確完成形式、完成時間和計劃執行人。通過前期的持續完善,綜合管理計劃工作基本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合理的工作流程。包括計劃的編制、下發、完成確認、調整、取消等環節一直堅持報主要所領導、主管所領導審批的流程,既維護了管理計劃的嚴肅性,也進一步發揮了計劃對實際工作的督促指導作用。經過5年來的不斷摸索和實踐,綜合管理計劃工作已經成為S所管理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效果不斷顯現,對提高機關辦事效率、提升綜合管理能力發揮了積極作用。在綜合管理計劃持續的監督、管控下,S所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明顯提高和長足進步。
二、存在的不足和問題
(一)計劃分解顆粒度不統一。
由于缺乏分解標準,各職能部門分解后的計劃呈現出粗細不統一、過于追求工作項目數量等現象。例如,性質相似的管理工作有的分解為一條持續計劃,有的則按照季度甚至月份分解為多條計劃;有的分解到具體工作項,有的則在工作項的基礎上繼續細化,分解至完成此項工作的各個步驟,造成部分單位的工作量與計劃數量不匹配,統計結果缺乏科學性。
(二)涵蓋內容亟待完善。
作為機關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S所綜合管理計劃目前并未包含臨時性工作。臨時性工作由于是來自上級單位和領導的臨時性要求,計劃性較低,但從工作重要性、工作量上看,并不亞于常例性工作,部分工作甚至對全局有著重要影響。臨時性工作管理的缺失導致現行管理計劃系統并不能客觀、完整地反映出全所管理工作的情況。
(三)綜合性管理工作的管理模式尚待明確。
S所綜合管理計劃中的各項計劃均為“業務誰主管、計劃誰制定、任務誰提交”,目前并不允許機關各處室之間或機關對研究室下達計劃任務。面對綜合性較強的全局性管理業務,現有管理模式并不能滿足其交叉耦合、相互協作的特點,目前只能以獨立于綜合管理計劃之外的形式在AVIDM平臺上進行單獨管理,導致了有多個平行于綜合管理計劃的產品在同時運行,比較混亂,不利于統一管理。
(四)承載綜合管理計劃的系統平臺需進一步完善。
作為大型的綜合管理項目,S所綜合管理計劃目前依托AVIDM平臺運行。對于綜合管理計劃而言,諸如分級(所、室二級計劃)管理、審批流程固化等功能尚不完善,需要針對綜合管理計劃工作的特點進行技術升級,為提升全所管理能力提供更加優秀的信息化平臺。
(五)對機關考核的作用還需進一步加強。
綜合管理計劃依據年度工作要點和責任令分解制定,而年度工作要點和責任令則是全所發展規劃分解細化的產物,因此綜合管理計劃可以說是機關工作對所綱領性文件的具體落實,對于機關全年工作發揮著指導、督促和考核的作用。目前S所對機關考核并沒有利用綜合管理計劃的統計結果。
三、綜合管理計劃后續工作思路的思考與建議
目前,S所綜合管理計劃工作雖然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合理的工作流程,并成為督促落實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目前在平臺開發、編制規范、考核等諸多方面還存在著不足,不同程度地阻礙了綜合管理計劃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后續,綜合管理計劃工作應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為實現組織目標提供更加顯著的推動力。
(一)明確作用,統一認識。
在實際工作中體會到,工作的開展情況很大程度取決于對工作的重視程度和定位。綜合管理計劃是對全所管理工作進行策劃、執行和考核的重要手段,機關人員尤其是機關領導要充分認識到綜合管理計劃的重要性,樹立“計劃就是命令”的理念,消除用計劃條數體現工作量的思想,維護計劃的嚴肅性,通過對管理計劃的敬畏,切實完成好管理工作,服務全所中心任務。
(二)制定完善計劃編制規范。
歸口管理部門要根據S所實際情況研究計劃的編制標準,具體應包括計劃的表述標準、分解顆粒度標準和審批標準等。通過對編制標準的研究、制定,使管理人員更加高效、高質地編制計劃,同時使管理計劃真正反映出機關各處室全年工作的成績和不足,促進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探索綜合性管理工作的管理模式。
建議放開橫向分解任務的限制,借鑒科研生產中“總體—分系統”模式,由業務歸口單位組織策劃,明確責任單位和配合單位,由所辦公室在年初將此類工作匯總,經所領導審批后納入到現有的綜合管理計劃中視同一般的管理計劃管理、考核。
(四)完善臨時性工作的管理。
建議將重要的臨時性工作加入綜合管理系統統一管理,建立相關審批流程,由臨時性工作的責任單位發出請求,主管所領導審核,所長批準。此舉可以更加客觀地體現機關各處室的工作量,同時也提高綜合管理計劃的完整性。
(五)提高信息化平臺的適應性。
目前,全所的管理業務作為一個項目放在系統里進行編制、執行、考核,建議由辦公室牽頭、信息化部門提供技術支持,對現有存在的不適應點進行升級完善,增加所、室二級的管理、考核和統計功能,限定所級管理計劃的審批級別,加強管理計劃的規范性。
(六)加大對管理計劃完成情況的考核力度。
正如科研生產計劃對于型號系統和研究室的權威性,綜合管理計劃是全所管理工作的標桿,內容基本涵蓋了機關各項具體工作,建議對主管所領導、機關各處室的考核要充分利用綜合管理計劃完成情況的統計結果,“用數據說話”,避免過多的人為干預,提高考核的科學性。管理是一個企業的生命,管理水平的高低決定著企業發展的方向和質量,重要性不言而喻。當前,集團公司的集團化建設和一院的二次創業,其核心理念就是管理模式的轉變和優化。因此,S所要順應發展潮流,積極研究、出臺或引進優秀理念并將其運用到日常工作中,為實現組織目標提供高效、優質、先進的管理平臺,為集團化改革和二次創業貢獻力量。
作者:鄒超 單位:北京臨近空間飛行器系統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