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等教育管理以人為本探索,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在新形勢下,我國的高等教育管理應更加重視人本教育,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論述了高等教育中以人為本理念的重要性,提出了高等教育管理中應培育善于學習的良好風尚、營造崇尚真善美的學術氛圍、堅持以學生為本等建議,以便更好地開展高等教育管理工作。
關鍵詞:
以人為本;高等教育管理;實踐
近年來,我國的教育事業快速發展,為我國培養了大批的人才。但是在新形勢下,我國高等教育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針對目前在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高校在開展高等教育管理工作時,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只有這樣,才能便高等教育管理工作更好地開展,為我國輸出更多的優秀人才。
一、高等教育管理堅持以人為本的重要性
(一)堅持以人為本是高等教育功能定位的要求
高等教育直接與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聯系在一起,高等教育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培養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精英,培養社會的服務者。然而,高等教育最終是以“育人”為根本目的。開展高等教育管理工作,要將以人為本作為指導思想,積極探尋“培養什么人”、“怎么培養人”的問題。
(二)堅持以人為本是弘揚高等教育精神的要求
在當前的一些高校中,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重招生而輕人才培養等。這些現象已經背離了高等教育的初衷。有學者曾指出:“僅用實用主義論教育,會使教育變得急功近利,舍本逐末。”高等教育應以育人為目的,提高學生的價值。為了更好地弘揚高等教育精神,高等院校要做好自身的本職工作,增強學生的理論知識。同時,也要培養高素質的人才,這就要求其在高等教育實踐中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
(三)堅持以人為本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
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強調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所以,在高等教育中,要將和諧社會的理念灌輸給學生。在高等教育中要重點對大學生的思想品質和道德素養進行培養,不僅要提升學生的理論知識,也要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及人生價值。在高等教育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培養和諧的人才,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
二、高等教育管理堅持以人為本的建議
(一)培育善于學習的良好風尚
高等教育管理中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就需要高等院校在教給學生知識外,更重要的是提升學生的思想意識和道德素質。高等教育中的道德素質教育是與基礎知識的學習結合在一起的,這就需要塑造良好的學習風尚。首先,要創新學習方式,將道德教育與知識教學進行融合,幫助學生提升自我學習能力,培養學生創新學習能力。其次,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改變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提升課程教學的效率。
(二)營造崇尚真善美的學術氛圍
高等院校是培養高等人才的地方,應該是一個高尚的知識園地。但是在經濟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在利益充斥社會的現實中,高校中也出現了追逐經濟利益的趨勢,而以人為本的高等教育管理理念需要營造真善美的學術氛圍。首先,高校要對教師進行培訓,樹立正確的風氣,要追求學術和對學生價值觀的培養。其次,對學生要不斷塑造正確的價值觀,使其堅持對真善美的追求。
(三)堅持以學生為本
在高校教育管理中,要堅持以人為本,就要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轉變教師和學生的關系?,F在高校中大多數學生是90后,具有思維敏捷,善于接受新鮮事物的特點。這些特點對高校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學思維以及專業能力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管理工作中要采取一些先進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真正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不斷改善自身的教學方法;要提升學生的參與度,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方式,活躍課堂氣氛。在教學中可以將情境教學法、任務驅動法、小組合作探究法等結合使用。同時,也要因材施教,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知識和素質。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將素質培養作為重點,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促進高校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結語
高等院校的教育管理在以人為本的理念指導下開展,能夠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以人為本視野下開展高等教育管理需要提升教師和學生的參與度,堅持統一性和靈活性結合的教學原則,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高等教育管理,促進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
作者:陳修瑋 單位:南京理工大學紫金學院
參考文獻:
[1]鐘啟泉,金正揚,吳國平.解讀中國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2]時明德.論構建以人為本的高教管理模式的必然性[J].教育與職業,2005(29):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