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流動研究生教育管理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我國的研究生教育培養模式是高校和科研院所“橫向聯合、資源共享”的模式。
即打破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間的界限,共同培養研究生,確保研究生培養質量。在這樣一種培養模式下,流動研究生應運而生,相伴而生的就是流動研究生黨員。流動到其他高校或科研院所的研究生黨員,往往處于流出地教育管理服務跟不上、流入地教育管理服務不對接的困境。因此,加強對這部分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服務,使他們不至于遠離黨組織之外,對于增強他們的黨性意識、發揮其先鋒模范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加強流動研究生黨員教育管理服務是加強研究生黨建工作的客觀要求。
研究生黨建工作是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當前研究生黨建卻存在組織建設不適應黨員流動性加速、教育管理服務手段落后、組織生活缺乏活力的現實困境。作為研究生黨員中的一個特殊群體,流動研究生黨員一方面作為教育對象,需要學校在政治思想、理想信念、道德引導方面給予指導;另一方面由于較長時間的流動處于組織的邊緣,接收不到完整、系統的教育與引導,這就形成了需求強烈與供給不足的矛盾。因此,加強流動研究生黨員的教育管理服務就尤顯重要。
3.流動研究生黨員群體主觀上需要正確科學的教育管理服務。
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發展、社會發展節奏的加快,各種主流的和非主流的、積極的和消極的、正面的和負面的社會信息泛濫開來。在這個變化多端、眼花繚亂的世界里,研究生群體如何明辨是非、廓清認識就顯得極為重要。流動研究生黨員由于其流動的特性更加需要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門給予他們主流價值觀的引導,對生活學習給予更多的關愛和服務,使他們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不迷失方向。
二、創新流動研究生黨員的教育管理服務機制
1.順應流動研究生黨員思想觀念的多元化,突出加強黨性教育。一是應以黨史和政策教育為重點,增強黨員意識。結合高校特色,將黨的歷史、政策創作成微電影、知識競賽活動等研究生黨員喜聞樂見的藝術作品和形式,有效引導流動研究生黨員群體學黨史、強黨性。二是應以黨建品牌建設為引領,增強先鋒意識。結合高校實際,創建符合高校特點的黨建品牌,有效發揮對流動研究生黨員群體教育和創先爭優的引領作用。三是應以黨員廉政教育為保證,增強自律意識。制定出臺符合高校流動研究生黨員實際的“研究生黨員守則”,總結形成新時期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把最基本的黨性要求轉化為流動研究生黨員群體潛在的自律意識。
2.順應流動研究生黨員分布領域的廣泛化,著力創新教育方式。一是應圍繞組織設置創新教育方式。
(1)設立網上黨支部,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加強對流動研究生黨員的集中教育和管理。
(2)在流動研究生黨員相對集中的地方打破原來的組織隸屬關系,設立臨時黨支部或黨小組,充分發揮黨組織資源共享、陣地共建的優勢,實施雙重教育模式。流動研究生黨員可以通過網絡參加原組織開展的各種教育活動,也可以在臨時黨支部或黨小組參加教育活動。二是應圍繞流動研究生黨員群體特點因材施教。對流動研究生黨員既側重黨的歷史和傳統教育,同時也注重新生事物和新形勢教育;對在外實習、長期遠離校園的黨員,通過每月一次的“民主活動日”開展經常性集中教育,同時采取“1+X”結對幫扶式教育,由班級黨組織成員進行定向聯系。三是應圍繞教育實效豐富教育形式。充分利用網絡、QQ、微博、微信、播客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及時有效地對流動研究生黨員進行教育管理與服務。
3.順應流動研究生黨員帶頭作用的減弱化,堅持教育管理并重。
一是寓教于管,寓管于制。高校應探索和實施以“增強黨性修養、發揮帶頭作用、嚴格考核機制”為主要內容的流動研究生黨員管理制度,將流動研究生黨員“應該干什么、為什么這么干以及怎么干”上升到制度層面,并組織流動研究生黨員定期學習管理制度,建立起流動研究生黨員隊伍的“事前規范、事中監督、事后獎懲”的全過程教育監督體系。二是提供保障,注重激勵。高校應為流動研究生黨員“創先爭優”和發揮帶頭作用提供機會和條件,定期向流動研究生黨員提供一些符合群體特征的支教、學術幫扶等機會和信息,定期組織流動研究生黨員深入開展黨員活動,幫助和引導流動研究生黨員樹立黨員責任意識。同時,應積極探索建立流動研究生黨員考核獎勵制度,將黨員活動與高校評獎評優進行對接,激發流動研究生黨員的干勁與活力。三是強化問責,注重警示。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嚴格黨內組織生活,健全黨員黨性定期分析、民主評議等制度。”“健全黨員能進能出機制,優化黨員隊伍結構。”高校應探索和制定流動研究生黨員過錯問責辦法,建立制度,創新實施記過、誡勉等不合格研究生黨員處理方式,將長期不參加黨員活動、在黨員活動中不能發揮帶頭作用等不合格黨員及時處理,做到有錯必糾、糾錯有據。
4.順應流動研究生黨員發展需求的多樣化,創新服務理念和機制。
一是理念要創新。傳統基層黨建工作主動性差,更多的是被動反應式。針對流動研究生黨員流動性大、組織生活不規范、思想教育不連貫的特點,研究生黨建要打破傳統,改變學生有需求才行動的習慣,逐步樹立主動服務的理念。二是要積極推動長效機制建設,創新服務機制。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以增強黨性、提高素質為重點,加強和改進黨員隊伍教育管理,健全黨員立足崗位創先爭優長效機制,推動廣大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根據十八大報告的精神,積極推動符合高校特點的流動研究生黨員教育管理服務長效機制建設,逐步探索出一條流出地與流入地有效對接、校內與校外有效配合、學校家庭和社會有效互動的新機制,構建對流動研究生黨員教育管理服務的全覆蓋,共同做好流動學生黨員的教育和管理,讓流動的學生黨員不再“流動”。三是要創新服務內容。流動研究生黨員長期遠離學校、老師,高校黨建工作者要深刻分析他們的各項需求,努力擴展服務空間,在他們的學習、生活、情感等方面給予全方位的幫助和支持,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使他們順利完成學業。
作者:張英華 柳志廣 單位:青島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