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職院校教育管理模式,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產教融合的教育模式在現代職業教育中越來越發揮其對人才培養積極有效的幫助,因此得到國家大力推行。但在實踐中,高職院校在推行產教融合的教育模式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只有成立完善的產教融合教育管理部門,建立優秀的師資隊伍并建立完整的監督體系才能更好地深入產教融合的教育方式。
關鍵詞:產教融合;高職教育管理;高職院校
產教融合的教育模式是將教育教學與行業產業相結合,幫助學生將學校所掌握的知識融合在實踐工作中,讓學生學習、實踐工作、學校教學和企業需求實現完美的結合。產教融合的教學模式在技能型人才培養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因此,在高職教育中積極建立、深化產教融合的教育模式也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在我國日益重視職業教育的背景之下,產教融合的教育模式將隨著高職院校教育的發展而迅速普及,這既是高職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和發展的新機遇,也對高職院校教育管理模式提出新的挑戰和要求。
1產教融合條件下高職教育的基本要求
同傳統的教育方式相比,產教融合條件下的高職教育要求更加切合市場對人才的需要,主要注重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為學生的順利就業創造良好的條件。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做到五個方面的要求。
1.1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情況對接
產教融合的高職教育要求其專業設置必須與市場需要和產業發展的需要相結合,及時淘汰過時落后的專業,設置新興實用、市場急需的專業。同時根據專業設置要求配置相應的師資力量和教學資源。
1.2教學內容與職業發展標準對接
在教學內容方面,產教融合的高職教育要求教授內容既能滿足產業發展的需求,也能滿足學生職業未來發展的需要。實現所教授的內容能夠深刻融合整個產業的需求。這要求教師在設置教學內容時候要緊跟產業發展的潮流,及時刪減已經過時的內容。
1.3畢業考試與職業證書需要對接
考取國家從業資格證書是學生入職前必備程序,而證書獲得應該在畢業前獲得,因此,為了適應產教融合的要求,高職院校應當在畢業前輔導學生順利通過從業資格證書考試。將教學內容與考試內容相結合。
1.4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實施對接
產教融合的教學活動要求與企業實際生產過程相銜接,使教學內容能夠切合生產的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實現學習內容與生產實踐相結合,課本理論與實際生產相結合。
1.5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實施對接
職業教育不能只是僅僅三、四年的職業學習而應當貫穿于學生的整個職業生涯,在產教融合的條件下,高職院校應當做好學生隨時“返校”學習的準備,實現終身學習。
2目前我國產教融合教育模式的問題
雖然我國正積極推動高職院校產教融合的發展,但由于種種原因,依然存在以下的問題。
2.1產教融合機制不健全
我國目前的職業教育政策雖然肯定了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意義,但既缺乏實施指導意見也缺乏相應的配套支持。各個高職院校普遍未建立起系統、規范的產教融合實踐機制。另一方面,高職院校針對產教融合教學質量管理也缺乏相應的監督和規范,校內外尚無任何部門、機構和方式來評估產教融合過程中的教學質量,僅僅靠教師和企業管理人員的反饋是不足以反映學生學習成果的。
2.2企業配合不積極
產教融合的教學機制需要與社會企業建立廣泛的合作,但目前積極主動的都是學校,而企業普遍缺乏參與的積極性,這主要是由于兩方面原因所導致:一、教學進程過于死板不能隨著企業的生產進度和時間做出調整,企業不可能花費太多時間和精力配合學校的教學;二、企業在配合過程中并沒有獲得更多的利益,反而因為配合學校教學可能會耽誤生產的時間。因此,許多校企合作培養人才的機制仍然僅限于表面上的合作,如:實習,交流,參觀等工作,并沒有針對產教融合的需要開發全新的教育培訓體系和持久的合作關系。
2.3高職院校自身服務企業的能力有待提高
雖然產教融合的教育模式是針對企業和市場實際需求而建立的,但在實踐中,由于高職院校研發新技術的能力較弱,不能隨時調整自身教學科研滿足企業不斷增長的需求。尤其在幫助企業在職員工進行繼續教育方面,無法結合企業發展的真正需求,很難吸引到企業參與合作培養人才。造成這種結果主要是三方的原因:從師資力量上,高職院校內能夠指導學生學習新技術的指導教師很少;從技術設備上,高職院校的教學設配普遍落后于企業的生產設配;從內容設置上,高職院校的教學內容設置總是比企業生產實際落后很多。因此,企業對高職院校依賴較小,缺乏合作的基礎,整體合作范圍有限。
2.4針對產教融合的教學改革不充分
以往的高職院校的課程體系是建立在強調系統知識學習上的,比起強調職業技能的學習,更加強調學生對相關理論的掌握。但這些學習內容對實際工作并沒有直接的指導意義。此外,教學管理方面仍舊將規范性、制度性放置在首要位置,缺乏根據企業和市場的需要調整內容的靈活性。雖然部分高職院校對這些問題做出過一些調整,如:對企業人才需求的情勢進行調查,調整課程設計和教學內容。但效果并不理想。基于產教融合的教學在大部分改革仍然停留在學習內容調整、增加新課程等表面工作上。
3基于產教融合的教育管理模式構建
基于產教融合的需要和目前高職院校教育管理的問題,筆者認為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3.1建立統一完善的產教融合教學管理部門
建立基于產教融合的教學體系,必須首先建立完善的管理部門,并在這個基礎上充分結合學院的行政管理、師資力量、后勤保障、監督檢查等部門,形成由各部門、院系、科研辦公室等為一體的多方合作管理系統。管理部門同時負責尋找可合作的對企業對象,并與企業確立合作原則,建立持久穩定的合作關系。因此,該管理部門應該包括三個部分:一、對外部分建立校企合作辦公室,負責院校與企業的溝通,促成雙方達成合作的共識,并幫助院校有序開展相關工作;二、教學研討部門,負責研究基于產教融合的教學內容,課程設置;三、行政部門,負責教學管理,協調學院中各系與企業的配合工作,同時監督各院系與企業合作教學的情況。
3.2積極建設適合于產教融合的師資隊伍
優秀的師資隊伍直接影響著產教融合下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也決定著產教融合的教學改革成敗與否。因此,高職院校應當積極建立適合于產教融合的師資隊伍。這些老師應當不僅有扎實的理論知識也應當具有良好的實踐技能,既能引導學生學習最新的技術知識,也能具有根據新技術創建課程和開發設計的能力。為了培養這樣一群教師隊伍,高職院校應當做到三個方面:一、學校與企業建立資源共享機制,讓老師及時掌握企業的技術的最新動態;二、建立基于企業技術工人和學校教師的混編教學團隊,讓學校的老師有更多的機會接觸企業需要的前沿技術,使其成為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根源;三、從制度上摒棄對師資隊伍建設的束縛的規章制度,不拘一格引入掌握最新技術的專業技術人才為兼職教師,從整體上提高高職院校師資水平。
3.3構建科學有效的教學管理監督體系
基于產教融合的高職院校教育管理的目標是培養出滿足企業實際生產要求、掌握最新生產技術的優秀人才,因此,構建科學有效的教學管理監督體系是非常必要的。基于產教融合的教學管理監督體系不但要求評價過程的科學嚴謹,也具有形式上的靈活多變。因此,應當做到以下三點:一、隨時制定完善精細的評價標準,實現對教學和學生實習的各個環節的監督;二、構建多元化的綜合反饋機制,根據學生學習和實習的情況及時將相關問題反映給學?;蛉握n教師。三、引入企業技術人員作為監督人員,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實踐情況進行監督。
4結語
在國家大力扶持產教融合的教學模式情況下,高職院校將獲得另一個發展機遇,如果能將其有效利用,就會實現高職院校、學生與企業的共同進步。高職院校只要找到合適的教育管理模式,積極探索產教融合的教學方式和管理方式,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才會為企業輸送更多的合格人才,并使高職院校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周逢旭.基于產教融合的高職教學質量管理體系構建[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4):57-58.
[2]黃明,胡舒予.產教深度融合模式在高等職業教育中的有效運用研究[J].職業教育,2017(8):11-12.
[3].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基本內涵與發展途徑[J].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3)1-3.
作者:滕雪松 單位:青島遠洋船員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