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橋梁建設勞務分包合同管理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橋梁工程建設,周期長、施工工藝和工序復雜、勞務分包管理和控制難度大。為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此文針對傳統勞務分包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利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對勞務分包合同進行信息化管理的實施方案,來提高管理水平和效果。
關鍵詞:
橋梁建設;勞務分包;合同管理;信息化
0引言
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開放,橋梁施工企業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傳統的橋梁施工勞務協作合同管理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施工企業勞務分包和開展施工的需求。如何提高橋梁施工企業對勞務分包合同的管理水平,并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是橋梁施工企業需要深入探討的課題。經過分析和研究,利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開發與建立建設項目勞務分包合同管理系統,是一種科學有效、提高管理水平的方法和手段。本文就此在勞務分包合同管理中的應用進行論述。
1傳統分包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1管理信息孤島多
利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進行信息管理已經很普遍,但各應用系統間的信息不共享、不互換、信息與業務流程和應用脫節,便形成了信息管理的孤島。橋梁建設工程施工,相對一般建筑施工而言,其項目管理內容更為繁雜。所以,專門承擔橋梁工程建設的建筑企業集團,將項目內容分類、劃塊進行管理(如進度計劃管理、物資管理、施工安全管理和合同管理等),是提高管理效率的一種方法。合同管理又分為承包合同管理、物資合同管理、勞務分包合同管理等,限于篇幅,本文僅探討勞務分包合同管理。為進一步提高對勞務分包合同的管理水平,通常將其分為決策層(集團公司)、管控層(子公司)、執行層(工程項目部)3個層級進行管理,如圖1所示。在傳統的協作合同(紙質版)管理模式中,作為執行層的工程項目部的工程經濟部門與其他業務部門之間,難以及時進行有效地數據信息溝通,也難以將需求的數據信息及時傳遞給上級子公司,這樣就造成負責管控層的上級子公司不能及時有效地對所管理的各建設項目勞務分包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同樣,作為決策層的集團公司也不能及時的根據需要在傳統的協作合同(紙質版)管理模式中,作為執行層的工程項目部的工程經濟部門與其他業務部門之間,難以及時進行有效地數據信息溝通,也難以將需求的數據信息及時傳遞給上級子公司,這樣就造成負責管控層的上級子公司不能及時有效地對所管理的各建設項目勞務分包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同樣,作為決策層的集團公司也不能及時的根據需要的數據信息進行分析與決策。
1.2審批效率低
采用傳統的紙質協作合同,按規定的流程辦理審批手續,作為管控層的上級子公司,難以及時了解到辦理過程的進展情況。如果某個中間環節的復核、會簽人員出差在外,就處于停頓狀態,由此造成簽訂合同的周期較長,影響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
1.3風險管理受控難
在傳統的紙質協作合同管理模式中,管控層(子公司)對執行層(工程項目部)勞務分包情況,無法及時全面了解,所以造成勞務分包的事前策劃、事中履行、事后核算等,不能進行有效管控。
2勞務分包合同管理信息化的實施
針對以上所述的勞務分包(紙質)協作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通過調研和分析了解到,如果采用先進的IT技術,建立起“以建設項目為主體、以制度流程為基礎、以合同清單為主線、以責任預算為核心、以過程管控為主措、以資金支付為卡控”的勞務分包合同管理信息系統(以下簡稱合同管理信息系統),將橋梁建設項目的勞務分包合同的評審、簽訂、履約、變更、支付和審批等一系列環節,與現代化的計算機、網絡、數據庫、軟件系統等信息化技術相結合,實行勞務分包合同信息化管理模式,就能大大提高對建設項目勞務分包合同的管理水平。
2.1建立信息采集標準(WBS工作分解結構)
要解決橋梁建設項目管理中的信息孤島問題,首先要建立統一的信息采集標準(WBS工作分解結構),采用WBS編碼建立標準的編碼體系。解決執行層(工程項目部)生產進度、計劃調整等客觀因素造成的成本控制統計方式不一致的問題。建立橋梁建設項目信息管理系統中的標準編碼體系,應遵循以下3項原則:(1)分部分項原則。根據建設單位(或稱甲方、業主、發包方)提供的合同清單和不包含的施工項目內容,如橋梁建設施工措施中下部結構施工所需的鋼圍堰、混凝土施工所需的模板和支架、大臨設施中的便道、棧橋、梁場、混凝土拌合站、臨時墩、碼頭、纜索吊及小臨設施等,均需要進行獨立編碼。(2)工序劃分原則。如開展斜拉橋、懸索橋的高塔施工時,主塔墩身在業主合同清單分部分項中是總量,而施工過程中則是按節段進行作業,這就需要按各主塔墩身的施工節段進行編碼。(3)分包類型原則。在橋梁建設施工的項目中,通常也會包括路基、路面等施工內容。對以橋梁建設施工為主體的項目,承擔橋梁工程施工的單位往往將路基、路面專業工程進行分包。遇到這種情況,應將WBS編制按自定義的施工里程段進行編碼,如表1所示.建立起標準編碼體系后,再將不同橋梁類型的業主合同清單編碼與信息系統中的標準編碼進行自動匹配與對應,形成執行層(工程項目部)的工程經濟部門與其他業務部門之間的統一信息采集標準。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理清物資核銷、施工機械租賃及財務支付與勞務分包管理的關系。此時,子公司的管控層可通過統一的信息采集標準,對各建設項目之間的勞務分包管理數據進行監控與分析。
2.2規范操作流程和審批權限
建立起標準編碼體系還不夠,還應針對勞務分包合同管理的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分層級的、規范的業務操作流程和審批辦法,理清各層級對勞務分包合同的管理和審批權限,使決策層、管控層和執行層清楚應盡的職責,這樣才能順利推進、科學實施,從而擺脫傳統的手工操作模式。
2.3風險預警機制
建立起標準編碼體系和規范的操作流程及審批權限后,利用合同管理信息系統中勞務分包業務信息數據,就可以另行建立起適合各業務部門的風險預警輔助決策系統,以此來強化對勞務分包合同管理風險的控制能力。要想達到這一風險預警要求和目標,就必須根據分包合同管理的操作流程和審批權限,構建風險預警管理信息平臺,實現對勞務分包合同各種數據信息的自動采集、存儲、加工、統計和評估、圖譜分析、監控、預警和應對。達到決策層、管控層和執行層對勞務分包合同進行風險管理的目的。對勞務分包合同進行風險管理,首先應對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識別,并量化決策層、管控層和執行層的風險指標,統一風險指標預警統計方法。對可能發生的風險,通過預警輔助決策系統提取風險指標數據,計算后,根據可能發生風險的程度進行風險預警。
2.3.1事前策劃
為識別和控制在合同管理工作中可能發生的風險,在合同管理信息系統中應建立勞務分包工程量的控制計劃。勞務分包數量的控制計劃是建設項目總工程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進行勞務分包合同管理的基礎。所以,應根據勞務分包數量的控制計劃,對需要施工的橋梁工程數量進行梳理,對橋梁主體工程的分部分項工程數量進行梳理,并重點梳理建設單位提供的合同清單中未涉及到的橋梁基礎施工輔助設施的工程數量,如圍堰等。各項梳理工作完成后,將計劃好的勞務分包數量分解到WBS中,并建立起相互匹配的對應關系。這樣即可以了解和掌握各分部分項工程對勞務數量的需求,也可以有效控制投入的勞務分包數量,實現勞務分包數量不會超過計劃數量的目的。最終達到勞務分包結算數量不會超過施工驗收數量的目標。
2.3.2事中管控
(1)分包模式的管控。根據項目施工進度計劃、制訂的雙代號網絡計劃圖和參加施工的分包單位的施工能力,在信息系統中對勞務分包單位先進行資源配置,勞務分包在信息系統中將受到勞務分包控制計劃清單、工程量、單價和投資額的控制。(2)計量結算管理。計量結算是支付勞務分包費用的依據。對勞務分包進行結算,應以工程項目部錄入合同管理信息系統中已完成的工程量作為計算的基礎。單份勞務分包合同中已完成工程量不可超過該合同中的總量,所有勞務分包合同中已完成工程量不可超過控制計劃的總量。(3)末期結算管理。辦理最后一期勞務分包結算時,合同管理信息系統中將通過勞務分包合同中分部分項工程的已完工程量來判斷該勞務分包結算是否為末期結算,并自動升級到審批權限。這樣做的目的,可以在進行中間計量時減少審批流程環節,提高施工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保證管控層(子公司)對履行勞務分包合同進行全過程的控制。(4)結算支付管控。在有效控制勞務分包工程量結算的同時,如何做到對勞務分包結算資金支付的管控,主要是在信息系統中將勞務分包結算產生的債務作為依據,形成債務支付申請單,向管控層(子公司)提出使用資金的申請。通過后,系統就會對勞務分包合同費用的支付,按照設定的已完成工程量的比例付款;如需要調整申請單的支付比例,可利用信息系統中支付比例變更申請的功能完成。
2.3.3事后管理
(1)降低被索賠的風險。將勞務分包合同的履約過程和結果保存在信息管理系統中,決策層、管控層就能隨時調取勞務分包合同履約過程的數據信息,作為防止勞務分包單位無理索賠的依據。(2)提高核算與分析能力。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因在合同管理信息系統中保存了勞務分包合同的履約過程,并逐級監控了執行結果。所以,在竣工驗收、決算后,可以對分包的主要材料消耗和機械費進行核算與分析,對勞務分包費用是否存在偏差進行分析,對勞務分包合同的結算單價進行梳理、分析和匯總,形成合同匯總表、合同履約情況表、存在的偏差表等,并自動保存在合同管理信息系統中。為管控層進行建設項目的核算提供數據信息源,實現提高成本核算能力。
3結束語
橋梁工程建設,周期長、施工工藝和工序復雜、勞務分包管理和控制難度大。傳統的勞務分包合同管理模式,已經滿足不了橋梁建設勞務分包和開展施工的需求。如何提高對勞務分包合同的管理水平,本文針對傳統勞務分包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分析。通過分析和探討,提出了利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建立合同管理信息化系統,對勞務分包合同進行信息化管理的實施方案,來實現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和效果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黃曼慧.信息化對企業成本的影響分析[J].情報雜志,2008(3).
[2]李瑛玫,劉鳳蓮.信息化環境對企業成本管理模式的影響與對策探討[J].中國管理信息化(綜合版),2007(12).
[3]張美英.信息化在施工企業項目成本管理中的應用[J].山西建筑,2013(22).
[4]陳潔榮.信息化合同管理研究[J].廣西電業,2012(9).
作者:孟慶胤 單位:中鐵大橋局集團工程經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