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基本理論下環境管理會計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現有會計體系的缺陷及環境管理會計的產生
1.1現有會計體系的缺陷
面對企業實施環境管理戰略和環境管理體系的要求,傳統管理會計的缺陷逐漸凸現出來,主要表現在:會計信息系統過于注重財務信息,而環境戰略所關注的環境績效,有許多是不能表現為財務信息的,一般只適宜表現為非財務的定量信息,有的甚至無法量化,而只能作定性說明。即使是那些能夠以財務信息表現的績效,也可能由于種種原因而沒有得到全面的反映,同時會計的控制職能也無法得到充分的發揮。環境管理的需求和會計系統的局限迫使人們尋求管理會計系統的改進,以使其能夠反映和控制環境績效,為企業管理的新要求服務。
1.2環境管理會計的產生
對環境問題的關注,首先引發的是人們關注環境負債及其在財務報告的披露。Peace(1990)首次提出環境核算的概念,Gray(1990)研究了環境問題對會計的啟示和會計界可能對環境保護所作的貢獻,從而掀起了人們對企業環境會計問題的重視。環境會計研究,也因此從社會會計研究中以單獨的名稱獨立出來。20世紀90年代開始,環境會計研究迅猛發展,出現了與各個相關學科和研究領域交叉互補的趨勢,形成了不同的研究視角。在宏觀層面上,聯合國1992年提出了建立環境與經濟綜合核算系統(SystemofIntegratedEnvironmentalandEconomicAccounting,SEEA)的研究,中國也開展了如何建立中國的資源經濟環境綜合核算體系研究。在微觀層面上,環境會計的研究,主要包括對環境信息披露、環境審計和管理會計等方面的研究。1999年,聯合國成立了“改進政府在推動環境管理會計中的作用”專家工作組,并召開了第一會議,統一了各國實踐的名稱,首次提出了環境管理會計的概念,同時號召各國政府積極促進推行環境管理會計。
2環境管理會計的研究現狀
Schahegger等(1996)首先提出了環境會計的框架,認為環境會計主要涉及記錄、分析和報告由環境問題導致的財務影響和既定經濟系統(如企業、工廠、地區、國家等)所產生的生態影響的各種作業、方法和體系,并將其細分為環境差別會計和生態會計兩大類。Schaltegger和Burrit(t2000)在上述專著基礎上發表了新作,正式使用了環境管理會計的名稱。加拿大管理會計師協會(SMA,1996)指出環境會計是“對環境成本進行確認、計量和分配,將環境成本融入企業的經營決策,并在嗣后將有關信息傳遞給企業的利益相關者的過程”。該定義基本上從傳統管理會計衍生出來,突出其信息加工的本質,并側重于為決策者服務。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1998)認為,環境管理會計是“通過設計和實施適當的與環境相關的會計系統,對環境績效和經濟績效進行管理”。該定義將環境管理會計的本質定位于管理,這與其對管理會計的定義是一致的。Bennet(t2001)認為與環境有關的管理會計利用會計和相關信息為內部管理提供支持,是“生成、分析并利用財務和非財務信息以優化企業環境和經濟績效,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系統”。該定義將環境績效置于經濟績效之前,是為了突出其環境傾向,并表明社會目標和企業目標同等重要。1999年聯合國統一定名環境管理會計,認為環境會計可以是國家會計,也可以是企業會計,涉及財務與非財務信息,包括內部和能夠貨幣化的外部成本。聯合國采納了ECOMAC定義:“環境管理會計是對財務和相關的非財務信息進行采集、分析和使用,從而將環境和經濟政策綜合起來,以建立可持續發展的企業。”(ECOMAC,1996)同時指出,環境管理會計可以幫助企業經理作出資本投資決策、確定成本、進行產品或流程的設計決策、績效評價以及一系列的面向未來的決策。環境管理會計可以看作是決策支持工具,同時也是信息系統,為企業管理者用來將生命周期內的環境和經濟信息綜合起來以便作出更好的經營和環境決策。在聯合國2001年的報告中,又將環境管理會計廣義地定義為“為滿足組織內部進行傳統和環境決策的需要,而對實物流信息(如材料、水和能源流量等)、環境成本信息和其他貨幣信息進行的確認、收集、估計,編制內部報告以利用”。(UN,2001)盡管提法不盡相同,但環境管理會計要為企業的管理決策提供面向未來的信息(包括財像信息和非財務信息)則是共同的。綜上所述,環境管理會計的定義基本上在管理會計的基礎上加以擴展,都是為了區別以服務于外部使用者為主的財務會計而提出的。多數定義仍在會計信息系統的基礎上認識環境管理會計,但對信息處理類型,有的則只強調成本信息,或內部化的財務信息,有的則同時強調了財務信息與非財務信息,而內涵最廣的當屬聯合國的提法,要求包括外部成本和外部性的信息。
3環境管理會計研究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趨勢
通過文獻梳理可以看出,目前環境管理會計研究已經取得初步的成效,各國也都將其作為管理會計的一個熱門發展方向開展研究。這其中美國的相關研究更為豐富,相對而言,美國的環境法規更加嚴厲,因此企業可能會導致的環境負債風險也就更為突出,因此對環境管理會計的關注度也更高。由于與美國的地緣關系,加拿大的環境管理會計的研究也較為熱門。而在歐洲,其關注點著重集中于能源、原料和廢物等物質流動的管理,其目的在于通過環境管理會計尋求降低耗費、提高效率的方法。在中國,由于管理會計的實踐有待進一步拓展,源于實踐的環境管理會計技術方法幾乎為零。更多的研究導源于研究者的環境保護意識,走的是一條理論促進實踐的道路。環境管理會計的研究與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各國外部環境的影響。不過,由于環境保護運動的發展,各國政府越來越認識到企業環境管理對于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聯合國為此專門成立了“改進政府在推動環境管理會計中的作用”的專家工作組,積極促進政府推動企業實施環境管理會計。可以預見,政府的參與將大大推進中國企業實施環境管理會計。由于環境管理會計的研究,很大程度是為了改善企業經營決策質量,使企業的決策行為符合環境法規要求,滿足利益相關者的要求,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環境管理會計研究的務實性很強,純理論性研究較少。從相關研究文獻看,各研究認同環境管理會計為信息系統,通過對財務信息與非財務信息的加工整理服務企業決策。因此,對于環境管理會計技術方法的研究,在某種程度上其實可以視為現代先進的管理會計技術方法在環境管理領域的應用。環境成本雖然沒有統一的定義,但是,美國環境保護的基本分類,以及內部成本和外部成本的區分等,還是為多數人所接受。環境管理會計研究者需要加強與環境管理研究者的合作,借鑒環境經濟學計量環境影響的工具,才能在這個領域的研究有所突破。目前在內部環境成本的確認與計量上也存在不少問題,對于無形環境成本如何計量,其范疇應當包括哪些,也還值得進一步探討。而從應用的角度看,主要研究文獻基本集中于短期決策,一般都是探討可能如何應用。但是,對于一些考慮環境因素的長期投資決策工具,戰略規劃和控制如何應用環境成本信息,如何有效地控制環境成本,如何構建財務績效與環境績效和諧統一的企業績效評價體系,使改善環境績效成為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如何實現企業環境管理戰略,乃至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等問題,以及企業如何實施環境管理會計,實施環境管理會計對企業信息系統的要求,如何將環境會計信息系統與企業的生態信息系統加以整合,如何將環境管理會計與實施環境管理體系有機地結合起來等眾多問題,都有待研究者進一步的研究。
作者:王玉勤 單位:九江學院會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