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創新性管理創新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新形勢下創新性開展評審工作
近年來,政府有關部門對評比達標表彰活動進行了規范,中電聯本部也進一步加強了本部評比表彰項目管理。歷年的評審工作均為成果創造單位與專家背對背評審的方式,專家只是通過審閱申報材料對成果進行評分,創造單位與評審專家缺少直接的溝通和交流,尤其是對于成果的創新點與存在的不足不能反饋到企業,不利于管理創新成果質量的持續提升。為改變這種情況,適應新情況、新變化,進一步提高管理創新成果質量,中電聯對2014年管理創新成果評審工作本身也進行了創新,首次采取面對面、答辯式的集中評審方式,目的是為了做到公開、公平、公正,真正把高質量的管理成果評選出來,向全行業進行推廣,切實提高電力企業的管理水平。為確保評審工作順利進行,在啟動2014年成果申報工作的同時,積極開展專家庫的組建工作。6月底,面向行業企業正式開始專家庫組建工作。到8月底,專家庫基本組建完成,共收錄各電力集團公司推薦專家、高等院校、行業協會以及中電聯本部等專家100多名,集中評審工作各項準備工作基本完畢。2014年最終參加評審的管理創新成果不足百項,為近年來最少的一次。即便如此,短時間內集中評審的工作量也非常大。為提高評審效率,按照申報成果專業分為三組同時進行評審。我們從專家庫中精選出15名專家,每組5名,與各組成果專業分類基本對應。集中評審采取答辯式的形式,成果創造企業代表現場作10分鐘成果匯報,評審專家進行提問和點評,并按照評審標準對成果打分,并現場公布了排名前列的成果,作為優秀成果的候選。盡管采用相同的評審標準,但不同小組的評審尺度仍然有所區別。為避免遺漏優秀成果,集中評審后,再次組織專家對部分成果進行了復評,最終確定了2014年各項成果獲獎等次。在開展2014年度電力行業企業管理創新優秀成果評審的同時,我們還啟動了2010年以來的電力行業管理創新經典案例的評審工作。組織專家對2010年以來的部分獲獎成果進行了再評審、再回顧,評審方式與2014年管理創新成果相同。實踐證明,在新形勢下,創新性開展管理創新成果評審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充分發揮了中電聯橋梁和紐帶的作用,搭建了企業管理的溝通交流平臺,成果創造單位與專家面對面進行互動溝通,有助于進一步提高成果質量和成果在企業中的應用。企業之間也借此機會相互進行了交流、學習和借鑒,達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統一10分鐘的匯報時間,對成果的歸納總結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個別華而不實的成果無法繼續濫竽充數。評審過程透明、結果公平,受到了企業和專家的一致認同,對今后管理創新成果質量提升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管理創新成果評審標準
盡管2014年管理創新成果申報數量較往年有所減少,但覆蓋面仍然較廣。主要體現在人力資源、財務管理、資本運作、企業標準化、風險控制、企業戰略管理、物資管理模式創新等等方面,一些管理成果還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綜合效益,均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反映了企業在多年來工作實踐中對管理中的重點和難點的總結和創造。2014年管理創新成果評審從創新性(30%)、實踐性(25%)、推廣性(25%)、效益性(15%)和規范性(5%)這五個方面進行評審,取五位評審專家的平均分為每項成果最后得分。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管理創新成果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真正提升企業管理。在制定評審標準時,特別注重了成果的創新性和實踐性。管理創新成果必須體現出創新性,并且必須經過一定時間實踐檢驗,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或者只經過短暫實踐無法證明成果的實際應用價值。中電聯開展企業管理創新成果評審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向全行業推廣優秀管理成果和經驗,以達到共同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廣價值,能夠向全行業或同類企業大面積推廣,也是判斷一項成果優秀與否的重要參考指標。提升管理水平的目的是為了創造更好的效益,但并不是所有成果都能體現出直接的、明顯的效益,因此在評審中效益性所占比重較低一些,但每一項管理創新成果對提升企業效益都發揮了直接或間接的作用。2014年是首次采取面對面、答辯式的評審,由于啟動時間較晚,評審標準制定略顯倉促,還不能完全滿足評審要求。下一步中電聯將組織開展相關課題研究,建立起更為科學、有效的評價體系標準,更好地推動管理創新成果質量提高。
三、結語
通過2014年的集中評審,各企業更加深刻認識到相互之間的交流學習和借鑒的重要性。中電聯將堅持“立足行業、服務企業、聯系政府、溝通社會”的功能定位,積極為企業搭建暢通的溝通交流平臺,方便企業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共同促進電力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
作者:郭培堂 單位: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