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新常態公共管理創新,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全球化、區域化已成世界發展方向,公共管理方式在發生變化
首先,隨著世界發展方向的變化,世界各國、各區域發展表現出了新的特點,其中開放化是其共有特點,也代表著公共管理要走向開放,并且開放力度會越來越大;其次,全球化、區域化影響下,世界各國、各區域之間的關系由“隔離”變得“唇齒相依”,各國家、區域之間的公共管理需要加強合作。
(二)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與社會進步,可能引發新的公共管理問題
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極大的推動了社會進步,但是其也進一步加劇了世界各國之間、同一國家不同區域之間發展的不平衡,從而引發新的公共管理問題;以我國為例,受現代科技的影響東部沿海地區發展越來越快,中西部地區發展速度也在加快,但東部與中西部之間的“差距”卻在不斷加大。
(三)我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導致公共管理問題集中出現
自本世紀初開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迎來了黃金時期,社會生產工業化程度大幅提高,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隨之而來的是我國城市人口規模的大幅增加與社會生產、生活需求的急劇增長,我國公共管理的空間在短期內發生劇烈重組與集聚,公共管理結構變得復雜、異常,問題開始集中出現。
(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快速發展,進一步加速了公共管理問題爆發
自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來,經濟快速發展,社會面貌極大改變,但公共管理問題也趨于集中爆發;筆者認為主要原因在于經濟體制的成功改革與快速發展,而政治體制改革卻緩慢不前,特別是行政分權改革、社會法治建設進程的相對滯后,可能會導致公共管理問題的集中“爆發”。
二、我國公共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公共管理“泛行政化”問題明顯
受到我國傳統政治體制的影響,我國的公共管理組織運行方式、權利來源和工作目標等與其他國家有所不同,有著明顯的“行政化”特點,該特點一方面有效的保證了公共管理組織的正常、穩定運行,但是另一方面也由于“行政化”的影響,各區域、各公共管理組織表現的相對過于獨立,不利于工作開展。
(二)公共管理缺乏有力法律保障支持
在公共管理領域,決定公共管理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法律與法規,其為公共管理實施提供著重要保障和支持。當前我國的公共管理領域,由于缺少健全法律、法規的保障和支持,導致公共管理者在進行決策時有很大的隨意性,不利于保證決策的正確性與有效性,影響公共管理工作效果。
(三)公共管理主體缺乏協作、合作精神
行政化特點導致各區域、各公共管理組織之間表現的相對過于獨立,是制約公共管理工作有效開展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各公共管理主體本身缺乏協作、合作精神,也是制約公共管理工作有效開展的重要原因。各公共管理主體之間應該加強合作,壯大公共管理力量,增強公共管理工作效果。
(四)公共管理績效評價體系待建立、完善
對于公共管理而言,我國還不存在一套完善、有效的績效評價體系,甚至多數地區沒有公共管理績效評價體系;針對這一情況,有必要嘗試建立專門的公共管理績效評價體系,從公共管理組織、政策制定與執行效果、相關人員工作業績、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效果等角度、指標上對公共管理進行評價。
三、新常態下的我國公共管理創新路徑
(一)加快轉變社會治理理念,形成新公共管理有效方法
所謂轉變社會治理理念,就是說政府要從傳統的政府管理向公共管理轉變;即逐步拓寬社會治理與管理視野,在特定公共事務領域應發展與利用非官方組織,形成多元、多樣的公共管理主體,借助這些公共管理主體發揮公共管理作用,逐步形成一套異于傳統的新的公共管理有效方法。
(二)加強公共管理法制建設,為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相應公共管理法律、法規的缺失,也導致針對同一問題不同地區、不同公共管理主體提出的解決對策、方案等的各不相同,形成一種各不相讓的局面,而各方又不能保證自己的方案有效,在再次出現問題時忙于推卸責任。為此,必須加強公共管理法制建設,為公共管理工作效果提供有效保障與支持。
(三)促進公共管理組織之間合作,建立多層面組織結構
新常態下,傳統公共管理制度、方式、方法所起的作用愈來愈小;要求各公共管理組織應該順應全球化、區域化發展潮流,加強彼此之間的協作、合作,讓公共管理組織朝著多層次、網絡化的結構方向發展,保證各公共管理組織能夠有效應對未來更加復雜的公共管理問題。
(四)建立與完善公共管理績效評價體系,提升管理效果
公共管理績效評價體系,主要是針對公共管理活動中的公共管理組織、政府及相應工作人員所取得的業績、決策制定與執行效果等進行考察、評價;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為上級部門提供更加真實、準確、有效的決策依據,另一方面也能成為公共管理主體自身改進的契機,切實提高公共管理組織自身的工作水平。
作者:徐璐 單位:遼寧裝備制造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