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管窺公共管理下的突發事件應對措施,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當今突發事件的特點及產生原因
1.特點
1.1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
雖然目前突發事件數量增多,但是對于普通群眾而言,日常工作生活中接觸的較少,受到的教育培訓也不足,這意味著一旦有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其發展趨勢和可能涉及的影響等都將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一特點也嚴重阻礙著政府決策部門的處理方案。
1.2社會影響巨大
突發事件后果造成的沖擊是影響我國社會穩定秩序的重要因素。從2008年的手足口病、三鹿奶粉事件、金融危機等等,到2009年的玉樹地震、泥石流,2012年的北京水災,2013年初的上海死豬時間等。隨著傳播媒介在中國的高度普及,以及參與主體的多元化,這些事件從發生到發展,再到決策者的處理、善后等,均會被詳細、及時地公布,在最短的時間內呈現在公眾面前,除了突發事件本身,政府的應急能力、決策能力也在經受廣大群眾的考驗,稍有疏忽,就會給社會的穩定制造致命危害。
2.產生原因
產生事件的原因主要存在著主、客觀因素。其中在主觀因素中,人為原因起了關鍵作用。比如因為過分追求經濟上的發展而忽視了其他方面的建設,使得經濟、政治、文化發展出現不平衡現象。人為因素是社會安全事件發生的最主要因素。這是階級社會中的社會關系的一種特殊表現方式,貧富差距過大,社會內部矛盾無法做到完全的消除,是政治、經濟、文化和意識等社會矛盾相互作用及其矛盾運動的必然結果??陀^上主要是物的原因,如設施設備故障、氣候環境變化導致媒介生物和病原體生物出現改變等原因。民族、宗教等人為災害也是影響社會安定的突出原因。
二、傳統方法處置突發事件存在的問題
1.處置理念落后政府部門在對待突發事件時一定會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則和指導思想,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政府的行動。但由于我國長期處于計劃經濟體制下,落后的環境造成了一些政府人員重視權利但不愿意承擔責任,重視大的功績不愿意謀求小的人民福祉。這勢必影響其在突發事件預防和處置上的行為,在面對嚴重事件時,常常會因為缺乏創新的理念導致錯過最佳的處理時機。
2.處理手段單一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改革,政府部門在處理突發事件上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不難發現,還存在一些權力、職責劃分不清的情況,結構合理的管理體制設置目前還沒有形成。這就導致在遇到突發事件時,由于責任劃分不清,各級管理部門互相推諉,有的甚至采用瞞報的手段來逃避責任,或者是置事件的優先處理于不顧,還是依照最原始落后的處理方法一級一級請示,造成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嚴重損失。以2000年發生的非典疫情為例,雖然最后在黨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取得了具有重大意義的勝利,但是我們也應該反思在疫情發生之初,某些管理部門面對疫情的盲目樂觀以及在處理最初疫情時手段的落后和愚昧。尤其是在面對現如今信息傳播速度極快的情況下,突發事件越是推遲一分鐘解決,其造成的負面影響越大,對政府公信力的破壞也越大。
3.缺乏靈活性一直以來由于部分原因,大多數政府管理人員在群眾心中都是威嚴的,高高在上的,這就決定了在遇到突發事件時,如果政府處理好了,群眾認為這是政府應該做的,是理所應當做的,但是倘若處理不好,就可能激化這兩者之間的矛盾。但是現如今在處理突發事件時,有的政府部門還是遵循老辦法,不會根據形勢靈活變通,以群眾上訪為例,地方政府組織不是將精力放在解決人民的訴求上面,而是采取截訪、扣押等手段,長此以往,必將引起民怨沸騰。這就要求政府部門在法制等允許的范圍內盡量解決,如果實在無法解決主要問題,也不能一下子回絕,而應該盡力解決群眾反映的關乎他們切身利益的非主要問題,這樣只要政府有所為,群眾也是會理解的。
4.處理中的法制基礎薄弱完善的法律法規在處理事件上起基礎性作用。我國在應對突發事件過程中還是缺少完整的法律制度,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事件處理過程中的規范化和系統化。完善的法律體系可以提高管理系統的執行能力,是管理效率高低的根源。實行過程中提供的法律依據直接影響了行動速度。所以完善相應的法律體系是當務之急。
5.處置預案的實際應用程度弱目前大多數預案都比較傾向于理論性,在技術戰術方面顯得指導不夠,可操作性不強,實際操作中常常會有管理人員不清楚應該做什么。這就導致了在事件發生后對困難和問題的估計不夠全面,準備不夠充分,由于理論和實際沒有結合起來,處理中會造成不必要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平時的演練還不夠,經驗教訓也總結得還不夠全面。任何事情只做不總結就不會提高,只有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才能保證在以后遇到類似的情況時能夠合理應付。
三、社會安全突發事件應對策略
1.保持憂患意識,以做好有效預防由于事件的突然性,我們不能具體保證它們何時會發生,所以為了能夠第一時間內做出有效應對,就需要隨時保持憂患意識。如前所述,這種類型的突發事件由于事物之間的矛盾是不完全消失的所以總是會發生,因而應對突發事件決策應該是現代社會一種“常態決策”,不能單純的將事件視為“偶發事件”。所有現象都有其原因,在處理過程中不能流于表面,不能只在事件發生時忙于應付而疏于總結有用的經驗。也還要有民生意識,在經濟利益之前不要忘記人文精神。
2.應急決策方面需及時應急決策需要未雨綢繆,提前做好各種假設以備不時之需。在決策時也需要有關鍵的有效措施,決策過程中也應保證一定程度上的民主。重點在于事件發生后能第一時間做出反應,成功控制事態發展,將因事件造成的不良影響降到最低。
3.努力提高全體社會成員特別是國家公務員們的素質增強公民的安全意識,可以減輕事件發生的影響。不僅要加強應對社會突發事件的組織建設,也要做好各類專業人員的培訓,最后還要加大宣傳力度,也不能疏忽實際演練。做好有關突發性公共安全事件的普及教育。掌握預防、應對、維權本領.使之常備不懈。
4.加強基層組織的應對建設,落實責任制,注重事后修建事發后要對社會突發性事件進行評估,總結吸取經驗教訓,改進管理和工作方法,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時候重建,改良機制、管理、設施等方面顯示出來存在的不足,并利用各種渠道對事件的參加人員進行緊急疏導和善后工作,盡量爭取能夠從本質上預防事件的再度發生。
5.加強法律法規的完善化,以便實行依法處理原則完善的法律法規在處理事務時起到十分重要的基礎地位。如果有了完整的應對體系,就能在事件發生后的第一時間找到合理的應對方法從而抓住最佳解決時機。而完善的法律法規在執行行動時起到了保障作用,依法處理有利于保證群眾的利益。在處理社會突發性事件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1)迅速控制事態發展。(2)提出整體方案和對策。(3)統一行動。(4)主導輿論導向。(5)組織紀律約束。(6)采取法律措施。
四、結語
因為事件的突發性導致了各級管理部門必須認真面對。傳統的管理措施存在著諸多的不足,這不但不能幫助盡快處理危機,還可能因為手段,技術等落后延誤了最近的處理時機,導致事件破壞性變大,危害人們正常的生產生活。因此我們除了要不斷總結傳統處理方法的經驗之外,還要積極學習新的理論,以新的處理辦法來應對社會突發性事件,新公共事業管理理論在整合政府部門與普通群眾,發揮先進的技術優勢,重視理論和人才培養方面都具有無法卓越的優勢。因此新公共管理理論與事件的實際處理相結合,一定會最大程度地減少突發性事件的危害。
作者:成長群 單位:中共山東省委黨校 山東省社會管理創新軟科學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