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銀行信貸風險管理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中小企業信貸特點
(一)中小企業信貸收益率較高
目前,商業銀行發放中小企業貸款的利率是在基準利率上上浮40%,而發放的大型優質企業的利率一般為基準利率甚或下浮10%,因此,相比于大型優質客戶的貸款收益率,中小企業貸款收益率高多了。
(二)中小企業信貸風險在可控范圍
我國中小企業由于起步晚,家族式發展模式諸多,加之沒有足額抵押物、抵押物變相難、財務不規范,導致了融資渠道單一,擔保公司望而生畏,就算融資也有較高成本,但在商業銀行完善的信貸流程管理體系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仍在可控范圍。
二、中小企業信貸風險管理現狀
所謂信貸風險,是指信貸資金收益的不確定性或是波動性,這種不確定性表現為信貸資金的預期收益的不確定性和信貸資金損失形成呆帳的不確定性。中小企業信貸風險的種類主要表現在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市場風險和法律風險。針對于此,商業銀行控制中小企業信貸風險方式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情況。
(一)成立了中小企業信貸專營機構。
目前商業銀行普遍成立了公司業務部、國際業務部、小企業業務部,在此基礎上,在中小企業密集區,還設立特色支行,這些管理部門和機構專營中小企業信貸,在貸款審批時間、額度、利率上都有放寬條件的做法。
(二)中小企業信貸管理基本流程化。
商業銀行信貸流程管理已經基本實現,利用流程對中小企業的各項信貸指標進行準確評級和評價,每筆貸款的發放都要經過貸前調查、貸中審查、貸后管理的流程化管理,如發現中小優質企業信貸抵押物質量不高或者抵押物不足值,還引入了第三方擔保公司。
(三)為中小企業量身定制信貸產品。
針對中小企業傳統的信貸產品有固定資產抵押貸款、國內保理、應收賬款質押貸款等等,如今,商業銀行加大了產品研發力度,可以根據中小企業自身特點量身打造產品,用的多的有三權抵押貸款、商標權及專利權質押貸款、文化創意貸款、融資租賃貸款等,并且產品一旦投入市場就執行了全流程風險管控。
三、中小企業信貸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商業銀行具有商業逐利性,永遠追求利潤最大化,一味地想做大,想盡辦法拓寬信貸規模,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但向中小企業合理、合規投放信貸資金才是永久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重要途徑。
(一)信貸調查不實
中小企業一般不具有品牌效應,做好信貸前期調查至關重要,但部分信貸人員往往在調查過程中走馬觀花,坐在會議室翻看報表,看視頻聽匯報,沒有對中小企業所有者發起的背景、股東組成狀況、產品銷售渠道、盈利模式、應收應付賬款、水電稅的繳納等等進行實打實的調查和走訪分析。同時商業銀行忽視了針對不同種類的產品制定不同的企業調查、貸款審查、貸后管理重點,影響了貸款的發放速度和風險管控重點。
(二)信貸決策權過于集中
商業銀行“金字塔”型的垂直管理體制是導致信貸決策權過于集中的重要因素。雖然我國商業銀行都成立了審貸委員會或者事業部制,下設支行也多設立了審貸小組,對一定額度內的信貸要嚴格按照報批、上會的程序,形式上做到了審貸分離、權力制衡,但并未改變“一言堂”式的上會,很多貸款仍帶有行政審批色彩,部門之間的權責沒有匹配和制衡。
(三)信貸操作不規范
除了信貸調查不實外,信貸操作不規范也是普遍存在的現象。一是缺乏明確的市場定位,對中小企業所在的行業不加以科學分析,也不顧國家三令五申的限貸政策,喜歡一哄而上追逐產業熱點;二是行業競爭不規范,由于缺乏規范和引導,金融機構粗放經營、盲目爭搶業務;三是在貸款審查中,對企業的市場展望及貸款用途不聞不問,信奉抵押物、擔保物足值就萬事大吉。
(四)信息不對稱
信息不對稱在信貸業務中最常見的表現是企業與銀行對同一項目所了解的信息部分或者全部不同,出現不同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在了解的途徑上不一致,企業往往因為扎根這類行業很多年,對項目的風險和收益情況估算嚴密,而銀行只能根據市場上各個項目的風險綜合進行評估,這勢必就會引起企業欺詐銀行,出現“道德風險”。或者企業存在機會主義動機,將貸款挪作他用,違背初衷交易方向。特別是利率市場化后,要想爭奪到優質客戶,商業銀行必須用最快的時間、最敏捷的市場反應能力,來做到最大限度的縮小信息不對稱差距。
(五)風險和收益不對稱
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和中小企業本身較低的抗風險能力使得中小企業貸款面臨著更大的風險,在利率管制條件約束下,一旦形成的風險沒有更高的收益來彌補,就會造成中小企業信貸風險和收益不對稱。中小企業貸款少、頻、急,人力成本過高,加之嚴格的信貸責任追究制,在一定的容忍度后還執行終身追究責任制,導致了信貸人員發放中小企業信貸業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中小企業信貸風險管理措施研究
加強中小企業信貸風險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首先決策層應該從思想上認識到大力發展中小企業信貸業務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樹立現代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理念;對信貸風險控制應是全過程的,要從貸前、貸中和貸后全方位進行管理;除了量身定制中小企業資信評價體系外,還應建立適應中小企業特點的管理模式和業務流程。
(一)優化信貸流程
對于商業銀行中小企業信貸流程設計不合理、先天性不足造成的風險,可通過信貸流程的優化進行規避。一是按照扁平化原則優化信貸業務流程。扁平化原則即取消行政化管理,即客戶經理與信貸分析員共同完成貸前調查后不必通過支行行長而直接提交貸款審查委員會,信貸管理部審查人員在完成獨立審查后也不必通過部門經理而直接上會。市場拓展部負責人及信貸管理部負責人作為貸款審查委員會委員,只在審貸會審議過程中就信貸業務發表個人意見。這樣,一筆貸款通過調查、審查、審議三級,審貸會審議通過后報行長簽批發放貸款。二是根據中小企業行業風險程度設置信貸審批流程。將中小企業信貸業務風險按一般風險和低風險進行劃分。中小企業所在行業是與龍頭企業、大型企業、或者國有企業形成上下游產業鏈關系,該中小企業又是上下游產業鏈的核心企業,盈利能力、資信狀況均在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那么此類企業屬于低風險企業,商業銀行應該采取短流程辦理,可以頒發貸款證直接上柜或者網上辦理;中小企業所在行業剛剛興起、科技含量不高、人員規模不穩定的劃歸為一般風險業務,商業銀行應當按照標準化流程辦理,有些還應采取特殊機制進行處理。三是不同產品制定不同貸后管理監控要點。如國內保理業務,貸款發放后應監控應收賬款賬戶的變動情況,主要供應商及銷售客戶的變動情況,供應鏈上下游核心企業的經營情況,業主自身的信用情況、財產變化情況等。四是信貸流程優化應配套相應機制。信貸流程優化后其配套機制必須跟上步伐,應包括風險管理垂直化、信貸流程彈性化、崗位設置專業化、資源利用合理化、激勵約束有效化。
(二)建立科學的風險控制方法
中小企業的信貸需求日益活躍,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平臺主要來自商業銀行,信貸規模與信貸風險成正比,商業銀行必須通過建立科學的風險控制方法和風險預警體系防范中小企業風險。建立科學的風險控制路徑有:首先建立科學的中小企業信用等級評定,以風險分類的標準衡量中小企業,優化中小企業選擇,不斷提高中小企業客戶群的整體質量。其次實行貸款組合。中小企業分布廣、類型多,商業銀行可以通過貸款組合,比如地區組合、行業組合、貸款期限組合、信貸種類組合、回報率組合等推廣信貸,大大節約人力成本和財務成本。第三,執行統一授信制度。中小企業授信可與內部評級制度相結合,可不斷調整授信權限,這樣既可以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也可激勵信貸人員的積極性。
(三)建立風險預警體系
風險控制主要是通過科學的風險指標體系來實現的,包括銀行資產的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等一系列指標,并根據這些風險指標及時提供的預警信號嚴格控制風險、消除風險,從而達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因此,應建立科學的信貸風險預警體系,可重點加強宏觀風險預警、行業風險預警、區域風險預警建設。要圍繞中小企業經營行為、業務管理、資產安全建立定期業務分析、信貸資產質量評價、資金運用風險評估加以分析,將風險早期的防范工作做細致做扎實,把防范風險工作貫穿到整個信貸流程,使商業銀行各個業務環節都設有風險防火墻。
(四)健全信貸激勵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
由于中小企業信貸風險偏高,但它又是信貸業務中的藍海部分,信貸人員想主動參與卻又積極性不夠,可以通過信貸激勵制度激發信貸人員的潛能。首先打破中小企業信貸部門與其他業務部門和行政管理人員共吃“大鍋飯”的體制,才會切實增強信貸員工防范風險意識的責任心和責任感。其次對在中小企業信貸業務作出突出貢獻的信貸人員要給予更多的培訓和學習機會。最后對形成信貸風險的責任人要根據風險的類別、程度、額度大小進行容忍度區分,不能一味地處罰。
作者:龍正清 單位: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長沙天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