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心血管內科重癥護理風險管理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院心血管內科現有各類護理人員16名,均為女性;年齡22歲~47歲(30.4歲±6.5歲);工作年限2年~28年(12.5年±3.6年);其中副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3名,護師4名,護士8名。
1.2護理管理
1.2.1護理風險評估
在護理前,對病人進行護理風險評估。評估的內容包括:病人疾病風險、用藥風險、設備風險和護理人員專業素質。通過風險評價,掌握病人可能發生風險的高危因素,并且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提升護理的針對性。
1.2.2護理技能培訓
加強對護理人員的護理技能培訓,提升護理人員的護理技能。對以前的護理風險案例進行分析,總結經驗。召開護理經驗研討會,相互交流護理心得。在注重護理人員護理技能的同時,強化病人及家屬的健康教育,努力提升病人及家人的護理能力。
1.2.3儀器日常監測
儀器故障是導致護理風險的一個重要原因。在護理管理中,注重儀器的日常監測,由專人進行儀器維護,并且定期檢查,保障儀器正常運轉。規范儀器管理與使用,加強儀器操作人員的操作技能考核。
1.2.4其他管理措施
重復操作、疲勞操作是護理人員產生護理風險的主要因素。因此,積極優化護理人員配置,防止護理人員疲勞操作。探索四班倒模式,注重護理人員的心理管理,提升護理人員的工作責任感和使命感,消除職業倦怠。
1.3效果評價
以本院2013年4月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為界,比較2013年4月—2014年3月(實施后)和2012年4月—2013年3月(實施前)護理風險發生情況和病人對護理的滿意度情況。其中病人對護理的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量表進行。量表分為很滿意、滿意和不滿意,很滿意和滿意例數占全部病人例數的比例為滿意率。護理風險發生情況以本院臨床病歷資料記載為準。
1.4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使用SPSS19.0進行統計學處理,數據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討論
護理風險是在護理過程中發生事故的可能性,護理風險雖然難以預測,但是采取有效的措施是可以控制并顯著減少的。護理風險管理以降低護理風險事故為目標,是集合了風險因素評估、健康教育、技能培訓等多種措施的一種綜合性管理模式,較單一的風險干預可以發揮更為突出的價值。從本研究的結果來看,實施護理風險管理以后,本院心血管內科重癥病人事故發生率顯著下降。在實施風險管理前,事故發生率為7.89%。實施風險管理后,事故發生率為2.14%。管理實施后的事故發生率明顯降低。同時,研究結果還證實風險管理的實施還可以顯著改善病人對護理的滿意度。實施風險管理后,病人的護理滿意度達到96.26%,較實施前上升了16%。護理風險管理之所以能夠降低事故發生率,并且提升病人的滿意度,可能與下述原因有關:①護理前的風險評估。護理前進行風險評估,可以較好地預測可能發生事故的風險因素,并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予以護理,從而提高了護理的質量和效果。②技能培訓提升了護理技能,有助于為病人提供更加優質的護理服務。③對病人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則提高了他們的護理能力,為降低事故風險提供了較好的基礎。
3小結
在目前的臨床條件下,要全面避免護理風險并不現實。但是通過有效的管理和干預,減少護理風險則是可能的。從本院護理風險管理的實踐經驗來看,要強化護理風險管理,需要重點做好如下工作:
①要將風險評估作為護理風險管理的基礎性工作。
相比于普通病人,心血管內科重癥病人的病情嚴重,病人個體差異大,發生護理風險的危險因素更多。因此,需要對潛在的風險因素進行評估,并根據具體的風險因素進行針對性護理。比如合并有高血壓的病人,在護理中要做好血壓的監測,防止血壓的突然變化帶來各種意外。
②技能培訓必須要結合護理人員、病人及家屬。
雖然護理人員是護理工作的主要實施者,但是在護理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部分護理工作需要病人及家屬實施。尤其是隨著護理理念在臨床護理中不斷得到推廣,病人及家屬的護理能力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最終的護理質量。本院在護理風險管理中,除了提升護理人員的技能外,還通過健康教育等手段,讓病人及家屬掌握必要的護理技能,提升他們的自護理能力,以形成有效的配合。從實踐來看,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③要注重非技能方面的管理。
護理人員工作量大、容易疲勞,而且在重復的工作中,易出現職業倦怠。針對這一情況,還需要從護理人員的心理狀況出發,通過適當的心理干預,增強他們對護理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消除職業倦怠。在具體的工作安排中,要合理地進行人力資源配置,既要保障護理工作的正常運轉,同時盡量給予護理人員足夠的休息時間,防止工作疲勞。努力探索有效激勵機制,讓護理人員努力實現其工作的價值。總之,雖然在目前的情況下,護理風險難以完全的消除,但是通過護理風險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事故發生率,提升病人對護理的滿意度,從而更好地改善護理質量。
作者:劉紅梅 劉文霞 吳瓊 單位:江西省新余市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