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產房風險管理在分娩質量中的應用,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目的:探討產房風險管理對分娩質量的影響。方法:醫院從2017年1月開始實施產房風險管理,針對醫院在2017年收治的110例產婦進行研究,將其設置為觀察組。選擇2016年收治的110例產婦設置為對照組。統計兩組產婦的產程時間、滿意度和難產率。結果:觀察組產婦的產程時間、滿意度、難產率等,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結論:針對產房采用風險管理方式,能夠增加實際護理方面的滿意度,并且還能夠減少實際分娩時間,并降低最終的難產率,使得整個分娩質量獲得提高。
關鍵詞:產房;風險管理;分娩質量;母嬰安全;醫療糾紛
風險管理作為當前出現的新學科,其主要目標就是減小實際工作等各個領域中的風險。對于醫院,具體需要將醫療風險的最終評估結果作為參考內對象,用于制定相應風險防范方案,以此根據相應計劃,大大降低實際醫療方面的損失[1]。產房的關鍵特點在于其本身具有非常高的技術、并且病況多變、夜診情況非常多,這使得該方面的醫療糾紛也非常多[2]。因此針對產房進行風險管理,進一步提供母嬰安全度。醫院自2017年起進行風險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醫院從2017年1月開始實施產房風險管理,針對醫院在2017年收治的110例產婦進行研究,將其設置為觀察組。選擇2016年收治的110例產婦設置為對照組。觀察組產婦中,年齡為23~44歲;孕周為39~42周;初產婦73例,經產婦37例。對照組產婦中,年齡為22~43歲;孕周為39~42周;初產婦為75例,經產婦為35例。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結果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對照組行常規護理。①產前護理:主要是針對實際產婦的生理參數,包括心率、血壓和體溫等進行檢測,而在胎位的檢查方面非常關鍵。一旦到達待產期,需要對相應的宮縮等進行嚴密的監控,如果有異常情況,需要及時采取措施處理。②產時護理:對于第一產程,要特別注意胎心音、宮口及宮縮等諸多狀況,如果有異常,需要迅速向主管醫師說明,并共同處理好相應突發時間。當在第二產程的時候,需要讓產婦保持非常合適的體位,尤其是對其腹部和宮縮情況進行觀測,做好接生的準備。當進入第三產程,此時一旦胎兒娩出完成,就可以對其注射相應的宮縮素。最后將新生嬰兒采取必要的護理措施,包括清潔、Apgar評估與保暖,并且針對嬰兒的身長和體重等完成測量,做好特定記錄。③產后護理:此時的產婦非常虛弱,需要給予其足夠的休息時間。通常檢查產婦的子宮和陰道,之后需要針對產婦等完成相應的宣教,讓其認識和了解有關母嬰的多方面常識和注意內容。通常給產婦構建非常舒適且相對安靜的休息環境。并且還要求產婦能夠進行一般性的下床運動。并做好陰道方面的清潔。(2)觀察組增加產婦方面的風險管理:并建立相應的小組,其組長可以是婦產科護士長,成員包括助產士及副護士長。需要說明的是該組主要職責就是對整個產房中的護士行為是否存在特定風險及違章情況等進行分析和把握,一方面查找這些風險,另一方面進行預防。另外對于每個月,需要舉行特定的例會,以此對相應的風險情況展開討論和處理分析。加強制度的學習:其中需要對相應的法律法規等進行及時了解,掌握相應的規范。在目前的安全制度方面,落實相應的工作內容,以此降低出錯率。如果臨床中有問題出現,必須要上報并根據特定規定進行處理,以此將風險設在最低值,防止該類事件的再生。加強培訓:對組成員的產房專業知識與技術進行有計劃培訓,培養其風險意識,提高接產技術。嚴格遵守相應的持證上崗制度,在完成對應的培訓內容基礎上,需要進行綜合考核,達標后才能開始從業。制定對應的風管考核準則:為降低風險率,必須要有對應的風管考核準則,以此引導全體護士的自覺性與行為規范。
1.3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產婦的產程時間、滿意度、難產率等。發放問卷220份,均有效收回。
1.4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數據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取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產婦的產程時間比較
觀察組產婦的產程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1)。
2.2兩組產婦的護理效果比較
觀察組產婦的難產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產婦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3.1產房風險管理的意義
對于醫院,其各方面的工作都和護理相關,所以實際產房護理水平的優劣,將對整個產婦的滿意度程度等有非常大的影響,通常和醫院的實際效益密切相聯。因此對產房增加對應的風險管理,不僅能夠對相應的風險進行把控,還能預防相應風險的反復出現[3]。
3.2醫院產房管理存在的缺陷
①責任心不強。值得注意的是,很多醫療事故基本上都是由于實際護理人員自身工作失職導致,其沒有按照特定要求執行。例如將新生兒的實際性別弄錯,對于產婦病史和胎盤等沒有進行仔細的分析,在遇到特殊情況時沒有充分的準備,如大出血[4]。②法律意識不足。主要是沒有足夠的法律法規認識,使其未能夠及時的規避產房中的很多責任問題,由此促使醫療糾紛的升級。③制度不健全,實踐性差。主要是產房中沒有健全的管理方式,使得風險事件頻繁出現,其中就包括宮縮過強的情況使得剖宮產率及胎盤早剝的情況大大增加,嚴重時還會影響到整個母嬰的生命安全。④醫療水平不足。核心在于產房中的工作人員技術不夠熟練,對于不同的設備操作陌生,經驗不足,協作差,這些都將導致產房風險的突出和升級。根據當前醫院產房風險的普遍存在,綜合諸多文獻資料,建立了相應的防范措施,且在2017年的時候進行使用,其中主要包括風險方面的分析、培訓、制度制定與考核等,最終效果達到了預期。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的產程時間、滿意度、難產率等,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可以發現觀察組實際效果更好。其說明了對于產房風險的管控能夠增加實際滿意度,減小難產率[5]。綜合所述,由于法律觀念的深入和醫療水平的進一步提高,當前針對產房護理方面的糾紛更多,如果在實際中采用風險管理,則將大幅提升產婦的整體綜合分娩質量。
參考文獻
[1]范慧慧.產房風險管理對分娩質量的影響[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7,25(7):166-168.
[2]范如珍.產房風險管理中提高助產士業務水平的意義[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7,25(11):98-99.
[3]孔維娜.風險管理在產房臨床護理管理中的使用效果觀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1):9-10.
[4]肖文宇.產房風險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30):106-107.
[5]劉婭.基層醫院產房實施風險管理前后效果比較[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23(5):108-109
作者:呂海霞 單位:縉云縣第二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