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金融周期與金融風險管理探討,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金融風險是影響金融市場穩定與優化發展的關鍵因素,是社會經濟發展下,金融所具備的基本屬性。通常情況下,金融體系在發展過程中,一方面進進行風險管控,另一方面也在不斷產生金融風險,從而使金融風險及其管控具備周期性特征。本文以金融安全為視角,對金融風險、金融風險周期以及金融風險管理相關概述進行了簡要分析,探尋了現階段金融風險管理現狀,并在此基礎上提出金融風險管理優化策略,以期提升加強金融風險與金融風險管理的認識與了解,提升金融風險管理質量與水平,為我國金融市場穩定與長效發展提供理論支持。
關鍵詞:金融安全;金融周期;金融風險管理
一、引言
在經濟現代化建設與發展過程中,金融安全與穩定始終是各國金融機構以及金融監督管理部門關注與研究的重點問題,對推動社會優化發展,提升國家綜合實力存在至關重要的影響。而要想實現金融市場的穩定與可持續發展,需對金融風險本質與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下金融運行特征具有明確、全面的了解,直面金融風險管理存在的不足,從而探尋風險管理優化對策,促進金融風險管理能力的有效提高。因此,基于金融安全視角,進行金融周期與金融風險管理相關問題的研究具有一定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二、金融風險、金融周期與金融風險管理的相關概述
(一)金融風險與金融風險管理
金融風險(financialrisk)是金融所具有的天然屬性,是伴隨金融活動產生與發展,客觀存在的風險,包括金融市場風險、金融投資風險、金融信用風險、金融制度風險、金融產品風險、金融機構風險等。通常情況下,金融風險所具有的流動性、不確定性、關聯性、傳染性、高杠桿性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金融風險的高危害性[1]。一旦產生金融風險,小到影響金融活動的順利開展,為金融企業經濟損失,大到對金融機構的生產與發展乃至整個金融市場的穩定運行產生影響,引發大規模性金融危機與政治危機。因此控制風險,實現金融風險的科學管控至關重要。金融主體在進行金融業務拓展、金融市場開發、金融產品創新等過程中,為降低金融風險的產生,減小金融風險的不利影響,需保證金融主體本身具備風險管理能力,通過金融風險管理獲取金融利潤,促進金融企業穩定與優化發展。在此過程中,金融機構會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依據金融風險特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與方法(包括風險消除、風險轉移、風險規避、風險利用等),進行金融風險管理。例如,據ISDA(InternationalSwapsandDerivativesAssociation,國際掉期與衍生工具協會)不完全統計顯示,世界500強企業在現代化建設與發展過程中,由百分之九十四以上應用金融衍生工具進行金融風險管控,實現金融風險的規避、轉移、消除與利用;發達國家百分之九十七以上的企業已經利用金融衍生工具進行金融風險的管控[2]。
(二)金融周期
當金融風險不能由金融機構進行自身化解時或經濟基本層面產生相對較大的振動時,金融風險的可控性減弱,影響力增強,從而易產生金融危機,需從國家治理層面出發,通過注資、貸款、援助等方式方法進行控制,穩定金融系統,實現金融體系的有效回歸。而金融風險與金融危機經驗證明,金融風險的形成存在一定周期性特征,而金融危機周期的產生具有較強的重復性。上世紀八十年代,Bernanke等人在對“貨幣與證券的中性論”進行研究中發現,金融經濟活動組織開展過程中,受一定因素的影響與沖擊,金融體系存在周期性變化與持續性的波動。與此同時,經濟學家Fisher在《Thedebt-deflationtheoryofgreatdepressions》(《大蕭條債務緊縮理論》)中提出的“債務-通貨緊縮理論”,明確指出金融體系發展過程中,金融市場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常導致位于經濟繁榮時期的經濟部門出現“過度負債”問題;導致位于經濟蕭條時期的金融機構出現“債務清算”、“市場困境拋售”等現象,從而形成“信貸周期”。相對于因企業破壞式創新周期問題形成的經濟周期而言,金融周期的形成與金融市場環境、金融條件與金融資產價格存在密切關聯性,股市的大幅度波動、房地產價格的變動以及不良信貸的增長等是金融周期產生的主要因素。BIS(BusinessInformationSystem,國際清算銀行)以房地產價格、信貸增長、國內生產總值/信貸缺口為指標進行金融周期估測,發現金融周期的波長通常在8~30年左右,金融周期帶來的波動通常高于經濟周期,并作用于經濟周期[3]。因此,在進行金融風險與金融風險研究中需對金融周期具有明確的了解與掌握,注重金融周期的科學探索。
三、現階段我國金融風險以及金融風險管理現狀
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社會經濟體制的深化改革,促進了我國經濟結構與社會供求關系的改變,并對金融體系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主要表現為“金融市場開放程度的提升”“金融混業態勢的形成”“資本市場結構的分化”以及“金融對實體經濟影響力的增強”。基于此,金融安全與穩定的重要性愈發凸顯。但是就目前我國金融市場實際發展情況來看,股票波動幅度的加大、房地產市場價格的變動、不良貸款的日漸增加以及金融市場開放程度的逐漸提升,是導致我國金融市場出現金融風險的主要因素。與此同時,在進行金融風險管理過程中,存在諸多不足之處:1.由于我國金融行業起步較晚,相對于發展國家而言,金融組織市場的完善性與優化性有待提升,金融風險管理與監督體系尚不健全;2.部分金融機構在現代化建設與管理中,對金融風險存在認知上的偏差,對金融風險風險管理功能理解存在不足,從而在業務拓展與產品創新過程中,無法應用風險進行風險管控;3.誠信機制缺乏與信息不對稱問題,無法促進金融擴張與金融風險管理的有機結合,從而實現金融風險的放大,提升金融脆弱性[4]。
四、基于金融安全視角下,金融風險管理的優化策略
國務院總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現階段我國金融風險總體可控,在經濟現代化建設中,應促進加強金融安全與穩定,加強金融風險管控力度,實現標本兼治。基于此,聯系金融風險、金融周期以及金融管理相關概述,金融安全與穩定的關鍵在于金融風險管理能力與水平的提升,實現金融體系發展與金融風險管理的相協調。對此,可采用如下措施進行實現。
(一)加強金融機構自身風險管理水平與能力的提升
金融機構作為金融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自身風險管理水平與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著金融機構風險情況的好壞。因此,金融機構應注重自身內部金融風險管理能力的強化,通過內部控制進行金融風險的有效識別、規避、消除、轉移或利用,獲取更高經濟效益。在此過程中,首先應對金融風險與金融風險管理內涵與特征具有明確的認識與掌握,樹立風險防范與管控意識。其次,緊跟時代變化與社會發展需求,進行治理結構的革新,提升自身應變能力,完善金融風險監督機制。此前,依托制度與規則,提升金融風險監督與管理的規范性、法治性、權威性,明確各部門工作人員風險管理責任,提升工作人員在金融風險管理工作中的主觀能動性。
(二)完善監督管控體系,提升監管機構風險管理能力
金融風險監督部門是金融風險管理的主要責任體,其管理質量與能力的提升,對金融安全與穩定存在直接影響。要想實現金融風險監督部門風險管理能力的提升,可從以下幾方面出發:1.樹立先進金融風險管理理念。即加強金融風險、金融風險管理、金融周期等相關問題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從中提取優質理論與思想,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進行創新,從而以理論指導風險管理行為,提升風險管理水平。2.注重行政質量與效率的提升。即以國家與中央思想、政策、要求為指導,并在此基礎上建立完善監督管理制度與工作機制,注重監督管理團隊綜合能力與素養的提升,實現思想、政策、要求的落實與滿足。3.促進風險防控能力的提升。即加大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構建金融風險預警系統,提升金融風險信息收集與利用能力,明確風險形成原因,做好風險預防與處理工作。同時,通過資源整合彌補自身不足,提升監督管理水平。
(三)加強科學、可行誠信評估與信息披露機制的建設
誠信評估機制與信息披露機制的科學構建是應對金融風險產生的重要手段。例如,基于誠信評估機制,銀行等金融機構能夠對貸款企業信用程度進行科學評估,為企業提供個性化信貸服務,避免不良貸款對金融安全的影響。與此同時,根據信息披露機制,能夠對企業實際發展情況、資產情況進行全面了解,為貸款審核、企業退入市提供信息依據。
(四)促進政府行政部門金融安全維護作用的充分發揮
政府作為經濟市場宏觀調控的重要載體,在金融安全維護工作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此,需通過促進政府行政部門金融安全維護作用的充分發揮,實現我國金融風險管理綜合能力的提升。一方面,應注重地方領導層工作人員金融工作能力的強化,保證其對金融專業知識、金融市場發展規律、金融監督管理手段以及相關法律法規具有準確、充分的了解與掌握,促進金融資源與金融風險管理、金融業務與金融風險管理的有效連接。另一方面,明確認知當前金融形勢,從中央層面進行制度化、專業化建設,形成由中央到地方到企業的一體化風險管理格局。
五、結論
總而言之,金融風險與金融風險管理是金融體系所具備的基本屬性,是金融市場建設與發展過程中所重視的關鍵點。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發展以及我國經濟體制深化改革過程中,為避免金融危機的周期產生,在金融業務拓展與產品創新過程中,應對金融風險與風險管理具有充分的認知與了解,并從金融安全視角出發,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與策略,構建科學、超前、切實可行的金融風險防控體系,提升金融風險管理能力與水平,促進金融市場穩定與優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婷.金融安全視角下的金融周期與金融風險管理[J].中國商論,2018(23):33-34〗.
[2]梁楓.金融安全視角下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監管路徑選擇[J].經濟問題,2018(07):39-43+110.
[3]賈甫.經濟波動、資源配置效率與金融風險防范機制構建[J].當代經濟管理,2018,40(06):86-91.
[4]張凌,倪國愛.經濟增速下行條件下金融風險預警與金融穩定性研究[J].理論探討,2016(01):96-100.
作者:程鑫 單位:福建師范大學協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