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學校安全風險管理應用,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通過對企業風險管理有關理論的認識,結合學校安全管理工作實際,分析學校安全風險管理基本過程,探討新形勢下學校安全風險管理工作內容,尋求校園安全風險管理的內在規律,有助于識別校園安全風險,制訂校園安全風險管理的基本程序,對于建設和諧校園具有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學校安全風險管理;校園安全事故;管理工作質量
2016年5月,教育部聯合多所高校的《中國應急教育與校園安全發展報告》指出,2015年全國發生影響較大的校園安全事故多達33起,其中校內導致的安全事故27起,校外導致的安全事故6起,發生在校內的安全事故占安全事故總數的4/5。在校內安全事故中,食物中毒、校園暴力占幼兒園、中小學校園安全事故的50%,火災、爆炸事件則集中在高校,占高校安全事故的86%。校園安全事故不斷發生,給社會和家庭造成了巨大損失和傷痛。因此,深刻理解學校安全事故的危害性,提高學校安全風險管理工作質量刻不容緩。
1安全風險管理概述及風險管理過程認識
1.1安全風險管理概述
安全風險管理有很多種不同的定義,最早源于美國,比較常見的定義是:經濟單位通過對風險的識別和衡量,采用合理的經濟和技術手段對風險加以處理,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安全保障的一種管理行為[1]。本文中的安全風險管理可以理解為通過對學校所面臨的潛在安全風險進行識別、衡量以及對突發安全事件的處置,建立以安全風險識別、風險規避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的一體化措施,以使學校所有師生員工獲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行為。
1.2安全風險管理過程認識
1.2.1潛在風險識別
認識是基礎,學校安全風險管理就是要建立在對其所面臨的潛在風險進行識別的基礎之上。人們通過感性認識或經驗來對其進行判斷,也可以通過客觀數據資料對其進行分析,只有在正常識別風險的基礎上,才能有效選擇安全風險管理方式,它是安全風險管理的第一步。通過對安全風險的有效識別,能提高校園安全風險的規避與處置效率。
1.2.2風險源評估
學校安全風險源評估指的是在風險事件發生前,對其潛在因素給學校安全帶來各種影響或損失的可能性進行預測與評估。從風險管理的角度來講,作為學校風險管理的基礎,安全風險評估是學校安全風險管理的一個重要途徑。
1.2.3風險管理方式
從某種意義上說,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學校應結合實際,選擇適當、正確、及時的風險處理技術和手段,制訂風險管理的總體方案和行動措施,以期阻止學校安全風險事件的發生,或是將學校安全風險事件造成的損失控制在一定范圍內。選擇正確的風險處理方式,有利于學校及時應對處置學校安全風險,減少及降低因此造成的損失和影響。
1.2.4風險管理效果評估
學校安全風險管理效果評估是風險管理的最后環節,其目的是分析已實施的風險管理方法是否符合學校實際情況,是否達到預期目標,以此來評判風險管理方案的科學性、實用性和正確性。學校安全風險管理是一個循環的過程,需要加強對學校安全風險識別評估、管理方式與執行等各環節的定期審查,以保證風險管理的有效性,同時效果評估還應考慮與學校整體管理目標是否一致以及具體實施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等。
2學校安全風險管理模型構建
通過對安全風險管理的基本認識,我們可以利用安全風險管理方法對學校安全風險管理過程進行分析,從而構建出有利于風險處置的管理模型(見圖1)。
3學校安全風險識別評估
3.1評估方法
結合安全風險管理方式分析評估學校安全風險,有利于更清晰地認識校園所面臨的安全風險,進一步加以有效控制,通常可以用下列幾種方法進行評估。
3.1.1風險清單法
風險清單法是最普遍、最常用的一種風險識別方法,它逐一列出學校所面臨的潛在風險,并將潛在風險與校園日常活動加以聯系,以便評估校園安全風險等級。在使用風險清單法評估學校安全風險時,一般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評估,一是引起學校安全風險的風險來源,二是導致風險損失擴大的因素來源。
3.1.2事故分析法
事故分析法是對可能引起校園人身、財產損失的事故進行研究,進而分析評估出校園安全風險的原因和結果的一種風險評估方法。事故分析法主要考慮的是事故的因果性,能更有針對性地分析評估學校安全風險。
3.1.3風險因素預先分析法
風險因素預先分析法是一種在活動開始前,分析整個活動中存在的風險因素并對其進行分類,從而預估其可能發生風險事故的一種方法。通過風險因素預先分析法,能深入分析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出現事故的可能類型,明確學校所面臨的潛在風險來源,從而劃分等級以及識別風險源轉化條件。按照風險因素預先分析法可以將學校安全風險劃分為4個等級(見表1)。
3.1.4事故樹分析法
事故樹分析法是一種運用邏輯推理,分析系統致損和原因之間聯系的一種風險評估方法。學校安全風險識別中應用事故樹分析法可以梳理出各種引發安全事故的風險因素,識別潛在風險,有助于對風險進行衡量。它可以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進行,事故樹分析法在當前安全風險管理中被廣泛運用。
3.2等級與分類
根據學校安全事故所造成的人員傷亡或者直接經濟損失,可以把安全事故劃分為5個等級(見表2)。按照事故發生的主體及學校承擔的責任,還可以將事故分為4類:一類事故:因學校管理、教育或組織過錯導致事故發生,應由學校承擔全部或主要責任的事故。二類事故:因學生父母或其監護人的過錯或學生自身原因導致事故的發生,應由學生父母或其監護人或學生本人承擔責任的事故。三類事故:因第三方過錯導致事故發生,應由第三方承擔責任的事故。四類事故:因地震、雷擊、大風、洪水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或學校不可預見的原因造成的事故[2]。
4學校安全風險管理方式探討
4.1安全風險控制的一般途徑
4.1.1提高人員素質
一切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都是通過人來實現的,而學校的日常管理行為離不開學校管理者,從某種意義上說,學校管理者是引起校園安全事故的一大因素[3]。現實中由于學校相關人員管理不到位或疏忽、錯誤都可能產生事故隱患,從而導致校園事故的發生。努力提高學校相關人員素質,是減少學校安全風險的重要途徑。我們可以通過進行風險教育、安全專業知識培訓、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培訓等達到提高人員素質的目的。
4.1.2加強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校園風險管理的重要環節,也是預防校園安全事故發生必不可少的措施。安全管理包括學校制度建設、責任督察、教育培訓等,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是建設安全校園的關鍵所在。
4.1.3制訂風險處理措施
安全事故的發生是有一定規律并逐步形成的,是可以預測和觀察的,這就要求我們一旦發現事故征兆,應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及時消除產生事故的誘因和條件。
4.2安全風險控制的常用方法
安全風險控制就是要在學校風險識別的基礎上,針對校園所面臨的潛在風險因素,采取積極的控制措施,以消除校園潛在風險因素或減少校園風險因素的危害性。結合風險管理,學校風險控制通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4.2.1風險避免
風險管理中風險避免的含義是放棄某一活動或拒絕承擔某種風險以回避風險損失的一種控制方法[3]。學校安全風險避免,就是要將學校所面臨的潛在風險從根本上予以消除,或消除某種潛在風險,如近年來學生集體外出活動發生事故的情況屢見不鮮,很多學校從安全角度考慮,取消了學生外出集體活動計劃,從某種程度上對風險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4.2.2損失控制
在風險管理中,損失控制是一種積極的風險處理方式[4-6],它通過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以及縮小因風險事故帶來損失來達到控制風險。
4.2.3風險隔離與轉移
風險隔離與轉移就是通過風險分離或轉嫁的方式,將學校所面臨的風險脫離或轉移到第三方,以降低風險對學校的沖擊,從總體上減少風險造成的損失,通常學校購買的責任保險就是典型的風險轉移的一種方式[7]。
5結語
學校安全風險管理強調風險識別評估、常態化管理、應急處置的一體化模式,它結合風險管理的有關理論、方法與學校安全管理相結合,有利于提高校園安全風險管理工作質量。正確識別和評估風險,把常態化的管理工作納入日常風險規避當中,制訂一系列動態管理機制與措施,能有效降低因安全事件給學校造成的影響和損失[8]。
參考文獻:
[1]陳立春,常立飛.論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風險管理[J].體育學刊,2010,17(3):41-44.
[2]李萬虎,鐘霞.學校體育風險管理研究追溯與風險應對反思[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7(1):95-100.
[3]劉河旺,李建波.學校體育傷害事故風險管理的實踐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2011,27(3):124-127.
[4]魯晶晶,王愛麗,申群英.論民辦高校的管理風險[J].法制與社會,2015(9):112-113.
[5]丘志君.在學生管理中引入風險管理的探索[J].科技信息,2008(14):523,540.
[6]蘇坤.風險管理在高職院校學生工作中的應用研究[J].西南財經大學,2014(12):53-57.
[7]趙維新.學校安全責任風險及其規避[J].教學與管理,2015(15):42-44.
[8]張新亭,黃銀剛.高職院校學生工作預警體系建設的探討[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5(1):250-251.
作者:廖程靜 單位:四川護理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