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市場化視角下的譜牒檔案管理,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譜牒檔案作為我國檔案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延續家族良好風氣、增強家族凝聚力、促進社會和諧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現階段,我國譜牒檔案的管理普遍存在檔案資源分散、資源載體單一、檔案管理主體構成不完善等問題。為此,基于市場化的視角,需要建立譜牒檔案數字信息管理平臺,豐富資源載體類型,組建專業管理團隊,實現檔案部門主導多元主體參與。
關鍵詞:譜牒檔案;市場化;管理策略;檔案資源
譜牒是記錄宗族在特定時間內的經濟、文化、政治以及與本宗族相關的地方風俗特性等的文獻。它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對穩定家族秩序、傳承家族文化、延續家族長久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譜牒檔案作為一種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隨著時代的變遷正不斷地從人們視線中淡出,因此對譜牒檔案的管理成為當前檔案領域急需解決的問題。[2]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因譜牒檔案的特殊性,對其管理存在一定的難度,需要從意識形態、資源載體、人才建設、管理主體等多個方面予以重視。[3-4]本文從市場化角度出發研究譜牒檔案的管理策略,試圖為譜牒檔案的管理工作提供建議。
一、譜牒檔案的文化特征與社會價值
從內涵上來看,譜牒檔案屬于文化資源的范疇。它作為人類多元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包含了官方文獻尚未涉及的內容。它不僅表現出獨特的文化特征,更具備重要的社會價值。
(一)譜牒檔案的文化特征
譜牒檔案是文化產品的一種。其目的是為了最大程度體現檔案文化產品的精神內涵,并將意識形態轉化為物質形態,一方面實現對文化內涵的輸出,另一方面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任何文化產品的管理都是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只要有需求就會有市場,[5]因此譜牒檔案的管理必須建立在市場化基礎上。一直以來譜牒檔案在國內外備受人們歡迎,它是查閱頻率最高的檔案之一。當前人們對于譜牒檔案的需求主要源于兩個方面,一是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更熱衷于對身份認同感和歸屬感的追求。很多人想通過譜牒檔案了解自己的祖先是否有輝煌的事跡、自己與歷史名人是否存在血緣上的聯系。另一方面,譜牒檔案的文化特性使得譜牒文化產品受到越來越多商家的追捧,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大量譜牒文化產品問世,帶動了市場經濟的發展。為了避免在資源管理過程中出現一系列問題,有必要加強對譜牒檔案的管理,使譜牒檔案能夠健康、長久地傳承下去。
(二)譜牒檔案的社會價值
譜牒檔案歷史悠久,在長期發展中形成了獨特的內涵。從宏觀上來看,譜牒檔案是我國文明史中最具平民特色的文獻資料,其中包含的內容不乏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其深厚的民族情愫影響著民族群眾的行為模式、價值取向等。譜牒檔案作為宗族文化活動的原始記錄,真實地記錄了人類宗族發展的歷史,對于研究地方史、宗族史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6]微觀上,譜牒檔案的管理一方面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豐富檔案學的內涵,使傳統的檔案學與社會學、藝術、文學、建筑學等學科緊密聯合在一起,實現不同文化、不同學科之間的融合。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譜牒檔案由民間個人或組織保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檔案資源的浪費與破壞。因此,如果將民眾吸引到譜牒檔案管理中,那么不僅能夠極大地豐富民眾的文化生活,提高譜牒檔案的管理效率,還有助于在市場環境下發揮其特有經濟價值。從本質上來說,民眾參與譜牒檔案的管理是一種文化的尋根行為。它可以使人們對本宗族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在管理過程中不斷學習和傳播先輩優秀的文化和積極的經驗,從而有利于促進文明家庭的建設、和諧社會的創建,提高民族文化的親和力。
二、譜牒檔案管理存在的不足
隨著市場化的不斷深入,譜牒檔案在文化、教育、市場價值等各方面的要求不斷提高。目前,譜牒檔案的管理正面臨著機遇,國家政策的支持、社會組織和個人的積極參與為譜牒檔案的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外界環境。但是從當前我國譜牒檔案管理的現狀來看,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不足。
(一)資源管理分散
一直以來,譜牒檔案管理歸屬不明確,檔案資源分散在社會各個部門或個人手中,眾多的管理主體嚴重影響譜牒檔案的管理效率。從譜牒檔案資源散布情況來看,主要分散在檔案館、圖書館、民間組織以及博物館等。因為譜牒檔案大多數產生于民間,很多檔案資源依舊由民間個體保管,部分民眾缺乏譜牒檔案資源保管意識,導致譜牒檔案嚴重損毀或丟失。另外,由于某些家庭將本宗族的譜牒檔案視為珍寶嚴密保管起來,使得大多數譜牒檔案“待字閨中”,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從市場角度來看,檔案資源的過度分散一方面降低了譜牒檔案管理的效率,增加檔案管理成本,另一方面不利于譜牒檔案文化產品的開發與利用。
(二)資源載體形式單一
目前我國譜牒檔案的載體以紙質檔案為主,相比之下錄像、光盤、照片、錄音等形式的載體資料較少,而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譜牒檔案管理工作的推進。從檔案管理角度出發,若紙質檔案占比過大,勢必會導致管理內容過于呆板。完整的紙質文檔資料對于歷史的描述也會存在片面性。對比西方譜牒檔案可以發現,大多數歐美國家譜牒檔案資源載體形式呈多樣化趨勢,其中包括反映家族變遷與家族文化傳承的紙質文獻、壁畫、錄像、雕塑、照片等,甚至還有大量的明信片、傳單等。
(三)管理主體構成不完善
現階段,譜牒檔案的管理主體是以檔案館等正規機構為主,但是這些專業機構因公益性和非營利性,與市場經濟化管理的追求相背離,未能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譜牒檔案文化產品無法滿足社會需求,因此很難真正發揮譜牒檔案的資源優勢。另外,民間社會組織對譜牒檔案資源的管理很多都繞開了檔案館,使得譜牒檔案管理主體分割。顯然檔案館的協同管理機制并未形成,檔案管理的社會效應差。除此之外,年輕群體對族群意識越來越弱,無法很好地發揚和傳承家族歷史和文化。這進一步導致譜牒文化生態圈魚龍混雜,很多企業借機對族群文化進行誤導,試圖在譜牒檔案文化中獲取利益。
三、譜牒檔案管理體系構建
譜牒檔案與普通檔案不同,其分散性決定不能照搬傳統檔案管理模式。
(一)建立譜牒檔案數字信息管理平臺
市場經濟的發展強調高效、快捷,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為譜牒檔案的市場化提供了保障。為此,需要以數字化技術為基礎構建譜牒檔案數字信息管理平臺,實現譜牒檔案資源的收集與處理。譜牒檔案數字信息管理平臺的建立一方面能夠借助網絡實現不同部門、組織、個人等譜牒檔案資源的整合,有效克服空間障礙,解決譜牒檔案資源分散的問題。另一方面能夠推進譜牒檔案管理的數字化進程,各檔案管理主體可將現存的紙質檔案資源通過計算機技術轉化為數字資源。通過建立相應的網站將譜牒檔案資源推向市場,不僅可以實現資源的共享,而且可通過市場需求反向作用于譜牒檔案,加速檔案資源的收集與管理。在構建譜牒檔案數字信息管理平臺時要重點做到兩個方面。首先,制定完善的交流機制。各檔案管理成員需要向檔案管理主體提供譜牒檔案相關信息,不同成員之間要加強信息交流,最大限度豐富譜牒檔案資源。其次,確定譜牒檔案的信息標準。在平臺構建中要確定采用何種技術來實現不同成員之間的數據互換,還要確定譜牒檔案信息類型,便于用戶之間的查詢。在具體實施上可參照圖書聯合目錄的方式,將不同成員所收藏的譜牒檔案按照一定的順序編撰成目錄,并將其提供給平臺管理中心。檔案信息檢索者無論位于何處,都可通過這種方式,在譜牒檔案管理平臺上通過簡單的步驟檢索到所需的譜牒檔案信息。
(二)豐富譜牒檔案載體類型
譜牒檔案載體的多樣性是構建譜牒檔案管理體系的基礎。我國譜牒檔案資源整體上較為豐富,但館藏檔案資源的載體相對單一。在豐富譜牒檔案載體類型上要具體做到三點。(1)整合現有館藏資源。就譜牒檔案資源來說,某一個檔案館或圖書館在載體形式上可能較為單一,但是在經過整合之后,譜牒檔案載體必然會更為豐富。(2)修復已損壞的譜牒檔案資源。檔案部門可借助相應的技術對已損壞的譜牒檔案資源進行修復,如對已經褪色的老舊照片、書信等采用圖像修復技術進行處理。另外在檔案收集時,應加大對音頻、錄像、圖片等譜牒檔案的挖掘。(3)建立有效的檔案資源獲取機制。首先,檔案館要與其他譜牒檔案保管機構或個人相互交換目錄,及時了解譜牒檔案館藏狀況,彼此為譜牒檔案的管理提供幫助。其次,檔案館應積極鼓勵民間組織或個人將其保管的譜牒檔案寄存或出售給檔案館。
(三)組建專業管理團隊
目前譜牒檔案多由民間組織或個人自行管理,檔案部門缺少專業的譜牒檔案管理人才,因此需要從社會各界吸引大量譜牒檔案的學者、民眾代表等,并與檔案部門人員共同組建專業管理團隊。需要注意的是,在團隊組建上需要保證一定比例的檔案部門人員,且確保檔案部門人員在管理中具有統籌全局的地位,這樣便于團隊中人力資源的整合。團隊中其他譜牒檔案的學者應當從專業的角度出發為譜牒檔案的管理提供指導。民眾代表應當積極鼓勵民眾參與譜牒檔案管理和資源開發,及時反饋和傳達民眾對譜牒檔案的需求。
(四)由檔案部門主導多元主體參與
在具體管理中,應當由檔案部門進行整體統籌規劃,制定統一管理標準,對部分重要的譜牒檔案進行集中管理;由其他參與主體分級執行,為譜牒檔案的管理提供人、才、物等資源,滿足譜牒檔案管理的客觀需要。另外,檔案管理部門應當明確譜牒檔案最高的統籌部門為國家檔案局。全國性統籌規劃的事項應當由國家檔案局制定,并組織和實施人員、資金、物質等各方面的調配,在宏觀上把握譜牒檔案管理的方向,積極倡導社會組織、地方政府部門的協調統一。譜牒檔案資源的分散性決定了對它的管理需要由地方圖書館、民間組織、博物館等多個主體共同參與,改變傳統的檔案部門“一家管理”的思維模式,不斷加強各主體之間的聯系,整合社會各類資源。
參考文獻:
[1]牛堯堯.產業化發展視角下的譜牒檔案管理利用研究[J].浙江檔案,2017(3):22-24.
[2]肖敏,華林.西南少數民族譜牒檔案及其利用研究[J].山西檔案,2016(6):9-11.
[3]山石英.我國古代譜牒檔案的發展研究[J].蘭臺世界,2016(S1):127-128.
[4]于海燕.文化遺產保護視野下譜牒檔案的搶救與保護[J].蘭臺世界,2015(34):144-145.
[5]劉雙雙.譜牒檔案對姓氏文化產業發展的作用[J].檔案管理,2013(2):39-40.
[6]王曉芬,劉瑞杰.中國古代譜牒檔案的發展狀況研究[J].蘭臺世界,2014(14):120-121.
作者:朱學強 單位:北京體育大學 山東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