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上市公司存貨管理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文獻回顧
從宏觀角度看,公司管理能力的高低是影響北京零售業上市公司存貨周轉率變化的主要原因。徐永強從行為金融學中管理者非理性的研究視角出發,研究了管理者的風險偏好與企業存貨管理行為之間的關系,通過對2009年3月公布的道瓊斯88指數股樣本企業2004-2008年間的面板數據進行實證分析發現,風險厭惡的管理者選擇了更低的存貨持有水平和更高的存貨周轉速度。行為金融學是結合了心理學和金融學的新興研究領域,該文的研究將管理者非理性的行為融入到對企業存貨管理行為的研究中,具有很強的開拓意義。本文綜合借鑒徐永強和步丹璐的研究,將高管薪酬黏性與企業的存貨管理效率聯系起來,并通過實證的方法對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檢驗,具有一定的進步。
2研究設計
2.1提出假設
根據最優契約理論,高管薪酬應當體現“賞罰分明”的特征:高管在企業績效上升的時候應當獲得薪酬上的獎勵,而在企業績效下降的時候同樣應當受到薪酬上的懲罰,這樣才能真正督促公司高管為了企業績效的提高而努力改進經營管理水平,使得高管個人利益與公司股東利益趨于一致。因此,高管薪酬越是表現出較強的黏性特征,越是偏離了最優契約理論的要義,不僅會助長公司高管對自身利益的過度維護,而且可能滋生高管人員的工作惰性,因為他們無需為投資失敗或經營低效而承擔相應的管理責任。因此,“重獎輕罰”高管薪酬黏性特征很可能會帶來企業存貨管理效率的下降。在此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設如下。H:高管薪酬黏性程度與企業營運效率之間呈現顯著的負相關關系。
2.2樣本選取
本文以我國滬深A股國有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從中剔除:金融行業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發生變化或者出現重大資產重組的公司、已經或者正在實施股權激勵的公司、實際控制人發生變化的公司、未準確披露高管薪酬或其他數據的公司。剔除這幾類公司之后,最終共得到464個樣本公司。本文所用到的樣本公司年報數據主要來自于CSMAR數據庫,主要利用樣本公司2011-2013共三年的相關數據對所建模型進行實證分析。數據的處理主要應用SPSS19.0統計軟件和Excel辦公軟件。
2.3模型設計及變量定義
模型以存貨周轉率(IT)為因變量,高管薪酬黏性(ECS)為自變量。借鑒王雅琴、徐永強、劉曉雪等研究,存貨周轉率與成長能力、盈利能力、總資產規模、償債能力具有密切關系,因此在模型中添加銷售增長率(SG)、銷售凈利率(ROS)、總資產規模(Size)和資本負債率(Lever)作為控制變量,另外補充控制代表公司基本特征的股權集中度(OC),并以行業(Industry)和年份(Year)為虛擬變量。
3實證結果與分析
3.1描述性統計
利用SPSS19.0軟件對各主要變量進行描述性分析,得到結果。高管薪酬黏性程度最小值為-2.49,最大值為14.33,平均數為1.04。高管薪酬黏性程度呈現負值的樣本數為336個,約占全樣本的24.14%,可見我國的上市公司中只有少部分不存在黏性特征,這與前人的研究結論一致。其他變量情況如表中所示,不再敘述。
3.2回歸分析
根據所建模型,運用SPSS19.0軟件對全樣本進行最小二乘法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得到結果如表2所示。通過回歸結果可以看出,存貨周轉率與高管薪酬黏性呈現5%水平上的顯著負相關關系,因此接受本文的假設。高管薪酬黏性本質上是對管理者的“重獎輕罰”,即公司業績上升時公司高管獲得薪酬上的較大獎勵,而公司業績下降時高管卻并不會受到薪酬上的懲罰或者只受到較小的薪酬懲罰。這樣的薪酬機制不僅會增加管理者的非理性和冒險精神,更加會助長國企高管的工作惰性,不利于企業存貨管理效率的提高。另外,實證結果還表明,存貨周轉率與銷售增長率和股權集中度呈現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而與資產規模呈現顯著的負相關關系,與銷售凈利率的關系不顯著,對提高國有企業存貨管理效率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4研究結論
我國國有上市公司大部分都具有明顯的高管薪酬黏性特征,并且國有企業的高管薪酬黏性程度與存貨周轉率之間呈現顯著的負相關關系。由此可見,高管薪酬黏性現象不僅使得公司高管獲得了不合理的薪酬待遇,侵占了公司股東的利益,而且還會對企業的存貨管理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在當前階段,國有企業亟需采取有力措施盡早改變這種不合理的高管薪酬黏性現象。
作者:舒福星 單位: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