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企業環境成本管理思考,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生態文明突出生態的重要,強調尊重和保護環境,強調人類在改造自然的同時必須尊重和愛護自然,為了實現生態文明的建設,我國企業應該以基于生態設計的環境經營作為企業發展戰略的理念;環境經營活動中的環境成本管理即對環境成本的預測、核算、分析評價、優化控制等一系列科學管理工作成為必不可少的管理方法。
關鍵詞:生態設計;環境經營;環境成本
一、企業環境成本的定義
關于企業環境成本管理中的環境成本定義,從國內外文獻資料可以看到,對環境成本的進行定義、內容和分類還沒有公認的環境會計準則提供統一標準,很難給出精確的定義。1998年國際會議通過《環境會計和報告立場公告》指出,環境成本是指企業為了實現環境保護的目的,在管理生產經營中可能造成環境影響而采取或被要求采取措施的成本及其他成本。從管理企業活動的角度,核算企業承擔的環境負荷費用和環境預防支出,實現明確企業環保責任的目標。日本經濟產業省于2002年頒布的《環境管理會計方法工作手冊》中,從環境管理會計的角度,根據環境成本的承擔主體為標準可分為:企業負擔的環境成本即發生在企業內部的成本、消費者負擔的環境生命周期成本、社會負擔的環境社會成本。在企業環境成本中的原材料費用是與環境密切關聯的成本項目,對企業而言也是最主要的成本管理對象,通過環境管理會計方法可以將傳統成本管理中無法明確的原材料上浪費的資金顯現出來;環境經營是貫穿與企業的整體活動,環境保護成本只是其中的一個部分且只是作為外部環境會計的對象,對于環境經營不是十分重要的依據;對于廢棄物分類、處理費用以及產品處理費用對于物質流成本會計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信息。產品售出后的使用階段產生的能源費用、廢棄、再利用時產生的費用,必須在產品開發、設計階段考慮降低產品的環境負荷,從而達到控制產品生命周期成本的效果。環境負荷的社會成本是指對與交易對方無關的社會第三方造成損害,而由社會負擔的環境成本。鄭玲博士對產品生命周期流轉中的物質形態和價值形態進行追蹤記錄、分析評價和優化控制的分析,將與環境有關的成本分為八類:研發成本、資源有效利用成本、資源損失成本、配送成本、使用成本、回收利用成本、廢棄處置成本以及外部環境損害成本。將環境成本核算的邊界向產品系統擴展,從設計階段到廢棄處置階段度量其全部環境影響,核算內容更加豐富,核算數據更具決策相關性,能夠為企業進行環境管理提供更為有效的信息支持。筆者認為環境成本是為了實現生態文明建設,在環境經營的指導下,對環境造成影響的產品生命周期成本包括生產者及其向關聯方發生的成本,以及消費者購入后所發生的使用成本、廢棄處置成本。在政府管理部門尚未明確規定環境成本的類別,同時,企業的利益相關者未明確要求相關企業環境成本信息的情況下,企業可以按照自身環境管理的目標與特點進行環境成本的分類。企業在此基礎上不只是為了核算環境成本,而是為了更好地對環境成本管理能夠得到實施,基于生態設計的環境成本管理必然在內容方面必然受到影響。
二、環境成本管理的內容
1.企業環境成本管理目標
企業環境成本管理的總體目標是以最優的環境成本取得最佳的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在環境經營的理念之下,企業在兼顧經濟活動對所產生的環境污染及破壞的“外部成本”的合理估計、確認和計量,追求企業的經濟效益,真實反映企業成本和經濟利益。從而確立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短期目標是環境經營能直接產生經濟效果,設定環境和經濟雙贏關系的目標并努力使之實現;如節能減排能夠減少環境污染以及削減經費的效果。從長遠看,環境經營追求經濟與環境的雙贏效果,企業致力于保護環境而增加一定量的成本,其成果在社會和市場上披露,能夠提高企業的聲譽和形象。
2.企業環境成本預測
環境成本預測是環境成本事前控制成敗的關鍵。在傳統的成本管理中構筑的環境成本管理平臺,是由生產活動采用作業成本法計算,與生產產品階段采用生命周期成本核算的成本信息,但是,基于生態設計的資源流轉成本會計則擴展到產品產品系統。為管理者進行環境管理的管理決策提供更加準確、透明和完整的成本、價值信息支持,只有建立在科學嚴密的環境成本預測基礎之上,才能制定出合理有效的環境成本決策方案與先進可行的環境成本計劃。基于設計階段的成本特點為管理者的經營決策提供戰略指導;并且在產品生命周期的各環節具體管理的戰術決策提供成本信息支持;從提高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角度考慮,通過預測與比較不同決策方案中環境成本水平,為企業選擇最優環境成本決策和制定先進可行的環境成本計劃提供依據。
3.企業環境成本核算
企業環境成本核算的目標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對決策有用的環境成本信息。傳統的環境成本核算是對企業環境成本的發生過程進行反映,是在已有的成本計算體系中追加環境要素形成的,描述生產經營活動中所發生的環境負荷及治理數據信息,根據成本核算原則確認和計量環境成本費用,通過衡量評價環境成本投入所帶來的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最終編制成環境成本報告書對社會公布。資源流轉成本會計通過企業生產過程中流動的物質流的物量單位和貨幣單位進行成本計算,對原來被忽視的廢棄物等給予了經濟評價,使得廢棄物削減和資源保護和降低成本相互連接,為提高資源生產率、在生產現場的環境性和經濟性的結合提供了可能。
4.企業環境成本評價
傳統的成本管理方法中,根據企業成本規劃獲得的產品預算成本的信息,將實際成本信息與預設的成本信息或者行業標準成本信息進行比較,分析影響環境成本變動的因素,尋找成本差異動因,修改或制定新的環境成本控制方案。但是,材料損失為計入廢棄物,成本差異中不能反映出所有的材料損失除了超過既定標準所耗的材料之外,資源流轉成本會計將形成企業負產品的所有材料視為損失,將所有計入負產品成本的所有項目揭示出來,根據形成廢棄物實質成本動因,辨別和分析企業整個資源流轉系統為目的;根據資源流轉為基本成本動因,歸集和分配企業內在所有成本,揭示資源利用率、廢棄物占用率、環境負荷三者之間在成本方面的有機聯系,使企業通過充分有效地利用資源,減少污染環境廢棄物數量,實現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協調。
5.企業環境成本優化控制
企業環境成本控制是指企業運用一系列的手段和方法,對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中,在產品生命周期內所有涉及生態環境的各種活動,而實施的一種旨在提供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約束化管理行為和政策實施;通過以上的環境成本的核算與評價,可以清晰地了解環境成本損失的根源和具體節點,據此查找問題進行改善決策,最后付諸實施,達到實現資源流轉成本的控制。主要從產品生態設計的角度通過實施P(計劃)—C(執行)—E(評估)—I(改良)的循環管理,在產品系統中根據生態設計的思想和方法予以改進和重構,進入下一輪循環進一步完善,不僅能夠降低產品生命周期中各環節可能產生的環境沖擊與成本,還能減少產品后續需要處理環境責任,實現產品性能和環境績效的不斷改進和完善,優化控制既是環境成本管理的終點也是下一輪循環的起點,形成一種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環。
三、企業環境成本管理構造間的關系
企業環境成本管理框架是個有機整體,企業環境成本管理目標統馭企業環境成本管理框架,各組成部分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企業環境成本管理的起點是基于生態設計的企業環境成本優化控制,優化控制能夠使企業在資源的合理配置方面獲取最低成本,對使用資源環境成本、廢棄資源環境成本在生命周期的各個進行預測,通過預測指導企業環境成本的核算,核算的企業環境成本與生態設計所要求的環境成本進行考核與評價,對下一輪循環的生態設計進行改進和完善,以避免相關的環境風險。在評價與應用中發現問題,反饋至目標確定部分,循環往復從而達到優化企業環境成本的目的。企業環境成本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管理工程,是一個跨學科、跨領域的論題,積極開展企業環境成本管理的理論與應用方面的研究,將有助于政府、生產者、消費者進行生態文明建設中各項經濟分析與決策。改變企業過去無償使用環境,浪費資源并將環境成本轉嫁給社會與未來的做法,樹立以生態設計為基礎環境經營的理念,改進舊有成本管理架構,優化經濟增長模式,加快推進環境友好型工業化的進程,既是一場思想變革,也是一場生態文明的創建過程。
參考文獻:
[1]國部克彥,伊坪德宏,水口剛,葛建華,吳綺,譯.環境經營會計(原書第二版)[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4,8.
作者:林益民 單位:福建對外經濟貿易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