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芻議精益創造企業的成本管理,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我國制造企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并且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然而,取得這巨大成績,以及中國在過去30年能夠使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的真正原因是低廉的勞動力成本、社會責任成本、以及各地政府為了吸引外資而提供的各種優惠政策等。回顧過去的30年,盡管制造業有著輝煌的歷史,但是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制造業仍然與之存在著較大的差距,以致限制了我國制造業向著更深、更遠的方向發展。
(一)企業成本管理的研究領域缺乏全局觀念
當前,我國市場經濟正呈迅猛的勢頭發展,而且社會生產力得到了顯著提高,產品早已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與此同時產品的成本結構也隨之發生了變化,生成性費用對于總成本來說,已經不再占據主要位置,而用于流通的成本比例在逐漸增加。然而,我國許多企業在成本管理上仍然僅僅局限于傳統的生產領域,將過多的注意力放在了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成本,因此也依然沿用降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費用等成本控制方式,而對產品價值鏈上的其它成本,如采購、產品研發等間接成本忽略不計。形成這種局面的直接原因就是企業管理中對于產品價值鏈這一概念的認識不夠清晰,企業成本管理的研究領域過于狹小,缺乏全局觀念。
(二)企業成本管理的技術手段相對滯后
在知識經濟背景下,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普及,已經成為人們工作、學習中的重要工具,而企業的現代成本管理在計算機技術的應用下也更加高效。如,通過ERP系統的應用,可以使得企業各部門的人力成本與時間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得以降低。但是,當前仍有許多企業的管理者還未能認識到運用新技術的重要性。從采購到生產,再到財務分析等,依然運用傳統的手工操作,增加了大量的額外成本,同時出現失誤的概率明顯高于計算機技術的運用。
(三)企業管理者的市場經濟意識不強
在市場經濟體制不斷深化的今天,仍然有大量的企業在生產經營管理中特別是大型國有企業的管理者,受計劃經濟模式的影響,缺乏市場競爭意識,保留著“等、靠、要”的落后思想,沒有充分意識到降低成本對于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另外,國有企業中對于管理者的考核指標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現在仍有一部分國有企業以年生產總量或年銷售總量作為考核管理者的主要指標,以致管理者只看重產量與銷量,卻忽視了市場對產品的實際需求,使得生產缺乏計劃性和目的性,庫存積壓嚴重,嚴重阻礙了企業資金的流轉速度,影響了企業的健康發展。
(四)在降低成本方面缺乏全員意識
企業的成本管理不僅僅是企業管理者應該思考的問題,而應當在全體員工當中樹立成本意識。現代企業越來越推崇精益思想,而這一思想的重要內容就是要求全員參與。如果只有企業的管理人員盡心竭力的推行降低成本的制度或政策,而在這一過程中,由于員工的不支持、不響應,勢必難以取得成功,而這也將對企業造成一定程度的打擊。因此,企業員工必須樹立牢固的成本意識,而管理者也應當適時的進行相關內容的宣傳與培訓,從而促使企業的各級管理人員和全體員工都能充分認識到企業成本控制關乎到企業的每一個成員,只有降低成本,才能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占有市場,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從而提高員工的工資待遇等。
二、精益生產方式下制造企業成本管理的方法
(一)精益生產各環節產品盡量做到零缺陷
在傳統的質量成本控制觀念中,企業一般通過增加檢驗人員、增加檢驗崗位去除缺陷產品的方式來提高產品質量,雖然提高了產品的合格率,但檢驗人員與檢驗設備的增加同時也增加了企業的成本。而且,如果在檢驗過程中發現缺陷品,必然也會增加前面所提到各種成本。而精益生產方式將從采購和生產過程進行質量控制,對每一個環節都進行嚴格的控制,真正做到零缺陷產品,嚴禁有缺陷的產品沿工藝流程流動到下游工序,造成缺陷的疊加,不僅造成材料浪費,而且增加了時間成本與人工成本。
(二)優化制造流程中的成本構成比例
我國國內的許多企業都先后采用了統計控制方法,在自動化設備上設置防錯裝置,與供貨商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加強對員工的質量培訓等有效的控制措施,從源頭上消除缺陷產品。因此,現代企業的質量成本在不斷降低同時,缺陷預防成本控制也在加強。企業的管理人員在分析質量成本時,應當注意監視質量成本絕對值的發展趨勢,以及質量成本的構成比例。如果質量成本得到了合理的控制,則可以減少由于產品缺陷所造成的質量成本。值得注意的是,不同規模的企業、產品、工藝等具有不同的特點,因此對于質量成本的分配比例要求也有所不同,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作者:王秀妍 單位:天津高盛鋼絲繩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