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臨床護理在HFNC標準化管理中運用,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目的:探討在經鼻高流量氧療(HFNC)標準化管理中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9年3月—2021年4月在我院接受經鼻高流量氧療治療的2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設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取常規干預,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臨床護理路徑方法,比較兩組臨床指標、面部機械性壓瘡和氣管插管發生情況以及兩組吸氧依從性、護理滿意度。結果: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hfnc治療時數、ICU住院天數、總住院時間及面部機械性壓瘡和氣管插管發生率均較低,但吸氧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均較高,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HFNC標準化管理中,采取臨床護理路徑干預有助于縮短患者病情康復時間,減少面部機械性壓瘡及氣管插管情況出現,患者滿意度較高,利于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經鼻高流量氧療;臨床護理路徑;不良事件
近年來,經鼻高流量氧療作為新型的呼吸支持技術,在呼吸衰竭、輕中度低氧血癥以及拔管或者撤呼吸機后的序貫治療中均得到廣泛應用,在獲得較好臨床效果的同時能夠有效提升患者的滿意度以及舒適度[1]。但受患者病程較長、依從性較差等因素的影響,在患者接受治療期間需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進而提升總體療效,縮短就醫時間[2]。而臨床護理路徑則是依據標準護理計劃為患者制定的一種護理模式,并能夠指導護理人員開展主動性、預見性工作,促使患者能夠明確自身護理目標,進而積極參與到疾病康復過程中[3]。但有關臨床護理路徑在HFNC標準化管理中應用價值的報道相對較少。因此,本研究特將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HFNC標準化管理中,以探討其價值,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3月—2021年4月在我院接受經鼻高流量氧療治療的2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設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100例。研究組男59例,女41例,年齡36~80歲,平均年齡(52.7±4.9)歲。對照組男57例,女43例,年齡38~79歲,平均年齡(52.9±5.1)歲。納入標準:(1)存在輕中度低氧血癥且生命體征較為穩定者;(2)采用經鼻高流量氧療方式治療者;(3)無緊急氣管插管指征者;(4)具備較為完整的臨床資料,且對本研究知情同意者。排除標準:(1)存在臟器功能嚴重衰竭者;(2)伴有認知功能障礙及精神類疾病者;(3)部分臨床資料缺失及中途退出者。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且該研究獲得倫理委員會準許。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在接受HFNC治療前,給予積極的治療和護理,包括抬高床頭30°、中流量吸氧、定時翻身拍背排痰。開始HFNC治療時,根據患者實際情況調整吸氧流量。HFNC撤離前,先以每4h降低5L/min的速度減氧流量,再減氧濃度,待達到氧流量≤20L/min,FiO2≤0.5的標準時,撤機。
1.2.1對照組采取常規干預:如生命體征監測、病情動態觀察以及心理護理等。
1.2.2研究組采取臨床護理路徑干預:該臨床護理路徑表由臨床護理路徑小組制定,其成員主要由具備豐富經驗的護理人員、護士長、臨床醫師及理療師組成,該小組成員依據患者實際情況并參考國內外有關文獻,制定具備針對性的臨床護理路徑,內容表格化,將方案實施的時間作為橫軸,具體的護理流程為縱軸,護理人員嚴格依據上述內容實施。
1.2.2.1使用HFNC前:(1)做好患者的氣道及病情評估。(2)向患者詳細介紹高流量氧療的定義和作用,并告知相關注意事項,提升患者的認知度和配合度。(3)準備HFNC設備及相關物品。
1.2.2.2使用HFNC時:(1)做好患者生命體征、氣道、痰液、胃腸道情況以及睡眠、心理、四肢運動等方面的評估,使用鎮靜藥物的患者通過鎮靜評分了解其鎮靜效果。(2)患者床頭抬高30°,取半坐臥位。(3)做好氣道護理:充分氣道濕化,及時吸痰。(4)留置胃管患者q6h測胃殘留量。(5)密切監測生命體征變化。(6)保證HFNC設備的正常運作,及時更換濕化液。(7)鼓勵患者進行適當的床上活動,定時翻身。(8)做好患者面部皮膚的保護,落實生活護理工作等。(9)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翻身拍背的重要性,指導其進行有效咳嗽與排痰;指導患者進行縮唇呼吸與腹部呼吸等呼吸功能鍛煉;并針對疾病相關知識對其進行宣教講解。(10)準確了解患者心理變化情況,并針對存在不良心理狀態的患者給予及時疏導。
1.2.2.3撤離HFNC:(1)對患者進行生命體征監測,并評估其氣道狀況、飲食、心理及睡眠情況等。(2)密切監測生命體征變化。(3)做好HFNC設備的消毒。(4)撤離HFNC后給予中流量吸氧患者:按吸氧患者護理常規進行護理。(5)撤離HFNC后需行氣管插管患者:協助醫生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并落實相應護理措施。(6)協助患者做好生活及心理等方面的護理。(7)健康教育:進行飲食指導等。
1.2.2.4轉科/出院:協助患者辦好相關手續,并對其進行宣教,同時做好患者的隨訪工作。
1.3觀察指標
(1)對兩組HFNC治療時數、ICU住院天數及總住院時間進行記錄對比。(2)對兩組面部壓瘡發生率及氣管插管情況進行對比分析。(3)對兩組吸氧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情況進行評估比較,其中吸氧依從性主要依據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不依從三方面進行判定,總依從率=(完全依從+部分依從)/總例數×100%;護理滿意度則依據我院《護理服務滿意度調查表》進行判定,主要內容包含患者對住院部環境、護理人員服務態度及護士操作技能等十方面進行判定,各項由患者依據具體情況進行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一般滿意及不滿意評估,總滿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則表示有顯著差異。
2結果
2.1兩組臨床指標對比
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HFNC治療時數、ICU住院天數及總住院時間均較少(P<0.05),具體見表1。
2.2兩組面部機械性壓瘡發生率及氣管插管情況對比
研究組面部機械性壓瘡發生率為0.0%(0/100)、氣管插管發生率為6.0%(6/100),均較對照組的1.0%(1/100)、12.0%(12/100)低(P<0.05)。
2.3兩組吸氧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對比
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吸氧總依從率及護理滿意度均較高(P<0.05),具體見表2。
3討論
在臨床治療中,低氧血癥是危重癥患者中較為常見的并發癥情況,伴隨著病情進展會對機體正常的生命活動造成嚴重影響,進而影響機體供氧,不利于患者病情恢復[4]。而經鼻高流量氧療則是經由呼吸濕化治療儀的輔助對氣體進行相應的加溫、加濕處理,進而得到較佳的生理需求,使得患者呼吸道纖毛功能得到顯著改善,促進痰液有效排出,氧療效果及治療的安全性均可得到有效保證[5]。但經臨床實踐顯示,患者在接受經鼻高流量氧療治療期間,采取常規護理干預存在一定局限性,常規干預模式大多是醫生首先對患者病情進行分析,然后護理人員再按醫囑開展相應的護理干預,該方案降低了護理人員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同時還會存在護理遺漏的情況,導致醫患糾紛發生[6]。因此,對患者實行經鼻高流量氧療標準化管理期間,選取一種合理、有效的護理干預方式,對患者病情恢復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臨床護理路徑則屬于一種新型的護理干預模式,并能夠突破傳統護理干預的局限性,使得護理人員能夠依據護理計劃開展相應的護理服務[7]。臨床護理路徑主要是根據每天的標準護理計劃為患者制定的一種住院護理模式,該模式主要是患者每個診斷常規護理計劃的有效綜合,并能夠對護理人員工作的開展提供針對性、有效性指導[8]。與此同時,患者也能夠明確自身護理目標,從而積極、主動參與到有關疾病的護理當中。據研究顯示,患者在接受HFNC標準化管理中采取臨床護理路徑的干預方法,能夠促使護理人員依據護理計劃開展主動性護理,在提升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的同時還能夠提升本科室內整體的護理質量,加速患者預后[9]。臨床護理路徑在實施期間,主要是強調以患者為中心采取的護理服務,通過對疾病采取預防性護理,使得總體的臨床治療效果得到顯著提升[10]。此外,通過依據患者的具體病情、臨床特征以及自身狀況等開展個性化的護理服務,如住院環境介紹、飲食護理、口腔護理及出院指導等,促使患者疾病發展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時,還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11]。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HFNC治療時數、ICU住院天數、總住院時間均較少(P<0.05)。說明,將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HFNC標準化管理當中,有助于縮短患者病情康復時間,減少其HFNC治療時間并加速其預后,降低住院費用。在患者住院期間通過采取臨床護理路徑干預,能夠針對特定的患者群體,并依據循證學角度,以時間為橫軸,以上機前評估、上機時的治療、護理、用藥、飲食指導、功能康復、健康指導、心理護理及撤機指導等護理方案為縱軸,通過收集最佳的護理實踐證據,從而制定一個具備針對性的護理計劃。上述內容的有效實施,使得護理工作有預見性、有計劃的開展,有助于臨床治療效果的提升[12]。患者通過對護理計劃的準確了解,主動參與到護理過程中,使其自我護理意識與能力均得到同步提升,進而獲得較佳的護理效果,護患雙方之間的相互促進,有助于主動護理與主動參與相結合護理模式的有效形成,減少甚至避免醫療差錯與糾紛情況出現,利于護患關系的顯著改善[13]。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機械性壓瘡發生率及氣管插管率均較低(P<0.05);研究組吸氧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均較高(P<0.05)。說明在HFNC標準化管理中采取臨床護理路徑的干預模式,能夠有效減少壓瘡及氣管插管情況出現,提高患者的吸氧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通過將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HFNC住院患者的標準化管理中,能夠提升患者在護理過程中的主動性,使其自我護理意識及能力均得到有效加強,護患關系更加融洽,從而達到醫護患三方均較為滿意的效果,具備較好的社會效益[14-15]。臨床護理路徑作為現代化的護理干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傳統護理干預的局限性,在以往的護理干預中,護理人員大多是遵醫囑對患者實行護理,其過程較為被動,而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則使得護理過程更加具有針對性與目的性,護理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可得到充分調動,科室內總體的護理質量也得到相應提升,通過將循證護理作為基礎,以優質化的護理服務為主線,從而為HFNC住院患者提供最佳的、全程性的護理服務方案與流程,使得患者能夠獲得更具專業性的護理服務,護理的工作效率得到顯著提升,進而提高患者滿意度。綜上所述,在HFNC標準化管理中,采取臨床護理路徑干預有助于縮短患者病情康復時間,減少氣管插管情況出現,患者滿意度較高,利于臨床推廣應用。
作者:伍麗霞 容永璋 徐杏玲 莫麗蘭 李曉霞 單位:廣東省江門市人民醫院 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