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班主任素養與班級管理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和諧管理,民主平等
在傳統的師生關系模式中,教師是絕對權威,高高在上,學生則要絕對服從。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雖然守紀、順從,但依賴性強,獨立性差,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不利于學生性格和能力的全面發展。
但是新時期的師生關系應是平等民主的,班主任要樹立班級的主體是學生,師生共同管理班級,要尊重學生的看法等基本理念,使師生關系由“專制”走向“民主平等”,采用和諧管理的新模式。
在班級日常事務管理中,班主任應當充分依靠學生,發動學生,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要經常把一些班級事務有計劃、有步驟地交給學生做。可以發動學生一起制定日常行為規范和班級常規,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對班級的責任心。使班級成為一個“小社區”,人盡其才,既調動了學生對集體活動的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而班主任自身可以從日常繁瑣的事務中解脫出來,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去。
二、制度約束,自我管理
在班級管理中,實行制度約束和自我管理相結合的管理方式。一方面引導學生學習和遵守學生守則和行為規范,同時以此為依據,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制定出合理而可行的班級公約、課堂常規、學習紀律、衛生公約等,以引導和規范本班學生的日常道德和行為習慣。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每一個學生從單一的被管理者成為管理者,他們既是被管理的客體,又是管理的主體,都處于管理和被管理的體系之中。這樣,民主意識得到增強,因而煥發出管理的積極性和對班級的責任感。實踐證明,學生的自主管理體現得越充分,積極性就越高,班風、學風就越好。
三、尊重個性,開拓進取
一個缺乏個人興趣、愛好和特長的班集體,必然缺乏生氣和活力。一個班里的學生如果都是些缺少個性的孩子,那么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獨立思考、自主探究、開拓進取的精神和民主意識將失去存在的基礎。所以,在和諧班集體的建設中,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的同時,也要尊重個性發展,為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的形成和發展提供平臺,讓每個學生充分展示才能和個性,享受成功和喜悅。
四、以德示人,以理服人
教師的天職在于教書育人,要教育學生有道德、有理想、有社會責任感和進取精神,逐步培養、形成其良好的道德、生活、學習習慣與品質,它對學生個性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尤為重要。“身教重于言教”,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師德和教育者力求用高尚的品德感染人,頑強的毅力啟迪人,崇高的精神鼓舞人[3]。以德示人,以德育人,事實證明,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能夠起到潛移默化的良好效果,也是學生親師性的有效媒體。
同時,由于高中學生其個人經歷、家庭背景不同,且個性、世界觀、價值觀又有差異。如何來營造班級這一“大家”的和諧統一,將他們不同意志、理想、言行、心理納入正常管理軌道上來呢?我認為理是關鍵。教師在對學生動之以情的同時還需曉之以理。在思想工作中,在對違紀學生處理時不能簡單用“你必須怎樣做”、“你不應該那樣做”之類言調草草了事。而要依據當時教育的不同內容,學生的個性差異、師生情緒狀況等,找準切人點,以理服人。
五、結語
總之,和諧班級建設是中學班級建設的宗旨、目標,班主任是和諧班級建設的引導者,本主任要深刻明白“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道理,動態地管理班級,才能為構建和諧班集體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