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家校合作模式下初中班級管理的探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家校共育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了必需的合力。這已成為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識。家長作為家校共育中的核心人物,對學校開展的家校共育工作有重要話語權。如何利用好家長這一資源,促進家校合作,鞏固甚至擴大學校教育的成果,值得教育工作者好好思考。本文就家校合作的形式在班級實施德育管理中的運用進行了探究,希望能通過這一形式促進學生德育發展,助力學生成長。
關鍵詞:初中;家校合作;班級管理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指出:“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的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么學校的教育教學過程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容易倒塌。”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為實現立德樹人,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重視家校共育。家校共育,顧名思義就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結合,共同承擔教育孩子的重任。是由教育合力中的以父母為代表的家長和以學校教師和管理者為代表的教育工作者共同組合而成,以完善學校教育工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以學校為主體場域,家庭和社會各方面共同參與的一種雙向互動活動。隨著社會的發展,家長的素質越來越高,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班主任可以充分挖掘家校合作的潛力,以助力班級的管理,促進學生的成長。
教育隨著社會的發展而進步,現在的家長學歷水平越來越高,因此對教育結果期望和過程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傳統的班級管理模式很少有家長參與的身影。將家長們排除在班級管理之外,一方面無法了解班級管理狀況,無形中會加深一部分家長的教育焦慮。另一方面,也會讓一部分家長感覺學校教育與他們無關,從而造成在孩子教育過程中的缺位。因此家校合作,共同管理是順應時展的趨勢。另外,現在的教學模式也已經革新,在學生成長過程中,不再是傳統的教學中教師“一人撐起一片天”的模式了。學生會從家庭活動、家長所從事的職業等各方面獲得很多的知識和見識,學生的視野在擴大,就不再以教師的傳授作為學習的唯一來源。學生成長的這一片天,需要老師和家長共同來撐起。現在的行業發展越來越成熟,越來越精細化,在家長中不乏各類專業化人才,比如企業管理人才、醫學專業人才、工程師等。如果將掌握專業知識、具備專業能力的家長力量引進到班級管理上來,就能夠壯大班級管理隊伍,增強班級管理的力量,也給學生的成長帶來幫助。
2傳統初中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班級管理是班主任按一定的要求和原則,采用適當的方法,建構良好的班級集體,為實現共同的目標不斷進行調整和協調的綜合性活動。初中班級管理是初中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實現學校教育目標,完成育人任務,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傳統的初中班級班級管理方式中,卻存在著不少問題。
2.1學生偽主體老師真主體在班級建設中,讓學生管理與教師管理相結合是很多班主任采用的方法。讓學生自我管理可以培養學生主人翁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對學生未來的成長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初中學生,尤其是初一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還處在發展期,認知還比較膚淺,意志力和耐挫力較差,部分違紀學生的反抗性較強,自主管理經驗不足。因此,在傳統的教育管理模式中,為了便于管理,更多的教師實際上選擇了以整體控制為主,對于班級中的各項管理制度和相關事務的處理大多都由教師自己決定,學生參與的機會不多。這種情況就導致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缺失。
2.2學校重成績老師偏學業。齊學紅在《班主任基本功》一書中提到,班級日常管理的內容包括教學常規管理、行為常規管理、安全教育、偶發事件處理等。如果學校教育的過分關注成績的話,會直接影響班級管理的目標取向。在考試這根“指揮棒”下,一部分學校仍然是以學生的成績作為主要甚至是唯一的衡量標準,長期以來過多重視對學生知識的傳授,往往忽視了對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如性格、領導力、意志力、學習動機以及興趣愛好等。學校常規管理的要求整齊劃一,以及缺少足夠的德育活動,導致給學生表現個性化的機會相對較少。因此,不少班主任在班級管理方面的精力就主要集中在管理課堂紀律,督促學生提高成績方面。對于其他方面涉及甚少,或者直接忽略。
2.3父母缺信息老師干著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對孩子德育的影響也是非常關鍵的。父母自身的文化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工作性質、對孩子學習的監管習慣都影響著孩子的成長。父母采用嚴厲懲罰、過度干涉或者過度溺愛孩子的教育方式,都容易讓孩子形成自卑、孤僻和依賴等不良的人格特點。因此,父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掌握正確教育孩子的知識和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傳統的班級管理中,鮮少有家長的身影。有的父母想參與,卻沒有平臺,有的父母沒有足夠的教育知識儲備不敢參與。久而久之,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就漸行漸遠了。也讓老師和家長之間的間隔越來越大,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需要家長配合的時候常得不到家長的理解。
3家校合作模式下初中班級管理的措施
3.1邀請家長參與,壯大管理隊伍。班干部團隊是班級管理運作的關鍵,但是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在管理班級過程中難免遇到問題和困難。傳統的做法是跟班主任匯報,由班主任出面解決。這一做法有效,但是也會造成小干部們沒有真正得到能力上的鍛煉。或者有個小干部能力很強,獨自一人解決了“挑戰”,他也希望別人看見,得到更多人的認可。讓家長們參與進來,可以有效得化解這些矛盾。那么如何讓家長們參與進來呢?常州市優秀班主任吳國慶老師曾采用在QQ空間寫日志的方式,把班級故事每天呈現給家長。吳老師每天都會讓一名同學記錄當天的班級故事,有大事有小事,有的時候甚至只是學生當天的感想。吳老師每天晚自習結束就把這些班級故事發到自己的QQ空間。每一位家長都可以閱讀,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感想。第二天早讀,吳老師也會精選一些家長留言讀給學生們聽。聽到家長對自己的鼓勵、表揚和熱切的期望,孩子們越發地充滿干勁。利用網絡技術,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擴寬傳統班級管理的維度,讓家長們也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使班級管理不在只是個別學生和班主任的事。不僅能讓家長們更深入地了解孩子,也讓學生們多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
3.2借助家長力量,提高學生能力。班級德育管理要順暢運行,學生能力提高是關鍵。提高學生管理能力可以借助于我們的家長管理隊伍,因為我們的家長社會閱歷相對豐富,其中也有具備管理經驗和管理才能的人,班主任可以組織有專業水平的家長給班干部開展培訓活動,提升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必要時還可以讓家長現身說法,明確如何正確協調跟同學相處和承擔班級管理工作的關系,為我們的班干部排解管理壓力,讓他們能夠正確面對自己的“工作崗位”。
3.3尋求家長協助,豐富德育活動。班主任可以家校合作為基礎,開展家長進課堂的德育活動,讓我們的家長走進課堂,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一方面,可調動家長深度參與班級管理,提升家長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更利于開展家庭教育。另一方面,擺脫學校教育的定式,能給學生帶來一些新鮮感,教育的效果更容易凸顯。例如,我校朱麗老師就舉辦過班級范圍的青春儀式。朱老師負責儀式的總策劃,家長們負責場地的布置、物品的采購,個別家長準備家長發言,任課老師和部分同學負責節目表演與主持。通過這樣一次活動,不僅提高了班級的集體凝聚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也讓家長們融入到班集體活動中來,收到了來自學校、家長、學生的一致好評。
4結語
誠然,當前大部分學校對于家校合作抱著開放的心態,但也有學校擔心這會影響學校的正常教育教學秩序,因此帶著一定的抵觸心理。然而從古至今,越來越多的理論研究和實踐都表明,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各有優長和短板,孩子的健康成長是二者相互協作的結果,單靠一方面的力量難以成就一個完整的全面發展的人。基于此,我們一定要認清家校合作的必要性,并充分利用這一契機改進班級管理,促進學生成長。
參考文獻
[1]王淑清.家校合作如何走向“深度”?[J].中小學管理,2019(60).
[2]陳栩張建霞.初中班級管理模式現狀分析與反思[J].教學與管理,2015(77).
[3]張勇.從溝通走向合作——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的必然途徑[J].德育與心理,2011(61).
[4]趙璇.家校合作在中學德育中的運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7.
作者:蔣?? 單位:常州市武進區淹城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