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機械加工設備安全生產管理與維修,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隨著科技進步和全球化發展,機械加工制造業作為我國經濟體系中的重要基礎,在近年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與進步。機械加工設備是加工制造業的基本生產要素,在面對日益加劇的市場競爭壓力,如何保證其穩定、安全的運行,全面提升生產效益,成為了業界共同關注的核心目標。安全生產管理與維修是保證機械加工設備高效、穩定運行兩大基礎手段,本文重點從現狀分析入手,結合安全管理與維修的基本原則與任務目標,提出了進一步完善機械加工設備安全管理與維修體系的策略。
關鍵詞:機械加工設備;安全生產;維修
機械加工設備是工業化進程中最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因此設備的安全生產管理與維修成為了保障機械加工設備高效、平穩運行的必要手段,近些年來深受廣大企業的高度關注。比如5S管理模式中的“3定”原則(如圖1)是業內應用比較普遍的安全生產管理與維修理論,但由于多重綜合因素的影響,目前各個企業或多或少都面臨著一些問題。企業應當遵循安全生產管理與維修的基本原則,以任務目標為導向,深入分析自身企業的實際情況與設備管理現狀,積極探索并繼續提升設備生產管理與維修質量的途徑。
1機械加工設備安全生產管理與維修現狀分析
1.1主觀意識有待加強
安全生產應當是每個企業的首要目標,是一種主觀上的能動意識,而從目前的機械加工產業發展現狀來看,企業關于設備安全生產管理與維修的主觀意識普遍較低。制度的存在只能去約束人的行為,而自身的安全意識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制度的約束力,離開了主觀意識的制度難免會流于形式,所以企業應當自高層管理者到基層普通工人從意識上形成統一的形態,為相關制度的制定并貫徹落實創造有效的環境。
1.2操作制度尚需完善
就目前我國的生產加工企業發展現狀而言,大多數企業都能認識到機械設備安全生產管理與維修的重要性,但是整體的操作制度尚需進一步完善才能滿足現代化機械加工業的發展。操作制度的滯后性主要有兩個方面,首先:由于我國工業化發展起步相對較晚,盡管5S“3定”理論為制度確立提供了較為完善的理論體系,但是制度的實際建設與執行層面都還存在不少問題;其次:我國正處于經濟高速發展階段,許多企業跟不上國內外同行發展趨勢,便逐漸導致了自身的操作制度落后、缺乏的現狀。
1.3缺乏先進的管理理念
在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不少企業可能會盲目追求短期高效益,因而忽略了世界上同行業發展起來的各類安全生產管理及維護的先進理念。人員素質的不到位,進而影響到生產時的統一管理及規范化操作,無法合理地展開設備管理和維修工作。長此以往不僅會提高設備的故障率,同時安全事故頻發,對企業和社會都會產生不利影響。
2機械加工設備安全生產管理與維修的基本原則與任務
(1)安全生產管理與維修的原則。設備安全生產管理與維修的原則包含手段與目的兩個基本內容:手段主要包含了技術與主觀意識兩個方面的內容,相關人員對于安全生產與維修要有強烈的主觀能動意識,還要具備技術能力;目的是指重安全、促生產、提效益的企業經營目標。企業應當遵循機械加工設備安全生產管理與維修的基本原則,積極建設并完善內部的相關制度。(2)安全生產管理與維修的基本任務。設備安全生產管理與維修的基本任務就是:通過技術手段進行有效的生產環節風險控制,進而最大化釋放機械設備的價值,提高經濟效益,從而推動企業高效、穩定的發展。機械設備是加工業當中重要一環,但是其運行過程中還是需要人的操作和維護,所以安全生產管理與維修的任務,不僅只是控制設備運行風險,還保證了操作人員的人身安全[2]。
3加強機械加工設備安全生產管理與維修的策略
(1)強化主觀能動意識。主觀能動意識的強化,必須是要自上而下形成一個統一體。企業的中高層管理者要以身作則,率先領會機械加工設備安全生產管理與維修的重要性,言傳身教的去影響基層員工。作為基層人員也要從自我做起,強化自身對設備安全生產管理與維修意識,充分認識到安全生產是與自身生命安全息息相關的。(2)完善相關操作制度。目前,我國的機械加工企業通常都是采用“三定”制度來規范加工設備的安全生產管理與維修。所謂的“三定”來源于“5S”理論,是“5S”中“整頓”的三點基本原則,具體指定點、定容、定量,“三定”原則在發展過程中逐漸演變成為了一種制度,非常適合應用于機械加工設備的安全生產管理與維修。企業管理層要嚴格按照制度體系約束工作人員,普通員工也要按照制度的具體操作要求進行設備的操作與維修,只有上下共同努力才能使得操作制度進一步得到完善。此外,制度只有落到了實處才能發揮其應有作用,有了完善的制度還需要有相應的執行力,才能全方位保障提升制度的約束力,這就要求企業管理者要動員全員參與,構建上下級、平級之間的長效監督機制。(3)引入賽車式維修管理模式。賽車式維修管理(PITSTOP)是近年來一種新興生產維修思維,其理念來源于歐洲的F1方程式賽車。一些歐洲人受到了方程式比賽過程中賽車進站維護流程的啟發,開始在企業中嘗試引入賽車式維修管理的思維,發展成熟后的此管理模式一經形成便迅速受到了全球機械加工制造業的關注。賽車式維修管理本質上是一種項目管理行為,區別于一般的預防性維修和糾正性維修管理方式,其在實施過程中主要將工作任務集中在提前準備階段,后在執行階段以最大的工作負荷及最短的時間完成維護工作,最后在加以總結優化。其管理行為包括了維修時間最短化、設備使用最優化與非計劃停機次數最少化等多重目標。該管理模式特別適用于停機影響大較大的行業,比如電力、交通、有色金屬加工業等。我國的機械加工業應適時引入賽車式維修管理模式,結合5S“3定”、“TPM”等管理方式,總結出一套更加適合我國機械加工企業的全新安全生產管理與維修模式,全面推動機械加工產業的發展。(4)創新TPM管理執行方式。TPM管理也叫“全員生產維修”,是在上個世紀70年代起源于日本的生產維修管理理念,在1996年由韓國傳入我國,經過多年的應用實踐,形成了更加符合我國生產企業實際情況的CTPM(ChinaTPM)。從概念上來看,TPM管理包含了全效率、全系統和全員參與三層內涵,全效率指對設備使用壽命周期內的費用評估和綜合使用效率的評估;全系統是指包含事后維修、預防維護、改善維護、維護預防及生產維護等各個維修方式在內的綜合性維修思維;全員參與是指企業內部各個部門都要參與到設備的計劃、使用與維修活動中。TPM管理在我國的機械加工企業當中應用非常廣泛,在過去的20年間業界也總結出來了許多的應用實踐經驗,不過其概念本身是動態化的,具有非常好的延展性,所以每一個企業應當客觀分析自身情況,以TPM管理思維為理論指導,積極創新TPM管理的具體執行方式,使得設備性能最優化。(5)加強行業規范化。各行各業發展到成熟穩定階段,必然會出現行業標準、國標、法規等相關規范,比如國家的《安全生產條例》,各類產品的標準等,有了規范更能促使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或許將來由行業大佬及國家相關部門牽頭共同組織形成一套關于機械設備安全生產及維修的規范體系,將大大提高我們國家企業發展的速度和競爭力。
4結語
數字信息技術在近些年來的發展異常火爆,一時之間以現代化信息技術為依托而形成的數字經濟成為了社會關注熱點,而傳統的機械加工業則有所“遇冷”。然而,從目前我國的社會經濟結構體系來看,機械制造加工業的基礎核心地位依然不可撼動,擔負著我國工業化建設與發展的重要使命,做好機械加工設備的安全生產管理與維修,從根本上保證企業的高效、穩定發展,對于我國的經濟發展與社會建設有極其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牛盛光.機械制造加工設備的安全管理與維修初探[J].內燃機與配件,2019(03):131-132.
[2]付海.解析機械加工設備的安全生產管理和維修[J].設備管理與維修,2017(11):10-11.
[3]陳征,馬剛.機械制造加工設備的安全管理與維修探討[J].裝備制造技術,2014(08):45-46.
作者:華愷 單位:寧波興業鑫泰新型電子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