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縣氣象局年度工作總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2019年,在市局及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局緊緊圍繞年度目標任務,積極推進各項工作。
一、切實加強黨的政治建設
嚴格按照上級部署認真組織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旗幟鮮明講政治,把黨的政治建設作為黨的根本性建設,強化主體責任;制定并完成黨組年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清單及任務,全面推動從嚴治黨落實落地見效;深化落實意識形態責任,定期分析黨員思想狀況。
提高黨組中心組學習的規范性和示范性,制定年度黨組理論學習計劃,年內召開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擴大)會專題學習21次;嚴格落實支部主題黨日、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談心談話等制度,年內開展集中學習近30次,黨課5次,開展談心談話25人次,嚴格按照程序完成支部換屆工作;充分運用“學習強國”APP等網絡載體,督促黨員跟進學習,結合主題教育開展黨組專題民主生活會,深入剖析查找問題。
充分發揮黨組作用,制定《中共氣象局黨組關于中共氣象局黨組工作規則(2019年修訂)的通知》,年內召開黨組會議14次,黨組談心談話6次,完成調研報告3篇;深入開展“三服務”,服務企業6次,積極參與衛生縣城復評工作,參與責任路段清掃和文明勸導等活動;積極參加黨建品牌創建,開展“兩抓年”先鋒案例評選、黨員微故事評選等活動,黨建設規范化水平得到提高。
根據省市局有關根據清廉氣象建設要求,制定清廉氣象建設工作要點并落實好建設任務;配合上級開展紀檢監督體制改革工作;黨組書記履行好黨建第一責任人、其他成員落實好“一崗雙責”;加大執紀監督的力度,運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特別是第一種形態,做好明察暗訪監督檢查;年內積極配合上級氣象部門完成審計工作,按要求及時準確上報個人有關事項。
二、完成重點工作情況
(一)抓基礎業務,提高公共氣象服務能力
1、公共氣象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一是做好節假日和重大活動的氣象服務工作,重點抓好春運、兩會、高考等重大社會活動氣象保障服務,為“楊梅采摘期”、“中國縣域綠色發展論壇”、“2019綠道馬拉松”提供專題氣象服務;
二是做好臺風、強對流等天氣的氣象服務工作,特別是梅汛降水集中期,主要領導親臨業務一線靠前指揮,業務人員加強應急值守,嚴密監視,氣象服務工作多次得到縣政府主要領導肯定;9號臺風“利奇馬”期間,加強監測預報,逐小時向防汛辦及相關單位通報臺風動態、影響實況和后續預報。首次聯合綜合行政執法局城市內澇氣象風險預警信息;
三是加強部門合作,提升突發事件預警能力,開展防汛氣象、農業氣象、地質災害、森林火險預報及環境氣象指數預報,開展基于鄉鎮預警平臺的日常天氣預報制作和預警信號,與水利、國土部門實行了重大天氣的資料共享,與國土局聯合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報(警)工作;深化部門合作,與農業農村局、應急管理局、水利局、綜合行政執法局簽訂合作協議;9月29日,召開多部門聯合會商。
今年共3期內參、25期重要天氣報告、37期天氣專報、87次預警信號和254條預警服務短信,共572516人次。作為全市首批實現觀測預報一體化的臺站,在保證預報準確率及服務質量的同時,確保了全年地面觀測質量、自動站資料及時率和業務可用性達100%。
2、防災減災氣象服務能力不斷加強
一是構建新型氣象防災減災體系,認真參與開展氣象防災減災救災“六個提升”行動年度任務,按照氣象防災減災能力提升行動2019年重點任務清單要求,認真做好相關工作;
二是開展氣象防災減災示范村創建工作,完成24個標準化村建設,新建田市鎮上溪村農村文化禮堂氣象科普點,深化白塔鎮圳口村已建農村氣象文化禮堂氣象科普點;組織開展防災減災重點單位的監督檢查工作,配合上級完成氣象防災減災標準化鄉村(社區)、氣象災害防御重點單位信息管理平臺建設,按要求完成信息錄入并實現動態化管理;
三是做好人工影響天氣工作,今年組織開展1次人工增雨作業,取得較好的社會經濟效益。完成人影作業裝備物聯網監控全覆蓋工作。加強人影作業裝備、火箭彈安全管理工作。制訂本地安全工作周年計劃,履行安全責任,確保安全無責任事故發生。完成谷坦人影作業標準化基地建設前期準備工作。
3、農業氣象服務不斷加強
一是嚴格按照農業氣象觀測規范、執行農業氣象業務相關規定,開展常規觀測業務:赴現代農業氣象示范基地(田市鎮水閣村)作物觀測田塊,開展單季晚稻作物觀測;在本站開展觀測特色作物楊梅觀測;在城區不同物候觀測點,開展本年度物候觀測(垂楊、懸鈴木、桃、銀杏等);在現代農業氣象示范基地布設便攜式輻射儀,開展輻射對比觀測;在楊梅發白期至成熟采摘期,針對本縣特色作物生態防治需求,開展果蠅誘捕試驗,積累觀測數據;對本站土壤水分觀測設備進行定期維護,并逐月質控、制作土壤水分觀測數據月報;上述觀測數據、報表均及時上傳,無錯情。
二是加強調研走訪,年內赴農民創業園,調研食用菌(羊肚菌、松茸)基地,了解設施農業服務需求;聯合老干部局、林業局赴上張,走訪油用牡丹園,現場研究、論證驗引種試驗效果;陪同縣科技局赴上張,考察油用牡丹引種試驗項目,布設肥效對比觀測點;赴步路鄉參加聚仙莊楊梅學院揭牌儀式,并在西爐村楊梅基地開展農業氣象實景觀測自動站勘址工作;赴農民創業園火龍果種植基地,調查“利奇馬”臺風對設施農業影響情況。
三是積極推進科研立項。申報氣象局的課題“引種油用牡丹的氣候適應性試驗”,準備項目驗收;申報科技局的課題“旅游氣象服務方法研究”,已申請縣科技局驗收;申請縣科技局2019年項目“楊梅農業氣象服務技術研究”,已通過形式審核,進入專家審核流程。
(二)抓基礎建設,提升氣象現代化水平
深化氣象現代化建設,目前全縣共有41個自動站,站點平均密度6.9公里;大氣成分站1個、負氧離子觀測站1個、臭氧觀測站1個;實施鄉鎮和重點單位氣象信息終端升級改造,已安裝21個多媒體預警終端。年內維修區域自動站85次,確保觀測數據準時上傳。10月8日制定《2019年度氣象防災減災能力提升工程建設方案》上報縣政府,10月14日縣長作出批示,我局立即與財政進行了協調。2019年氣象防災減災能力提升工程已列入2020年提升全縣防洪排澇能力加快補齊水利基礎設施短板的行動方案,目前新建的6個區域自動站只有3個在建設中。
(三)抓氣象改革,強化氣象社會管理職能
一是制定防雷安全檢查年度計劃,對易燃易爆防雷安全重點單位實施全覆蓋檢查,總共檢查防雷安全重點單位45家(其中通過浙江省互聯網+監管平臺“雙隨機”抽查19家),并督促存在問題的相關單位及時整改到位;二是完成神景區防雷安全標準化建設深化工作,通過與景區的深度合作,探索形成一套切實可行、安全可靠的景區雷電預警、防護、救援運行機制;三是全面推進“標準地”區域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全面完成了“經濟開發區”區域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工作。
(四)抓好氣象文化建設
加強氣象文化建設,結合3.23世界氣象日、防災減災日、安全生產月等做好氣象科普宣傳活動,加強中小學生科普知識培訓。另外,在朱溪鎮楊豐山村開展農耕主題文化建設,將二十四節氣及氣象科普知識的內容融入鄉村文化建設,傳承弘揚農耕文化,助力鄉村振興。
三、存在問題
(一)學習深度和系統性不夠,存在應付思想;
(二)重點工作推進不力,效果不明顯;
(三)抓科研工作力度不夠大;
(四)公共財政保障水平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