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文廣新旅局工作總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今年以來,文廣新旅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上級部門的關心指導下,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推進我市文旅建設。以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對照《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各項工作目標、任務,全年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現總結如下。
(一)完善文旅基礎設施
我局持續加大對文化重點領域和薄弱板塊的投入力度,全市基層文化場所建設得到提升。一是組織實施了鄉鎮綜合文化站新建和提升改造項目,其中新建夏畈鎮綜合文化站,面積800平米;改造樂園鄉綜合文化站,面積300平米;二是貫徹落實國家旅游局關于推動旅游“廁所革命”和省文化和旅游廳關于“旅游廁所革命先鋒行動”相關文件精神,開展旅游廁所建設管理情況摸底調查,全面掌握了解了廁所建管現狀,今年新建“旅游廁所”3個。三是健全村級(社區)文化活動室,延伸建設自然村文化活動中心、市、鄉、村、組文化廣場,城鄉公共文化設施服務功能基本完善。四是新建九江市首家剪紙博物館——剪紙博物館。位于“青銅故里,剪紙之鄉”夏畈鎮政府外的南陽河以北,為三層徽派園林建筑,占地面積800平方米,建筑面積1900平方米,于2019年4月建成。2019年4月11日,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郎道先率江西省非遺重點工作會商暨非遺保護工作培訓班學員來夏畈銅嶺剪紙小鎮參觀,隨后,省委宣傳部、九江市委宣傳部對剪紙小鎮進行了專題考察調研。
(二)提升公共服務效能
一是提升“免費開放”、“文化三下鄉”服務質量。今年,“三館一站”通過創建活動品牌、豐富開放內容、優化服務措施,免費開放質量大幅提升,受到廣大群眾及上級主管部門好評;深入推進文化志愿者服務活動,推進“文化三下鄉”和“紅色文藝輕騎兵”向行政村、社區、學校等基層延伸,年送戲送文藝活動600余場次、送電影3750余場、送講座展覽140余場,農村自辦文體活動800余場次。
二是圍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撤縣設市”30周年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文化惠民文藝展演活動,先后舉辦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國”文化活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慶中秋、迎國慶”文化惠民展演、非遺展演、國際志愿者日、德國友人觀看采茶戲演出、全國交通安全日展演演出、長江經濟帶專場展演演出等演出活動近40余場,廣大群眾直接參賽、參演、參展人數達15000人次以上,累計觀看演出活動人數達20萬人次。
三是積極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組織開展了誦讀、展覽、競賽等不同形式的一系列閱讀推廣活動,舉辦了“知識就是力量”圖文展、“中華文明五千年”圖文展、紀念100周年圖文展、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圖文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圖文展等專題展覽;與全省圖書館界同頻共振,開展了“書香贛鄱”全民閱讀活動,在4·23世界讀書日、5月讀書服務宣傳周等特殊節點舉辦系列活動,推出了“讀者訂單”等特色服務。全年閱讀推廣活動達20余場(次)。閱讀推廣活動點面結合、豐富多彩,得到了讀者的廣泛認可和積極參與。
(三)鞏固特色文旅品牌
一是持續開展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鄉鎮文化旅游節慶品牌活動,“國際鄉村馬拉松暨鄉村文化旅游節”“洪一桃花節”“橫立山梨花節”“南陽荷花文化節”“農民豐收節”等重大文化旅游節慶活動精彩紛呈,其中“2019‘龍騰杯’國際鄉村馬拉松暨鄉村文化旅游節”參與人數達5萬人以上,“橫立山梨花節”吸引游客2萬人以上,開幕式當天完成20萬元香梨預售,我市文化節慶品牌效應得到有力提升,文化事業、旅游產業相互促進實現雙贏。
二是鞏固傳統文化特色品牌,繼續完善“剪紙·大家一起來”、“赤烏講壇”等傳統特色文化服務品牌,持續擴大品牌影響力,開展品牌系列活動,為全市群眾提供品牌活動48場次以上。
三是提升特色文化小鎮品牌,整合利用各類基礎文化資源,打造弘揚黨建文化、承載傳統文化、倡導家庭美德、傳播良好家風、引領鄉風文明的前沿宣傳堡壘,推動鄉、村特色傳統文化保護基地建設。重點提升打造“夏畈青銅剪紙文化”“南義竹編文化”“洪一紅色文化”“范鎮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小鎮品牌項目,基本形成了“一鎮(街)一品牌,一村(社區)一特色”的文化發展格局。
(四)大力推進旅游事業
一是旅游事業呈現較好發展趨勢。截止2019年,全市有3A級景區2個、3A級鄉村旅游點7個、星級旅游廁所24座;旅行社2家,其中三星級旅行社1家,旅行社門市部22家。
二是推動廁所革命。2019年,落實國家旅游局關于推動旅游“廁所革命”和省文化和旅游廳關于“旅游廁所革命先鋒行動”相關文件精神,今年,我市新建A級旅游公廁3座,累計已經完成全市24座旅游廁所修建,基本實現了景區、景點旅游廁所的全覆蓋,并在有條件的新農村點進行了一定布置。
三是接待旅游、參觀及研學活動。以剪紙博物館、銅嶺銅礦遺址為代表的研學游市場呈現上揚態勢,今年以來,兩地共接待旅游、參觀及研學人員共計1.2萬余人,已經成為對外文化交流的一張靚麗名片,對傳承歷史文化、展示“銅城”名片、豐富民文化生活發揮了重要作用。
(五)促進文化對外交流
我市文化精品和非遺項目日益成為代表國家和省開展對外交流展示的靚麗名片,2019年剪紙和剪紙先后代表江西省、九江市參加(深圳)中國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等國內大型展覽推介會;5月8日,“文化的力量——2019江西文化發展巡禮展”在南昌開幕,非遺項目剪紙、竹編亮相其中;8月,我市采茶戲劇團赴江蘇參加2019戲曲百戲(昆山)盛典,是采茶戲在全國舞臺上的又一次展示;9月13日——15日,由江西省負責布展的中國館走進法國巴黎,剪紙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江西剪紙出席了本次活動并在現場展示了多幅精美的傳統剪紙作品,剪紙藝人程小花進行了現場展示展演,得到了當地各界和國際友人的一致好評;11月27日,剪紙、竹編赴贛州參加中東部地區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經驗交流活動。
(六)文旅產業繁榮發展
一是完善文化產業統計,促進規上文化企業發展,完成全市網吧合并經營,實現網吧公司化、規模化運營;助力南義竹編廠、田園文化、銅嶺生態農莊等文化旅游產業逐步提檔升級,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助力了我市文旅經濟的較快增長。
二是推進文化與科技、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加快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建設,積極引進兩河口國際音樂公社、范鎮“鱷魚基地”等文化旅游產業項目。
(七)推進文物保護傳承
一是積極履行文物保護與管理工作,完善落實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文物保護單位保護措施工作,認真查巡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的安全狀況,做好野外文物搶救發掘工作,完成安防系統工程等文物保護專項工作。
二是銅嶺銅礦遺址各項工程建設有序推進。截止目前,博物館主體工程、公園大門、防護圍墻、安防工程、發掘區搶險加固、古采礦區Ⅱ區搶險加固、尾砂庫隱患治理工程等項目已完工,古采礦區Ⅰ區搶險加固、發掘區搶險加固二期、文物保護設施建設項目等項目即將開工建設。
(八)創作一批文藝精品
圍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撤縣設市”30周年、脫貧攻堅等為主題,結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精心組織了創作了采茶戲《春雨有聲》《龔全珍》小品《剪貧》《重拳》《除霸》快板《平安》、歌曲《政法人》、舞蹈《美麗》《斑鳩調》《清風》、采茶戲表演唱《夫妻侃學》等多個優秀文藝作品,參加了市委宣傳部、市紀委、市文聯、市總工會、市外宣辦、市商務局、市團市委、市文廣新局、市教育局等部門組織的公益性文藝演出活動,為我市廣大城鄉干部群眾學習貫徹黨的精神,起到了積極的宣傳引導作用;美術館修曉明書法作品入展“贛籍開國將軍百戰圖”大型創作展、入展“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九江市書法篆刻作品展、入展“翰墨同心”—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及人民政協成立七十周年書畫展;羅雪書法作品入展“翰墨同心”—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及人民政協成立七十周年書畫展;2019年新創作編排歌舞類、語言類新作40余項,書法、小說、剪紙、攝影等作品榮獲國家、省、市級獎項30余項。
(九)穩定文化市場秩序
一是全面推動“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過程全覆蓋,部署開展“護苗”“清源”“凈網”“秋風”專項整治行動,同時主動適應新形勢,建立健全互聯網文化經營監控管理體系,確保網絡文化市場健康發展。
二是扎實推進“掃黃打非”進基層,嚴厲打擊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堅決掃除邪教及淫穢色情等有害出版物,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切實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和意識形態安全。2019年11月,我市碼頭鎮成功創建全國第三批“掃黃打非”進基層工作示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