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司法局工作總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精準發力,依法治縣進入新時代
1.依法治縣工作全新啟航。成立中共委依法治縣委員會,召開了第一次會議,成立了立法、執法、司法、守法普法四個協調小組,《2019年法治建設工作要點》,全面推進法治建設。出臺《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清單》,嚴格落實法治建設責任。完善法治監督體系,為充分發揮縣委巡察、法治督察對法治建設責任落實的督促推動作用,我縣將法治建設納入縣委巡察,常態化開展。這一實踐,全國首創,省廳、市局高度肯定,有望在全省推廣。為期一個月的第一輪巡察共查閱文件1329份,合同161份,案卷39份,談話47人次,實地走訪村(居)19個,發現問題線索48個,被巡察單位對許多問題立查立改,成效顯著。
2.法治政府建設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服務中心主動作為,全面審查全縣機構改革三定方案,依法確定機構職責。修訂完善我縣《法治政府建設(依法行政)工作考核》,將推進依法行政和建設法治政府的各項任務,細化為考核指標,并納入《2019年度綠色化發展目標責任制考核辦法》,通過考核促使行政執法監督工作落到實處。
3.法治護航發展作用凸顯。縣鄉兩級政府及政府各部門,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工作。組建了政府法律智庫和顧問團,在招商選資、城村雙改、朱溪水庫移民安置等中心工作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為部門鄉鎮平臺提供大量的法律解決方案,助力“兩抓”年行動。招商選資、城村雙改、朱溪水庫移民安置、歷史遺留問題處置等中心工作參與度100%;縣級信訪案件辦理結果合法性審查率100%;為部門鄉鎮平臺提供大量的法律解決方案,做到有求必應。這一做法全省首創,受到部門、鄉鎮、平臺的廣泛歡迎,省市肯定。對于縣司法局破除部門化思維,充分開發法治紅利,實現黨委政府、企業群眾和自身建設的三個獲得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4.普法推動法治有成效。一是構建多方聯動的大普法格局。緊抓各個重要宣傳節點,開展“六送”普法進村居、3.15消費者權益保護、4.15國家安全日、安全生產月、12.4國家憲法日等專項法治宣傳活動。全縣共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活動36場,發放“法治大禮包”50000余份,全縣共有40多家單位參與宣傳。二是圍繞中心工作開展法律服務。普法先行,以普法推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橫溪鞋業整治、“一戶多宅”整治、全國衛生城市復審等中心工作。大力實施農村文化禮堂“四千工程”,全面開展法德大講堂巡講活動,在全縣文化禮堂舉辦法律知識講座46場。三是深化基層“法治創建”工作。在夯實全國民主法治社區下園社區和12個省級民主法治村(社區)的基礎上,今年再增創了4個省級民主法治村(社區)、20個市級民主法治村(社區)、3個法治宣傳規范化鄉鎮(街道)。四是全面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制定年度普法責任清單,在稅務局開展“法治宣傳規范化單位”創建工作。推進法治宣傳項目系統化管理,征集“小崔法苑”普法團隊、“法治進校園護航流動兒童”、“公眾法治開放日”系列等43個法治宣傳教育項目,擇優推選6個法治宣傳項目參加全市優秀法治宣傳項目評比會,不斷提高宣傳的實效性。建立健全“以案釋法”工作制度,開創《說案講法》物刊,向民眾公開安全生產法、“一戶一宅”、物業管理規定等案例42個。
二、嚴防嚴控,法制審核實現三個百分百
1.審慎出臺和管理規范性文件。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查、公平競爭合法性審查100%。共審查規范性文件38件,出具書面審核意見38份,最終出臺16件。備案審查部門規范性文件4件。對截至2018年12月31日前制定的行政規范性文件進行了清理,廢止縣政府及縣政府辦公室規范性文件24件,宣布失效13件。組織開展涉及“民營經濟31條”惠企政策專項清理工作。制定出臺《行政規范性文件制定主體清單》。
2.全力防范政府合同法律風險。縣政府行政合同合法性審查100%。審查政府及部門合同23件,備案審查部門合同2件。開展生效合同相關情況的統計上報工作,2017年—2019年我縣共有生效合同1644件,其中政府采購合同540件,非政府采購合同1104件,合同標的72多億,履行完畢1245件,履行中397件,中止履行2件。
3.全面落實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100%。制定出臺《縣政府2019年度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目錄》。全面事先審查縣政府常務會議、縣長辦公會議議事事項,局長常規列席并發表審查意見,未經合法性審查不上會決策。共審查議題122項。
4.用好政府法律顧問。對部門鄉鎮法律顧問使用情況進行全面檢查,8月,對法律顧問制度落實不到位的單位進行了通報,對聘而不用的單位予以提醒。為充分發揮政府法律顧問在政府決策中的作用,將優秀的政府法律顧問編入政府法律智庫和顧問團,服務全縣行政決策。
三、對標對表,法治督察有作為
1.成功創建“無證明城市”。牽頭創建“無證明城市”工作,完成對各鄉鎮(街道)、部門涉及證明事項的梳理,形成《證明事項取消清單》和《證明事項保留清單》。兩張清單共計梳理事項數425,涉及證明數754,保留0,包括直接取消116件,書面承諾80件,部門間信息共享116件,部門間核查379件,其他方式63件。實現證明事項零保留,建成“無證明城市”。
2.加大行政執法監督力度。按照法治督察年度計劃,有力開展執法監督。6月,聯合縣市場監管局對自然資源規劃局、發改局開展“反不正當競爭”落實情況專項監督檢查。強化重點領域監督檢查。9月,聯合縣檢察院對人社局、民政局、退役軍人管理局、衛健局、殘聯開展監督檢查,通過聽取匯報、查閱案卷、調取數據、開展座談等方式對5個單位近2年的行政給付案件開展質量評查。
3.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全面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結合機構改革工作實際,在各單位自查報審的基礎上,對全縣行政執法主體資格進行審查、確認。7月22日,公告了第一批行政執法主體名單,法定行政機關及其派出機構49家,法律授權行政執法機關1家。全面公開行政處罰結果,截至11月5日,全縣各行政執法機關在政府門戶網站上共公開行政處罰結果14123條。全面推行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全縣各行政執法單位配備行政執法記錄儀1756臺,配備率為89%,規范開展音像記錄,努力實現執法過程留痕可溯有效。全面推行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目前,全縣法制審核人員102名,占執法人員總數的5.2%,一般程序的行政處罰案件法制審核覆蓋率100%。
4.提升行政執法理念和能力。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通過政府常務會議學法、領導干部法治培訓班、執法人員培訓班及依法行政講座等多種形式,增強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工作的能力,本年度共開展常務會議學法12次。組織執法人員自學和法律知識考試,共220名執法人員參加考試,全縣行政執法證持證人數提高到1940人,持證率提高到92%。
四、“隊建制”改革,社區矯正規范化水平再提速
今年以來,共接收社區服刑人員223人,解除288人,目前在矯229人。辦理審前調查100件,書面警告20人次,撤銷緩刑5人,提請收監執行4人,提請撤銷假釋1人。
1.全面推進“隊建制”社區矯正隊伍建設。一是率先開展社區矯正“隊建制”改革。縣委批準縣司法局新三定方案,增設了五個執法中隊,實施一大隊五中隊建制。實施司法所與社區矯正執法中隊分離,做到人員、職責獨立。二是建立社區矯正支部即機關第二支部。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將支部建在社區矯正隊伍上,實現了大隊與中隊的統一指揮。三是建立規范化隊伍。打造正規化、職業化、專業化、革命化的社區矯正隊伍,完善以執法大隊為中心,執法中隊為主體,村居(社區)為前哨,矯正小組為親情幫扶主要力量的社區矯正四級聯動網絡體系建設體系。充實社區矯正一線力量,統籌安排社工,鼓勵社工參加社會工作師的考試。
2.精準做好特赦專項工作。嚴格落實主席令,積極開展社區矯正特赦工作,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評審委員會和工作專班。把握好特赦條件,緊扣“九大步驟”,依法準確排摸、篩查對象。開展以愛國主義為主要內容的特赦專題教育活動,向每位社區服刑人員宣講特赦相關政策、人人簽收《告知書》,分赴5個監獄3個地市中級人民法院調取相關檔案文書,通過摸排對36名符合特赦條件的社區服刑人員進行特赦。
3.開展隱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成立工作專班,壓實專項行動方案,累計信息化核查2513人次,走訪在冊社區服刑人員228人,確定重點人員25名。抓住關鍵時間節點,對全體社區服刑人員開展警示教育。強化保證人責任意識,將幫教幫扶、日常報告落到實處。
4.扎實推進智慧化監管。大力加強社區矯正信息化管理,實施在線執法、推行陽光執法,實現執法管理網絡化。筑牢“電子圍墻”,加強社區服刑人員實時動態監管。探索建設全縣社區矯正案例庫,以案說法、舉一反三,提高社區矯正隊伍監管能力。建立健全社區矯正日常監管工作體系,規范工作標準與操作規程,提高執法質量。制定社區矯正《權力責任清單》,以“清單”定權、以“清單”定責、以“清單”定事。制定《社區矯正工作規范及質量考評細則》,規范執法中隊日常工作內容、工作標準、考核方法,強化工作落實。
五、提質增效,公共法律服務再升級
1.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全面升級。司法局所有對外功能實現統一平臺受理,公共法律服務站點建設全面推進。在法律援助、法律咨詢、公證、社區矯正、司法鑒定、調解的基礎上,增設行政復議受理、普法宣傳、執法投訴舉報等功能,還引入了法院立案、勞動仲裁、信訪受理等職能。公共法律服務與社會矛盾糾紛化解縣級統一平臺基本形成。
2.法律服務行業健康發展。開展法律服務活動,推動民營法治體檢,為90余家民營企業提供了免費法律體檢服務,提供法律建議130多條,共計59位律師和法律服務工作者參加活動。加大法律服務行業管理力度,全面檢查37位律師與22位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執業情況以及7家律所、6家法律服務所的運行情況,加大行業規范力度。加大律師涉黑涉惡案件的監管,律師為涉黑涉惡案件提供辯護案件共33起,切實做到律師合法合規為涉黑涉惡案件提供辯護。妥善處置“北京律師”非法干擾移民、拆遷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3.公證體制改革首創零編制運行模式。推進改革,發展公證事業,為我縣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公證服務。在省市的指導下,率先完成了公證體制改革,實施零編制運行管理模式,退出事業單位管理序列。公證體制零編制改革工作獲評全市司法行政系統創新項目。
六、多方發力,訴源治理體系流程再造
1.矛盾糾紛化解實現“最多跑一地”。縣司法局牽頭組建了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整合了15個專業性調委會職能,集行政復議、行政執法監督、人民調解、勞動仲裁、司法鑒定、公共法律服務、司法裁判、檢察監督等功能于一體,實現矛盾糾紛化解“最多跑一地”。由司法局牽頭的做法,全省首創。“一站式”服務先后被新華社、中新網、光明網等報道。
2.法律援助打通“最后一納米”。出臺《法律援助經濟困難狀況承諾制實施辦法(試行)》,辦理法律援助申請人經濟困難狀況承諾制共7件;落實AB崗責任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全面推進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咨詢、程序性問題解答等法律幫助。調整完善了332家法律援助點的法律援助聯絡員,結合“1+3”基層治理模式,訴源引導群眾理性維權。2019年共受理指派法律援助案件1605件,見證犯罪嫌疑人簽署認罪認罰從寬具結書344份,旁聽疑難復雜、涉黑涉惡、群體性或有針對性的案件27件,接待各類咨詢近2895人次,為受援人挽回經濟損失775萬元。
3.人民調解工作體系更健全。開展重要節點集中排查化解。聯合縣委政法委和婦聯,積極發動各司法所、調委會開展轄區內矛盾糾紛集中排查,共排查出矛盾糾紛330件。加強民營企業矛盾糾紛化解工作,開展“滾動式、拉網式”矛盾糾紛排查,共開展糾紛排查16次,化解涉企類矛盾糾紛70多件。推進人民調解組織擴面增量。健全調解組織,建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整體聯動、條塊結合”的大調解工作格局。全縣共有各類人民調解委員會362個,今年共調處矛盾糾紛1669件,調解成功1664件,調解成功率為99.7%。強化專職人民調解員隊伍建設,做好專職人民調解員的選任和配備,通過政府購買人民調解服務模式打造了一支政治合格、業務精通、公道正派的專職人民調解員隊伍,全縣共有84名專職調解員,其中行業性專業性專職調解員有44名。
4.基層司法所建設格局大提升。以“文明規范公正”司法所建設為契機,全面推進司法所建設,確保業務用房相對獨立、面積達標、辦公設備設施保障到位,保證各所2—3名政法專項編制的人員配備,加強工作統籌,優化工作職能,充分發揮“小司法局”作用。落實人民陪審員選任工作,主動與人大、公安、法院等部門溝通協調,完成今年36名陪審員的選任工作。
5.行政復議體制改革邁上新臺階。基本完成行政復議規范化建設,主渠道作用基本形成。一是實施受辦分離,案件受理進駐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大廳,實現“最多跑一次”。共受理行政爭議案件52件,審結55件,協調結案率43.6%,糾錯率21.8%;糾錯移送5件,通報2件;立案前調解18件。二是健全工作制度,復議局機構和設施完備,完成規范化建設,率先實現聽證同步錄音錄像,受到省行政復議局曹水萍局長的充分肯定。出臺《關于行政爭議調解工作的實施意見》,結合新時期對“楓橋經驗”的學習與運用,健全行政爭議調解工作機制,掛牌成立行政爭議調解中心,進一步發揮專項府院聯席會議工作機制、司法建議書的實踐指導作用,訴前和訴中化解行政爭議,減少敗訴,成功化解89件。三是落實行政調解工作,指導公安、民政等部門出臺行政調解機制并成立行政調解委員會。截至目前。全縣行政調解共調處7036件糾紛,調解成功6934件,調解成功率為98.55%。
七、黨建引領,強化隊伍建設聚合力
1.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簽訂《2019年黨風廉政建設和意識形態工作責任書》《社區矯正安全穩定工作責任書》共40多份;嚴格執行《司法局“三重一大”事項集體決策制度實施辦法》,落實“三重一大”事項報告制度;制定出臺《司法局編外聘用人員管理辦法》,有效加強對編外聘用人員工作、請假、調資等方面的管理。
2.全面落實巡視巡察問題整改。以省委巡視、縣委巡察和縣人大履職評議為契機,針對省委巡視反饋的1個問題,新制定制度20項,修改完善制度3項;針對縣委巡察反饋的16個問題,新制定制度8項,修改完善制度11項。
3.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堅持每周2次夜學,認真學習、四中全會精神,學習“一書一章”。組織開展以“循足跡?悟初心”“勇擔當?促發展”“講政治?守規矩”為主題的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學習會3次,形成《深挖司法行政部門潛力,在服務中心上有大作為》等調研報告5篇。召開民主懇談會,開門納諫,共征集到加強基層基礎建設等意見建議7條。積極參加全縣“初心?擔當?使命”主題微黨課交流評比、主題黨日微視頻大賽、“美麗情懷”先進事跡宣講等。《打造法治營商模式,全力破解“兩抓年”企業難題》獲評機關“兩抓年”先鋒案例;《強服務、擔使命,鍛造司法行政鐵軍》獲評“砥礪初心強使命,擔當報國我先行”主題黨日優秀案例三等獎;“不忘初心跟黨走牢記使命勇擔當”主題演講比賽獲二等獎。
4.加強黨性修養,服務中心工作。組織機關支部赴余姚四明山、中共委舊址參觀學習,開展“砥礪初心強使命擔當報國我先行”等主題黨日活動11次。組織全體黨員干部服務重點工程朱溪水庫工程建設指揮部,開展送法下鄉,服務庫區群眾。
5.大力加強法律服務行業黨建。全縣共有3家律所黨支部,2家法律服務所黨支部。開展執業律師宣誓、實境課堂教育等具有行業特色的教育活動,專題學習10余次,參加培訓80余人次。清查全縣黨員律師的組織情況,完成“口袋黨員”清理,理順因轉所等引發的組織關系混亂問題,幫助7家律所將黨建工作納入律所章程和合伙人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