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區市場監督管理工作要點,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食品監管。1.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做好對企業質量負責人培訓考核工作。2.完成食品分公司、馬家麥坊食品有限公司、石藥集團新諾威制藥股份有限公司、食品有限公司4家企業HACCP等先進管理體系換證工作,實現規模以上食品生產企業建立HACCP等先進管理體系完成率達100%。3.年底全區創建“百千萬”食品超市(店)示范店達到100家,完成創建任務。4.在抓好后續監管和提升推廣基礎上,推行品質食品專區(專柜)+超市模式,完成北國超市驗收達標。5.實現學校、幼兒園食堂“明廚亮灶+互聯網”全覆蓋,餐飲單位“明廚亮灶”繼續實現全覆蓋、“清潔廚房”達到92%以上,大型連鎖餐飲企業、中央廚房和集中用餐配送單位量化等級全部達到良好(B級)以上。
二、藥械監管。1.做好世界衛生組織對我國疫苗國家監管體系評估區縣級市場監管板塊的各項迎查準備工作。2.開展非法渠道購銷藥品專項整治行動,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用藥安全。3.開展中藥飲片經營專項整治,中藥飲片專營企業監督檢查覆蓋率要達到100%;零售經營企業檢查覆蓋率20%以上。4.開展醫療器械“合規行動”專項整治活動,醫療器械經營單位檢查覆蓋率100%。5.深入開展化妝品經營環節專項整治,做好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和培訓宣傳工作推動化妝品監管工作全面提升。6.繼續做好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不良反應/事件的監測工作。在全市爭先進位。7.按《疫苗儲存和運輸管理規范(2017年版)》要求,完成轄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接種單位的疫苗質量全覆蓋監督檢查。
三、特種設備監管。1.以公眾聚集場所的特種設備、危險化學品相關特種設備、流動作業和吊運熔融金屬起重機械、廠內專用機動車輛為重點,開展集中整治行動。2.全面提升“雙控”機制建設水平,開展“回頭看”活動,10月底前完成“雙控”機制建設的確認工作。3.做好物流園區內叉車和快開門壓力容器隱患排查治理,力爭90%以上工業管道使用單位、100%危險化學品企業完成整治。4.鞏固深化氣瓶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成果,確保液化氣瓶信息化監管率達到100%。
四、強化綜合執法。1.嚴格規范行政執法程序,提升執法效能。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對立案、調查、強制措施、罰沒物資管理等執法流程實現規范管理,每半年對各執法單位進行一次檢查評比。2.農資質量抽檢完成市局安排批次;成品油、車用尿素抽檢實現品種和站點100%全覆蓋;藥品抽檢全年度不低于25個批次。3.深入開展打擊傳銷活動,鞏固全年無傳銷戰果,年末嚴厲打擊傳銷工作繼續保持優秀等次。4.年內向市局推薦“守合同、重信用”單位不低于2家。5.建立抽檢后處理案件檢查制度,對后處理案件進行全程監督檢查,確保抽檢事項后處置到位。6.持續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強化對銷售劣質散煤行為打擊力度,鞏固劣質散煤管控成果,實現散煤“零輸入”,全年對對鄉鎮散煤收繳工作督導不少于4次;杜絕殯葬門市非法銷售鞭炮行為。7.加強對野生動物及活禽交易管理。全區杜絕活禽現場宰殺和非法交易、食用野生動物行為。8.加強價格監管。加強對涉及民生的“米袋子”“菜籃子”等重點商品價格監管,依托各監管所在各鄉鎮確定一家綜合商超開展日用商品價格監測活動。
五、廣告監管。依法加強對違法廣告主的查處和管控力度,從源頭凈化廣告市場環境,持續加大醫療、藥品、保健食品等關乎民生的重點領域廣告監管力度。
六、促進知識產權保護、運用、服務。1.認真落實《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嚴厲打擊商標、專利、地理標志侵權假冒違法行為。2.開展地理標志區域品牌培育,加強商標注冊指導,培育地理標志證明商標1件。
七、信用監管。1.牽頭做好處理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取得企業登記工作,確保不引起上訪,不出現負面報道。2.6月20日前內資企業、農專社年報率達到93%,個體工商戶年報率達到90%以上。3.做好“雙隨機、一公開”工作,7月至8月組織開展一次由多部門進行的雙隨機聯合抽查。牽頭組織好5次內部聯合抽查,同時牽頭組織好10次省市組織的內部聯合抽查。4.開展投資類公司風險排查工作。5.繼續開展查處無照經營行為,全年確保不發生因無照生產經營發生的安全事故。
八、維護消費者權益。1.深入開展放心消費創建活動,實現消費環節市場、商超、餐飲、景區、服務場所、電商平臺和網店的全覆蓋。2.引導線下實體店實行無理由退貨承諾,參加創建的大型商場超市線下無理由退貨公開承諾單位比例達到75%以上。3.完善消費者舉報投訴機制,會同相關部門加大對服務領域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力度。4.嚴厲查處電子商務平臺不履行主體責任義務等問題。5.加大網絡交易違法線索排查力度,開展網絡交易查辦案件指導工作。
九、扎實推進質量基礎建設。1.實施質量提升工程,助推高質量發展。以11個專項行動為抓手,協調督促各部門如期高質完成各項目標任務。2.在企業中推行首席質量官制度,推動企業質量管理水平提檔升級。3.抓好品牌建設,組織好省市政府質量獎申報工作,完善中國質量獎、省質量獎、市政府質量獎培育梯隊名單,做好對口幫扶。
十、扎實推進產品質量監管。1.明確重點品種、關鍵指標,以不合格產品檢出率作為評價標準,加強電線電纜、洗滌用品和化肥等生產領域產品質量監督抽查。2.加大校園周邊商超、城鄉結合部、農村集貿市場等流通領域產品監督抽查頻次,防范消費品質量安全風險。3.聚焦“衣學住行購”,重點開展兒童服裝、校服、絮棉制品,學生用品及智力玩具,再加工纖維生產企業的監督抽?,不斷提升產品質量水平。
十一、扎實推進標準化戰略。1.圍繞重點領域積極參與市地方標準的制修訂,引導新一代信息技術、裝備制造等產業主持、參與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制修訂.2.持續開展“百城千業萬企”對標達標提升行動,積極培育企業標準“領跑者”。3.開展“誠信計量承諾單位”培育創建活動。4.開展加油機、日用衡器計量專項治理;5.鞏固檢驗檢測行業“全覆蓋”專項整治成果,對建材、機動車等重點領域監督檢查比例不低于30%,其他領域不低于15%,實施監管部門與認證機構聯查,依法查處認證違法行為。
十二、強化基層建設執行力。深入推進基層建設提升工程,推動人財物向基層傾斜,加大執法裝備配備力度,改善基層辦公條件。爭取區委區政府支持,扎實推進基層建設各項工作落實,確保年底前70%基層單位達標。
十三、加強黨的建設。1.堅持基層黨支部“”制度和主題黨日活動,切實加強黨員活動陣地建設。2.持續加強干部選拔培養。要將在工作中表現突出,有擔當、講奉獻、有作為的黨員干部重點使用、破格提拔,在全系統營造干事光榮、有為有位的良好政治生態。3.持續加強工作紀律和作風督查工作,堅持一周一檢查,一周一通報,發揮效能通報的導向作用,堅持結果公開,完善獎懲,形成制度,長期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