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應急管理局工作總結及工作思路,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2019年工作開展情況
(一)恪盡職守,牢牢把住安全生產基本面。一是抓安全生產巡查促責任落實。在順利完成今年市對縣四輪安全生產巡查迎檢工作的同時,縣安委辦抽選了13個部門24名干部組成6個巡查組對17個鄉鎮和7個重點部門的的安全生產巡查,巡查發現問題共92項,并全部整改。通過安全生產巡查,推進鄉鎮屬地領導責任、部門監管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有效落實。二是抓重點領域整治促風險管控。聚焦全縣安全生產工作重點部位和薄弱環節,組織開展消防安全、危化品、道路交通、城鄉危舊房、地質災害、建筑施工、旅游安全、城市安全等八大攻堅戰,有效防范事故發生。今年全縣共排查各類隱患12485項,完成整改12276項,整改率98.32%。查處生產安全違法行為31起,行政處罰11起,行政拘留20人,收繳罰款12.5萬元。三是抓校地合作項目促服務提升。與浙江安防職業技術學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書,共同開展應急管理領域三年行動計劃,共建文成應急管理與安全生產人才培養基地,在兩個工業重鎮(巨嶼鎮、百丈?鎮)建立安全生產技術服務驛站,組織30多名安全生產專業的教師與學生團隊已進駐園區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排查和安全知識宣傳服務,受到園區企業的好評。
(二)快速反應,提升應急救援能力。全年共舉辦消防、自然災害、衛生急救等應急演練48次,有效提高了應對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組織協調參與了?口兒童落水搜救和巖門大峽谷營救被困17名驢友事件等搶險救援行動13次。加強督查,有效控制森林火災發生,全年共發生森林火警火災62起,同比下降28%,我局培育的雷霆救援隊列入全省100家重點社會救援組織。
(三)防減并重,全面提升防災減災水平。牽頭對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自然災害類、安全生產類專項應急預案進行修編,協調有關部門和單位對38項專項預案、部門預案進行修編。投入400余萬元新建成通過驗收避災安置場所21個。提前完成省、市避災安置場所規范建設任務74個,目前可投入使用的避災安置場所327個,可容納避災安置人員34500人。正在翻建一個600平方米縣級搶險救援物資倉庫,采購127種500萬元的救災及搶險物資的儲備(其中300萬物資已到位,200萬元物資正在采購中)。對行政村調整后的村防洪形勢圖進行更新,按照“網格化、清單式”管理和定格、定人、定責的要求,落實了3560名防汛防臺責任人。
(四)廣泛宣傳,提升干部群眾安全意識。以“防風險、除隱患、遏事故”為主題,深入開展全國第十八個安全生產月和“安全生產萬里行”以及防災減災日宣傳等各類安全宣傳活動;舉辦“文成講壇”-應急管理專題,邀請專家給縣委理論中心組成員,各鄉鎮、部門、重點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分管負責人共200余人上《提升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課;在農村文化禮堂開展安全生產文藝節目演出32場次;聯合26個部門在縣時代廣場開展安全知識現場咨詢日活動,深入宣傳安全生產、交通安全、衛生安全、防汛減災安全等方面的知識,指導全縣各鄉鎮同步開展了安全生產月現場咨詢日活動,營造濃厚的安全生產氛圍。組織參加全市安全生產“七進七賽”活動,獲得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優秀獎2項。
二、2020年工作思路
縣應急管理工作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健全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提升事故防控能力,加快應急管理體系、應急能力現代化建設步伐,為全縣經濟社會良好有序發展保駕護航。
(一)巡查督導,推動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和管理制度,將過程性指導和督查結果納入年終考核內容,解決安全生產“上熱下冷”基礎薄弱問題。一是縣委巡察。將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情況列入縣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的巡察內容,對鄉鎮、部門黨政領導干部在落實《地方黨政領導安全生產責任制規定》情況進行巡查。二是縣安委辦巡查。抽調安委會成員單位組成巡查組,每季度對各鄉鎮和重點部門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防汛防臺、森林防火等工作進行巡查,打好督查、警示、約談、通報、掛牌等“組合拳”,確保各項責任落實落到位。三是領導班子帶隊查。由局領導班子帶隊,每月對各鄉鎮的階段性工作進行“四不兩直”(“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層、直插現場”)的督查指導,推進工作落實。
(二)保持高壓,深入開展安全生產集中整治。認真吸取嘉興海寧“12•3”污水罐體坍塌事故和江蘇響水“3•21”慘痛教訓,深入開展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集中整治,要求各鄉鎮、行業監管部門督促企業建立任務清單、責任清單和整改清單,對安全隱患排查整治進行閉環管理,推動鄉鎮屬地責任、行業監管責任、企業主體責任落實到位。繼續深化校地合作,通過巨嶼、百丈?兩個鄉鎮的安全生產服務驛站對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較大危險因素辨識管控和雙重預防機制建設等方面進行檢查和服務,推廣安全生產互助聯盟管理模式,提升安全生產共治共享水平。
(三)夯實基礎,提升應急管理體系建設。一是構建完善預案體系。制定2020年應急預案體系建設和預案修訂演練方案,指導推進各鄉鎮、各部門抓好各類預案制訂和修訂工作。積極開展災害事故應急演練,確保預案有效實施。二是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統籌抓好專業救援隊伍和社會應急力量建設,構建縣級以消防救援大隊、武警部隊、縣人武部預備役為主要應急搶險力量、鄉鎮級建設“三合一”(消防、森林防火、防汛防臺)應急隊伍、村級由村干部和骨干村民組成應急小分隊,加強在巨嶼和百丈?兩個工業園區建設應急救援隊伍,有效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救援工作。三是提升應急救援能力。定期組織開展應急演練和技術比武,提升應急救援隊伍專業化水平。推動建設“縣應急指揮中心”,配置應急指揮車輛,確保運行順暢。建設應急廣播系統,擴大終端覆蓋面,完成全縣行政村全覆蓋,切實提升應急預警及指揮決策能力。四是加強應急救援保障。積極探索推進鄉鎮應急管理能力標準化建設,把安全生產、防汛抗旱、防災減災等工作納入基層治理四平臺建設方面的內容,發揮出基層治理四平臺“早預警、早處置”的作用。加強避災安置點規范化建設和管理,在功能分區、標識標牌設置、物資儲備要求、消防安全管理等方面做到了標準統一,規范有序,最大限度地滿足基層防災減災的需要。
(四)多措并舉,全面加強安全生產宣傳教育。一是在主題宣傳上著力。結合“安全生產月”、“安全生產萬里行”、防災減災日、防汛防臺日等各項活動,全面提升全民安全應急和避災自救能力。二是在培訓廣度上著力。和縣移動公司合作開發文成應急管理云平臺,使一般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企業員工以及普通的群眾都可以使用手機接受安全知識培訓,真正發揮安全培訓在減少和預防事故傷害上的保障作用。三是在宣傳載體上發力。充分利用農村文化禮堂和避災安置場所兩大宣傳陣地,開展安全宣傳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五進活動”,開展安全生產和防災減災文藝演出、“應急知識”主題宣講、“我上一堂安全課”等活動。同時對縣中小學生實踐基地安全教育體驗館進行提升,讓更多的學生和群眾能夠免費接受安全體驗,擴大安全教育的覆蓋面。四是在教育管理上著力。認真落實監督檢查和教育管理,將企業從業人員的培訓情況和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安全資質持證情況納入必查范圍,督促企業在開展安全生產宣傳教育的同時,依法落實對本單位從業人員的培訓,依法教育和查處無證上崗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