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匯報,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之年,我局在州級主管部門的具體指導下,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部署,緊緊圍繞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障重要防線,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積極謀劃,重點推進,各項工作成效顯著。
一、工作開展情況
牢固樹立并切實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大力實施生態文明建設戰略,深入實施退耕還林、生態效益補償、天然林保護等國家重點生態工程。全縣森林管護面積279.9萬畝(其中國有林136.2萬畝,集體所有的國家級公益林117.4萬畝,集體所有的省級公益林26.3萬畝)。兌現集體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2120.02萬元;鞏固全縣7.9萬畝退耕還林,兌現退耕還林面積2.9萬畝,資金449.5萬元;投入資金340萬元,精準實施我縣2萬畝森林撫育及2000畝人工造林行動。大力推進生態扶貧,落實生態扶貧資金206.79萬元,全力助推全縣脫貧攻堅工作。投入資金144萬元,在全縣15個鄉鎮179個行政村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選聘生態護林員235人,每人每年發放管護補助費6128元;嚴厲打擊占用林地等涉林違法犯罪,森林火災損失率控制在1‰以內;投入資金91.9萬元,完成林業有害生物普查并順利通過州級驗收,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控制在3‰以內;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目前范圍內四川省生態保護紅線面積1528.53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33.91%;圍繞并實施好“山頂戴帽子、山腰掙票子、山下飽肚子”和“山植樹、路種花”的要求,投資7000余萬元,狠抓高頂山聶呷片區植被恢復工程、三岔河后山植被恢復工程(一期)、g248線新區生態修復工程,巴郎綠化美化工程及干旱半干旱地區生態綜合治理等五個續建項目,加快推進梭坡鄉左比片區城鄉庭院及節點綠化項目、道路綠化工程25公里項目、城市綠化等三個新建項目。狠抓特色林業產業基地建設,投入資金320.24萬元,建設完成林業產業基地13913畝。加大水電、礦山、磚瓦廠、畜禽養殖等領域環境問題整治力度,共清理整頓違法違規建設項目共計80家;深入開展日常執法檢查和專項行動,共出動執法人員215人次,檢查企業102家,責令限期整改6家,行政處罰案件6家,調處群眾投訴7件,配合處理中央轉辦件2起,處理率為100%,結案率在100%;嚴格執行建設項目審批,完成縣級審批項目42個,環評審批按時辦結率達100%。投資75萬元建設邊耳鄉黨嶺牧民定居點污水處理示范工程;完成轄區主要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源每月監測工作;完成轄區內9家企業的危廢申報工作并上報州環境保護局;排污總量控制在目標范圍內,空氣、水的質量明顯提升。根據省、州環保督察組反饋的問題,我局嚴格按照督察組的整改要求,聚焦目標任務壓責任、抓落實,堅持問題導向抓整改、補短板,認真抓好反饋問題整改工作,進一步加大環境保護工作力度,全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戰役。
二、存在的問題
(一)項目建設推進困難。由于林業建設項目季節性強,按照項目基本建設規程,項目下達到完成招投標進場施工要走許多程序,耗費大量時間,往往就錯過造林季節。加之屬于干旱河谷地帶,管護難度極大,苗木成活率及成效難以得到有效保障。
(二)生態修復難度大。由于我縣降雨量少,蒸發量大,是典型的干旱區,造林難度極大,造林時要采取保濕節水措施(容器苗木、保濕膜、澆灌等),而且每年需要進行大量的補栽補植,導致造林成本增大,國家投資天保工程建設的標準遠遠低于實際建設資金。
(三)森林防火形勢嚴峻。我縣地處大渡河干熱河谷,氣溫高,空氣非常干燥,極易發生森林火災,旱季長達7個月,森林防火壓力巨大,林區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撲救林火困難,急需維修現有的林區公路,便于在最短時間內趕赴火災現場實施撲救工作。同時我縣組建的森林防火專業撲火隊由于資金缺乏,不能集中駐訓,增加了對撲火隊伍基本素質的訓練和管理的難度;
(四)野生動物保護管理難度大。近年來,隨著我縣生態環境的改善,野生動物的數量和種群明顯增加,野生動物下山傷人、傷家畜、啃食莊稼的事件時有發生,不但給當地群眾財產造成了損失,也對當地群眾的人身安全構成了威脅。但由于國家目前尚未出臺明確的補償辦法、標準及正常的資金來源,導致在開展野生動物保護宣傳過程中,顯得極其被動。
(五)專業技術人才緊缺。近年來,環保、林業事業發展迅速,由于職工老齡化較嚴重,整體文化基礎較低以及專業技術人才短缺,這些瓶頸仍在嚴重地制約著我縣環保、林業事業的發展,因此,為加強我縣環保、林業人才隊伍建設,優化人才結構,建議引進一批園林專業的優秀高校畢業生充實環林隊伍。
(六)污染防治形勢嚴峻。水環境問題不容樂觀,農村面源污染日趨惡化,鄉鎮小流域污染問題突出,飲用水源保護壓力較大。
(七)產業成片打造難度大。因產業建設起點低,建設面積大,涉及農戶多,投入資金少,資金主要用于購買苗木,肥料等,用于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相對缺乏,和林業其他工程項目建設相比較,單位面積的造林資金投入低,無后期管護資金,故成片打造難度大,行不成規模效益,農戶增收困難。
(八)生態脆弱區域不斷增加。水電、礦山的大力開發,在造成地表生態植被破壞的同時,施工中所產生的巖質邊坡、土質邊坡、棄土和棄渣等擾動可能導致開發區的生態系統退化、生物多樣性喪失、水土流失和地質災害加劇。
三、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我局將深入貫徹落實省、州第十一次黨代會、州環保及林業工作會議精神,切實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實施生態文明建設為統領,突出“國土增綠、生態添景、產業發展、資源保護”四項任務,積極推進大規模綠化全縣“九大行動“,切實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和野生動植物保護,扎實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加大環境監管執法力度,堅決查處環境違法行為,重拳整治工礦企業和水電開發企業污染行為。
(一)推進林業重點工程。以大規模綠化全縣行動為抓手,聚焦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大力實施“山植樹、路種花”重點項目建設;強化續建項目督查,嚴格按照設計要求督促施工方完成問題整改,繼續做好環林工程項目的儲備和申報工作,推進林業產業化工作開展。強化項目資金管理,加快推進自然保護區項目建設,提高自然保護區管理能力。
(二)推進林業脫貧攻堅。按照“山腰掙票子“戰略部署,大力推進林業脫貧攻堅工作,抓好天然林保護和退耕還林工程,繼續依法有效管護全縣集體公益林143.73萬畝和退耕還林成果7.9萬畝;加強林業產業基地的督查工作,積極開展”送科技下鄉“等活動,強化林農果樹培訓,確保林業產業項目見實效;落實生態護林員森林管護工作責任督查,按時兌現管護報酬,開展好新一輪生態護林員的選聘工作,不斷擴大生態護林員的規模。
(三)強化森林資源保護。進一步加強林木林地保護,嚴格控制林木采伐限額。進一步健全保護發展森林資源目標責任制,實行嚴格的林地用途管制和定額管理、林地林木權屬登記等制度,從嚴控制森林資源消耗。繼續加強森林防火工作,確保森林火災損失率控制在1‰以內。進一步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確保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控制在“四率”指標內(即成災率控制在0.3%以下,無公害防治率達到85%以上,測報準確率達到90%以上,種苗產地檢疫率達到100%),狠抓各項工作的落實。進一步加強野生動植物保護,會同森林公安、衛生、工商等部門,形成常態化的檢查機制,并通過各類專項行動,嚴厲打擊無證販運、銷售野生陸生動物違法犯罪行為。
(四)強化環保督查力度。扎實做好“12369”等信訪案件的辦理工作,堅持環境信訪、電話舉報、執法巡查等方式,狠抓環保執法,及時發現、查處違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