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全縣復工復產情況調研報告,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根據縣政府工作安排,2020年2月20—21日,縣政府辦會同縣發改委、工信局分組對全縣工業工業、重點項目、春耕備耕、商貿流通領域復工復產情況,開展了實地調研和問卷調查。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總體情況
(一)重點企業復工復產方面
截止2月23日,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152家,已復工134家,復工率88.2%,人員返崗率66.2%,產能恢復率68%。立訊智造、協訊電子、博碩科技等重點企業在復工復產過程中按照疫情防控方案,嚴格落實防控措施,積極儲備疫情防控物資,企業上下游原材料供給充足、交通物流暢通、資金運行情況良好,呈現產銷兩旺的良好勢頭。
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1.疫情防控準備充分。復工企業思想上高度重視,做好了各項準備,大多都做到“三個有”:有防控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確保職責明確,責任到人;有必要的物資儲備,比如測溫槍、體溫表、口罩、消毒液等;在集體宿舍和廠區設有臨時隔離點,以備急用。目前,復工企業都建立了完備的防控體系,共儲備口罩27萬多只(企業自備22萬只,政府撥5萬只)、體溫槍240多只、酒精和消毒液1000余瓶,以及隔離房60多間。
2.防疫要求落實到位。復工企業按照“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防控原則,嚴格落實相關防控措施。一方面,嚴把“入口關”,按照“零風險、零病例”要求,分批、有序組織員工返崗,疫情嚴重地區籍員工不得返崗,對廠區進出人員進行實名登記和體溫檢測,防止外來感染源進入。另一方面,落實“管理關”,嚴格執行復工方案,推行廠區至少每天進行1次消毒、員工每天2次體溫測量、用餐分3批次錯開的“123”防疫管理工作模式。
3.企業運行勢頭良好。面對疫情,復工企業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按照“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的工作思路,統籌推進復工復產。采取加快新產品研發、加班彌補損失、靈活線上辦公等措施,積極推進產能恢復。目前,園區產值億元以上項目共74個,已復工50個,復工率達67.6%,人員返崗率達55%;產值20億元以上項目共3個,已復工3個,復工率達100%,人員返崗率達56.2%。
(二)重大項目復工開工方面
全縣資質等級建筑業企業共50家,已復工12家,復工率24%,人員返崗率13.6%。全縣投資億元以上項目共17個,已復工9個,復工率52.9%,人員返崗率45.2%。其中,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共4個,已復工3個,復工率75%,人員返崗率49.7%;投資20億元以上項目共3個,已復工2個,復工率66.7%,人員返崗率51.2%。
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1.起步快。高塘堤除險加固工程、怡心花苑(二期)、豐穗佳苑(幸福家苑二期)、商會大廈、工人文化宮(含縣婦女兒童服務中心)、廣場龍湖改造最美岸線、城區防洪排澇路堤結合及禾河濱江休閑綠廊、君山湖濕地公園及立訊產業園周邊道路網架、吉州窯國家5A級景區創建、吉州窯陶瓷文化產業創意園等項目均陸續復工;立景創新科技(一期)項目已有60名管理人員到崗,2月23日起逐步復工,3月初全面復工;億都項目管理人員陸續到崗,籌備復工前期工作。
2.防控嚴。項目施工單位均制定疫情防控方案,配備一次性醫用口罩、手持式體溫計、消毒液等防疫藥品和防疫物資;在出入口設置門禁和體溫監測點,做好信息登記;專人消殺,配發口罩,錯時、分散就餐;暫緩疫情嚴重地區員工返崗時間。商會大廈、工人文化宮項目制定防疫宣傳欄和知識手冊,立景創新科技(一期)項目員工分批次到崗并全部觀察3天。
3.幫扶實。各單位主動作為,積極幫助企業做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一是對事關國計民生的急需物資生產資質或相關許可辦理、企業登記、投資項目、工程建設、不動產登記等事項,開通一站式審批綠色通道,依托“贛服通”實現“掌上辦”,共辦理2639件。二是自然資源局、林業局、財政局積極作為,全力保障土地、林地、資金等要素。曙光路108.8畝、城北新區教育片區規劃及中學建設項目231.7畝調規等待省自然資源廳批復;鳳凰至錦源公路265畝(一標段156畝,二標段109畝)、城南大企業組團項目49.87畝左右正在進行報批工作。高塘堤除險加固,凍坑村、族塘村整村搬遷,桐坪至永陽公路,鳳鳴大道,省道314至天福服務區公路等項目林地指標均已解決,共663.4畝。縣財政局對疫情防控相關的物資采購工作開通綠色通道;幫助11戶企業上報7800萬元融資需求;籌措600余萬元用于企業穩崗和促進就業各項補貼資金。
(三)春耕備耕方面
縣農資公司、2家復合肥生產企業、4家農資批發商均已復工;重點農業企業共25家,已復工24家,復工率96%;扶貧合作社共208家,已復工188家,復工率90.4%。
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1.農資供應總體充足。我縣3月中下旬將進入春耕高峰期,從縣農資公司、經銷商了解到的情況來看,種子庫存量435噸,占早稻種子的需求量77.1%,加上農戶自備種子1100噸左右,種子足夠用于早稻生產。農藥庫存量130噸、復合肥庫存量8500噸,均較去年減少10%左右,農膜庫存量基本與去年持平。被調研種糧大戶的農機耕作服務也已預定好,農機投入基本可以滿足需求。
2.種植戶積極樂觀。受調研的種植大戶對今年的春耕工作持積極樂觀的態度,雖然受疫情影響,大部分村莊目前還處于封閉狀態,但他們均反映今年基本要到3月15日左右才開始進行田地翻耕,春耕所需的種子、化肥等農資產品已準備充足,農機具也已聯系好,如果在春耕前能保障道路通暢,他們的春耕工作將不會受到影響,今年均不打算減少種植面積。
3.“菜籃子”穩定供應。全縣生豬復產增養情況良好,養殖企業都在通過增加和更新種豬群等措施來復產增養。目前蔬菜供應充足,規模以上蔬菜基地的蔬菜通過進入超市或與電商合作“線上下單、線下配送”等多渠道銷售模式,有效保障蔬菜供應穩定蔬菜價格,如圣大農業、神仙農場、勐龍果園等蔬菜種植基地在疫情期間加大新鮮蔬菜供應。鍋豐米業、永祥米業、奕方公司等農產品加工企業已復工,鍋豐米業有限公司日產大米240噸,產能恢復80%,現有庫存3000—4000噸。
(四)商貿流通方面
全縣重點服務業企業共113家,已復工65家,復工率56.6%,人員返崗率54.9%,其中:限額以上批零住餐企業共65家,已復工32家,復工率49.2%,人員返崗率60.3%;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共48家,已復工33家,復工率68.8%,人員返崗率42.1%。
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1.防控措施到位。所有員工均佩戴口罩上崗,做好自我防護;每日上崗前,員工進行體溫檢測,做好員工健康狀況監測及登記。在商場入口處,安排專人對顧客進行體溫測量,顧客佩戴口罩才能進入;對能接觸到的區域,如出入簾、購物車、自動扶梯、收銀臺等地方進行全面消殺。
2.物流企業復工較快。全縣規模以上物流企業21家,已復工11家,其余大部分正在辦理復工手續。企業物料運輸、快遞等各類物流公司逐步復工復產,目前返崗員工基本能滿足運輸需要。
3.商貿市場活躍度低。除滿足居民基本生活的超市外,一般商貿企業客流量小、營業時間縮短,年前儲備的貨物積壓滯銷,業務收入大幅下降。以縣大不同時尚百貨為例,目前日營業額僅為往年同期的10%左右,服裝庫存為往年同期的5倍。
二、主要舉措
一是下好聯動幫扶“先手棋”。及時下發《縣工業企業疫情防控工作方案》《關于印發疫情防控期間企業復工報備復核有關表格及任務分工的通知》等文件,明確園區內和園區外企業復工工作分別由高新區、工信局包干負責,成立督查組全面督查企業復工落實情況,重大項目復工開工情況實行“日調度”制度。縣工信局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對全縣19個鄉鎮和園區外的規上企業實施分片包干,落實企業組織領導,督促成立企業主要負責人牽頭的防控領導小組,將措施細化到車間、班組,責任到人。高塘堤除險加固項目成立了專門疫情防控小組,為項目復工開工提供后勤保障。
二是用活助企復產“工具箱”。一方面,用好“一張圖”助力員工返崗。對近期允許返崗的本市籍員工通過手機掃碼出具通信運營商提供的個人行動軌跡圖,采集員工前14天行程及密切接觸人員健康狀況,建立復工人員信息臺賬,全員核查返崗員工返程行程。另一方面,辦好“一張表”助力企業復產。積極運用“贛服通”平臺收集復工備案申請,縣行政服務中心安排1名管理員專門負責登錄后臺,及時就企業復工備案申請并轉相關部門第一時間受理。
三是織密返崗管控“安全網”。高新區協助企業逐一制定復工復產工作方案,落實企業組織領導、復工準備、封閉管理、物質儲備、員工宣教等措施;建立復工人員信息臺賬,全員核查返崗員工返程行程;全面排查企業湖北籍員工情況(897人其中返鄉389人),落實返鄉湖北籍員工回流返崗管控,對落實不力的進行責任追究;復工前全員體溫測驗篩查,對異常者采取隔離措施;對車間、辦公樓、食堂、衛生間、宿舍、走道等公共場所全面消殺;全面檢測檢修設備,確保安全生產。高塘堤除險加固項目強化現場防控,所有進場的100多輛工程運輸車司機全程封閉不離車,盒飯、票據均用竹竿傳遞,避免人員直接接觸。立景創新科技項目制定了科學有序的返崗計劃,分批次、分地區逐步返崗,建立員工信息臺賬,排查復工返崗人員兩周內往來史、接觸史,返工后觀察3天,鼓勵外地員工包車返崗,并提供適當交通補助。商會大廈項目印制了《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預防宣傳折頁》供復工人員查閱學習。
四是保障交通先行“大動脈”。根據省指揮部第12號令要求,我縣迅速做好生活必需品企業運輸車輛通行證制作、發放與管理工作,了縣指揮部第8號令,對縣內符合復工報備的企業和人員合理流動,統一制作、快速發放車輛通行證,在經過必要的免費消殺后立即放行,保障疫情期間我縣生活必需品和醫療防疫用品等物質充足,確保農業生產、重大項目、重要企業等正常生產運行,巡護搶修和生產人員正常通行。立訊智造等重點企業對符合條件的員工,以鄉鎮為單位由公司組織專車點對點接入廠區上崗,加速員工返崗復工。
三、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是防控保障“緊平衡”。口罩緊缺已成為企業復工復產的一大“障礙”。據統計,目前企業在崗員工4萬余人,現有口罩庫存僅27萬只,基本滿足7天用量,處于緊張狀態。重點企業如立訊智造、協訊電子、博碩科技均屬勞動密集型企業,口罩缺口問題尤為明顯,僅立訊智造每日口罩消耗量就達3萬只,而目前市場上卻處于“一罩難求”的困境。企業自籌的口罩價格大都在4.5元左右,對于在崗員工多的企業,每日口罩經費就得十多萬元,復工成本大大增加。重大項目中的亮化、綠化工程,由于施工人員少、工作時間短,存在集中用餐現象。多數施工單位的員工宿舍12—20平方米,人員在4—8人,宿舍疫情防控難度加大。
二是協同聯動有差距。多數項目主抓單位在2月20日前召開了開工復工調度會,明確要求2月22日前實現復工。少數單位復工要求傳達較慢,復工工作安排在2月23日以后。個別施工單位較為謹慎,如中通快遞贛中智能科技電商快遞產業園項目甲方代表已進場,但施工單位60%以上的員工為外省,為杜絕隱患,施工單位定于2月25日商定復工計劃,2月30日視全國、全省情況實施。混凝土攪拌站上游材料運輸需時間,攪拌站于2月23日開工,導致某些項目只能進行前期清表、平整等工作。個別項目(如商會大廈)的建造師(項目經理)、技術負責人、五大員等主要管理人員在疫區未及時返崗,存在施工安全隱患。個別通過掛靠投標企業資質中標的施工單位,對防疫工作的重視程度、防疫物資儲備、防控措施細節等方面還有短板。
三是企業用工缺口大。一方面,原有員工返崗率不高,外省員工、特別是疫情嚴重地區的員工暫無法返崗,如誼盛電子一部分員工來自福建、山東、湖北等地,在疫情防控期間難以返崗,影響產能恢復。另一方面,新員工入職人數較少,務工人員出于安全考慮,大多還處于觀望狀態,企業的現場和線上招聘等手段成效不明顯,如力萊新能源公司缺工上百人,去年至今只招到1個員工,立訊智造缺工2.9萬人,目前只招到2500余人,缺工問題成為制約企業全面復工復產、滿產能生產的主要瓶頸。
四是部分企業產銷難。一方面,產品賣不出、融資困難。部分企業庫存產品銷不出去,貨物占用大,資金周轉困難,銀行貸款對接不暢,目前高新區共收集到40戶企業的貸款需求共6.3億元,許多企業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著資金需求。圣大農業目前日產蔬菜約3000斤,本地僅能銷售約2000斤,剩余的全爛掉。由于活禽市場未開放,溫氏畜禽有限公司目前成品雞壓欄45萬羽左右,本地基本滯銷,只能每天銷往廣東5萬羽左右。另一方面,產能跟不上、訂單減少。如立訊智造,目前在崗員工30124人,人員返崗率達55%,產能恢復65%,預計1-2月產值50億元,與企業預期60億元目標,存在較大差距。受產能影響,蘋果公司已相應減少企業40%訂單,對企業發展不利。
五是交通運輸有阻斷。全國、全省各地執行道路管制、放行力度不一,部分村(組)仍然存在不予放行現象,一定程度阻斷生產資料運輸通道、員工返崗通道。近期全國范圍內對尿素的需求將迎來高峰期,鐵路等運輸部門運力將承壓,尿素以及其他后期需要省外調運的農用物資存在無法及時到貨風險。同時,部分村莊道路阻斷,運輸車輛難以抵達農戶家中,農用物資和農產品運輸不暢通。比如,溫氏畜禽有限公司反映,敦厚、永陽、安塘、梅塘、橫江、永和等地部分村莊禁止車輛進出,導致16戶合作養殖戶的成品雞不能外運銷售,還有個別鄉鎮的村莊禁止養殖管理人員進入。
四、下一步工作建議
一是防控意識再繃緊。目前,疫情防控的拐點仍未到來,必須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厭戰情緒、僥幸心理和松勁心態。隨著各重大項目穩步復工建設,為應對施工企業返崗外來人員多、復工后人員集中等情況,各相關單位應采取線上線下的宣傳模式加大宣傳力度,把疫情防控知識、宣傳手冊、宣傳標語等,發放到每個項目施工現場、每個施工人員手中,做到不漏一企、不漏一人。
二是“毛細血管”再暢通。全力保障鄉道村路等“毛細血管”路網順暢通行,確保項目建設、農業生產等所需物資材料運得進,打通人流、物流“堵點”,暢通“最后一公里”。嚴禁阻斷省道、縣道等干線公路,已違法違規設置的要堅決撤除,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對擅自阻斷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干擾公路運輸正常秩序的,要盡快糾偏、步入正軌。
三是穩崗幫扶再精準。健全網絡招工渠道,組織網絡招聘活動,加大線上崗位投放力度,對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員工開展線上培訓。在加大縣內、市內招聘工作力度的同時,積極與疫情穩定的勞務輸出大省對接,及時將符合條件的意向務工人員專車點對點接入廠區上崗。對于建造師(項目經理)、技術負責人、五大員等主要管理人員因疫情原因確實不能及時返崗的項目,要督促其采用信息化手段對項目施工進行遠程指導,對于存在施工安全風險或重大結構施工的,應緩期施工,確保項目施工安全。
四是要素保障再加力。一方面加強防控物資保障。以企業自籌為主,發揮工信、衛健、發改、商務、市監等部門優勢,及時反饋市場相關信息,拓寬企業向市場購買防疫物資渠道。進一步加大呼吁社會捐贈力度,繼續發動愛心企業、熱心市民對防疫物資緊缺的企業予以幫助;對于確實困難的企業,幫扶單位要加強與上級防疫物資調配部門的溝通協調,積極爭取配額。另一方面要保障原材料供應。采取切實措施,推動砂、石、水泥、混凝土等生產企業優先復工復產,對急需用料的項目優先進行供應,保障項目建設進度。
五是政策“紅包”再升級。聚力推動產業鏈各環節協同復工復產,嚴格落實疫情期間縣領導掛點幫扶企業機制,掛點縣級領導要敢打頭陣、真幫實扶,積極主動對復工企業實行全過程推進與督促,對企業生產過程中面臨的困境與問題,積極主動對接、及時拍板決策、迅速協調解決,做到主要精力向企業集中、工作重心向企業傾斜。積極宣傳并落實《關于應對疫情影響支持企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利好政策,力促政策紅利充分釋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適時出臺疫情期間企業招工補貼政策,在用工補助、社保扶持等方面給予企業幫扶,幫助企業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