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尿液常規檢驗質量控制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健康體檢者、住院患者及門診患者尿液標本5000份作為研究資料。門診尿液標本1400份,健康體檢者3100份,住院患者尿液標本500份。所取標本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本組5000份尿液標本進行分析,統計其中不合格標本數,計算門診標本、健康體檢者標本及住院患者尿液標本不合格所占比例。總結標本不合格原因。
1.3不合格標本判定標準
①標本量不足:標本量<10ml,判定為標本量不足;②標本采集時間不當:標本采集前患者劇烈運動與大量飲水,受檢者服用對尿檢存在影響的藥物及食物;③標本污染:標本中混有經血、精液、糞便、煙灰等;④所用容器不合格:容器材料與尿液會發生反應,容器不潔凈干燥、容器為不透明體;⑤標本標記模糊:標記不清楚,條碼單脫落;⑥送檢超時:尿液標本留取至檢驗時間≥2h,或冷藏標本6h后送檢。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標本不合率分布
本組5000例尿液標本中,不合格標本為100例(2.00%),其中58例為門診尿液標本,不合格率為1.16%;17例健康體檢者尿液標本,不合格率為0.34%;25例為住院患者尿液標本,不合格率為0.50%。門診患者尿液標本檢驗不合格率顯著高于住院患者與健康體檢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尿液標本不合格原因分析
經統計分析,導致本組100份尿液標本不合格原因主要為標本標記模糊35.00%,標本污染23.00%,標本量不足19.00%,其他原因還包括標本采集時間不當、送檢超時、容器不合格等。
3討論
尿液常規檢驗是臨床最常用、最簡單快捷的生化檢驗項目,但因尿常規檢驗之前所進行的操作步驟較多,如標本采集、留取及運送等,經手人員過多,對標本檢驗合格率提出了嚴格的要求。為確保實驗室有效地實施臨床工作,必須加強標本質量管理,對正確合格的標本進行檢驗,從而對疾病的診斷、治療、評估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
3.1尿液常規檢驗分析前質量控制
為減少分析過程的誤差,提高標本檢驗準確率,必須嚴格按照下列標準進行標本檢驗,確保臨床工作順利開展。①申請檢驗項目:詳細填寫尿液檢驗申請表。醫護人員應向告知患者相關檢驗流程。②標本采集:防止標本污染,所有尿液標本必須保證2h內送檢。③標本采集后:將標識貼在容器外壁上,同時標注日期、時間。
3.2加強質量控制的相關措施
醫院應加強醫護人員的培訓工作,包括標本采集、留取、送檢知識,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操作。尿液標本采集后由專人進行審核,拒絕收取不合格標本,對標本量少、送檢>2h、標記不清、轉運條件不當、容器破損的標本,應拒絕收取,并詳細記錄。
作者:王文哲 單位:盛京醫院遼東灣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