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土木工程專業一流人才培養體系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為了實現國家建設“雙一流”大學的宏偉目標,為了培養出土木建筑工程專業一流人才,需結合時代需求和當代大學生畢業需求對高校培養體系進行研究,本文從培養目標,培養模式,創新方法與實踐教育幾方面入手,提出改革意見,響應國家與市場要求,以求培養出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
關鍵詞:雙一流;土木工程;培養體系;人才
“雙一流”建設是一項以提高國際競爭力和我國綜合實力為目的的國家戰略,堅持“雙一流”旨在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堅持新中國成立以來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最終實現培養出更多更加優良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的目標,讓高素質人才與現代化社會相互促進[1]。土木工程專業是為培養一群具備從事土木建設項目規劃,設計及研發,施工到管理能力的高技術人才而設立的。自21世紀以來,樓房大廈崛起,水利、公路,隧道和橋梁等興建。這些現象和趨勢都在提醒我們人才的培養需跟上時代的腳步[2]。在“雙一流”的建設背景下,土木工程作為專業人才培養的大專業,作為一流學科之一,對于人才培養體系的研究和改革處于不斷探索狀態,并隨著國家對專業目錄的調整,時代和市場對土木工程專業人才要求的變化,力圖制定出更加合適的土木工程大類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體系[1]。
一、優化人才培養目標
土木建筑工程專業一流人才是為培養出滿足社會生產力與社會市場需求的復合型人才,更具體地說,即培養出“會設計,能施工,懂管理,強體魄,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3]。人才的“才”首先體現在具有過硬的專業知識上,具有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將其融會貫通于實踐中。其次,能力是決定一個人是否能將知識運用起來的因素之一,現代社會的進步和各種工程事故又要求我們對書本內容進行調整。了解和掌握往往與運用存在偏差,應用于土木建筑行業中,即要求其具有設計,選擇施工方案,進行項目管理監控,對工程質量事故處理等能力。而人才的“人”,主要體現在健康的身體素質和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身體素質是根基,只有身體素質過關才能正常的進行日常生活和工作活動。良好的身體狀態可以維持良好的心態,保持優良的學習狀態和清醒的頭腦,便于做出正確的決策;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是向導,是被現代高素質人群所具備的。土木建筑工程行業涉及到居民日常交通、居住等重大工程,一項工程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人們的利益與便利。因此需要畢業學生及工程師具有職業道德意識,加強土木工程人才對事故預防能力,提高工程質量,更好的服務于人民。
二、優化創新教學模式
我國目前的土木工程教育培養模式要求其在校期間進行學科基礎教育,畢業后由企業工作培訓成為合格的工程師[4]。培養模式的優化最終要達到大學生知識面拓寬,綜合素質好,有創新意識和良好的實踐能力的目標,即向“一流人才”靠攏的目標。知識面的拓寬主要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擁有自主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權力,可以合理規劃自己的學習計劃,將課本的課堂知識消化吸收,提升對專業知識的學習積極性。其次,高校可以引進發達國家教學內容及課程,打開國際視野。綜合素質培養要求高校進行專業知識培訓外,還需進行思想道德課程、體育運動課程等,將大學生在教育和環境作用下發展成為多方面主體性品質。教學方法因根據培養模式積極改進。課堂的新穎化要求我們學習各國各地的授課教學方式,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自主創新,成為“一流人才”。首先,教學內容需不斷被更新以圖跟上時代的腳步,讓學生了解國內外動態,接受最先新的知識,才能更好的培養其創新能力。這無疑是加大的教學的工作量,但是,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時代的前沿創造出更多更有意義的科研內容。其次,教學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理念,沒有知識儲備無法發揮才能,正如建造高樓需要穩固的基礎一樣,同時實踐讓知識更加具體,讓教育不單單是紙上談兵。
三、強化實踐教育
我們正處于一個信息技術,經濟水平高速發展,社會競爭激烈,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代,人才的培養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標,僅僅依靠傳統的課堂教育無法滿足培養目標。實踐教育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項重要的環節,作為課堂教育的補充與提高部分,更是創新能力的培養環節,因此更需要我們關注實踐教育。實踐教育應采用校內與校外培養相結合的模式。在校構建實踐教育體系,優化實踐教學內容,加強以畢業設計為核心內容的科研訓練。實踐教育體系是在繼承傳統內容的基礎上進行革新,增加實踐內容原有體系中的比中,確立課程實踐,調查實習,論文設計和課外實踐四個環節為重點,以公共實踐,學科實踐,專業實踐,綜合實踐為層次的體系。增添自主學習實踐的比重,如可以自主選擇研究方向,獨立完成實驗和所需的程序設計,最終整合與處理數據,導師在整個過程中起指導作用;畢業論文是對大學生在校所學知識與能力的反饋,一篇優秀作文,應具有創新點和借鑒意義,這也是在輔導論文完成中要注意的問題。論文在從設計,實踐到最終完成的整個過程中需要緊扣主題,科學嚴謹地將實踐教育產物以良好的質量展現出來。綜上所述,隨著社會對人才要求的提升,高校對大學生的培養模式應當進行變革,以培養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良好的身體狀態,創新能力等多種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為目標。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上優化培養模式,創新教學方法。讓學生發揮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的參與度,鼓勵學生參加各類比賽,培養創新與動手能力。
參考文獻:
[1]陸書建,倪松根.“雙一流”建設背景下研究型大學人才培養機制研究[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4(2):71-73.
[2]劉榮桂,蔡東升.土木工程大類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2):21-24.
[3]車國文,付忠義.土木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探討[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5,19(3):64-65.
[4]孟憲強,王凱英,廖明軍,齊春玲.土木工程專業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4):55-58.
作者:薛熠 丁九龍 陳晶晶 單位:西安理工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