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土木工程概論教學改革及實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土木工程概論作為土木工程專業的先導課程,由于各種原因導致該課程在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和德育培養方面的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在綜合分析該課程目前授課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從教學理念的轉變、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以及課程的德育培養方面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改革措施,從而實現課程在培養學生專業知識、人文素養以及綜合能力方面發揮最大的作用。
關鍵詞:土木工程概論;教學現狀;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方法;德育培養
一、引言
《土木工程概論》是土木工程專業學生接觸的第一門與專業相關的先導課程,通過課程學習,使學生了解了土木工程的重要性和這一學科所含的大致內容,知曉國內外最新技術成就和信息,展望未來,告訴學生如何成為合格的一名土木工程師。因此,本課程是一門知識面較寬、啟發性較強的專業基礎課,對學生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1]。然而,該課程由于各種原因導致授課效果并不理想,為了改變這一狀態,本文從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進、教學理念的改變、人文素養與綜合素質的養成等方面進行深入的探索,以改變該課程目前的授課狀態,實現該課程的先導作用。
二、土木工程概論課程教學現狀
(一)重視程度不足
土木工程概論在課程設置方面安排學分、學時較少,導致學生對該課程的重視程度不足,即對后續課程的講授沒有直接關系,同時認為該課程對于評獎評優的貢獻程度也不高,因此學生對于該課程的學習并沒有竭盡全力,抱著“敷衍”和“差不多”的態度學習,學習效果自然不會好。
(二)教學方式單一,授課難點重點較難把握
該課程是一門內容尤為寬泛的課程,涉及了包括建筑、橋梁、道路、鐵路、地下工程、材料、基礎等各個分支[2],在工程質量認證“寬口徑”的需求下,每個工程分支都是學生需要了解的內容,如此寬泛的內容在有限的學時內講授,就很容易出現“倒豆子”的現象,一股腦的灌輸給學生,區分不開重難點,導致授課效果的不理想。土木工程概論的教學仍多采用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講授式教學模式,由于該課程多在土木工程大一年級開設,學生缺少必要的專業理論知識[3],所以僅僅通過聽老師講授并不能完全理解課程的內容。所以,學生在學習該課程時,由于尚未接觸專業性的理論知識,缺少專業基礎,對于一些知識點的吸收存在了“夾生”現象,形式上理解但無法深入探究,這也導致老師在講解過程中很難把握講授的“度”。如果想把一個知識點講清講透,勢必要旁征博引,且要融會各個方面的知識,例如,在講授橋梁部分內容時,在講授根據體系分類時(如圖1中拱橋體系),就會用到一些力學概念方面的知識,要想真正區分開橋梁體系,詳細講授受力方面的知識也是有必要的,然而學時有限,學生理論基礎有限,這些問題都給講授和理解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究竟如何講授諸如此類的知識點,對老師而言也是值得探究的。
(三)考核模式不完善
課程的考核的不完善也是導致課程效果不佳的原因。該課程的考核多采用“一張試卷”或“小論文”形式考核,讓學生往往認為依靠考前的“突擊”就能應付,而忽略過程的學習和積累。土木工程概論實際上是一門知識面很廣,能力需求較高的課程,既需要老師的帶動,也需要學生充分的自學能力共同完成。僅僅通過一張考卷,雖然對于知識面的覆蓋尚能滿足,但是對于自學能力、職業規范等綜合方面的考核并不理想,甚至完全忽略。尤其是當前,社會對于土木人才的需求,在滿足專業知識積累的要求下,越來越重視人才的綜合能力和職業素養方面的潛力,因此,傳統單一的考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人才培養和輸出的需求。
(四)忽略了德育教育與專業知識的結合
面對土木工程概論課程涵蓋內容多,涉及知識面廣的特點以及課程學時的不斷縮減,老師在有限的學時內完成指定的教學任務尚且存在一定難度,對于德育教育的灌輸就有些力不從心。然而,對于德育教育的培養一直是高校教育密切關注的內容,尤其是“課程思政”的提出,全課程育人勢在必行[4]。土木工程概論課程作為改革試點課程之一,“德育教學”已經是不容忽視的內容,如何在課程中貫穿德育元素,如何更好的實現專業知識和德育培養的結合,這些都是當下該課程面臨的問題之一。
三、土木工程概論教學理念的改變
土木工程概論是一門與工程實際有密切關系的課程,課程涉及的內容僅僅通過講授并不能給予學生直觀的印象,如能更好的結合工程實際,則課程的教學效果一定會較為理想,同時也滿足“工程質量認證”對于學生的能力需求[5]。對于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培養,重點在于滿足輸出的要求,而社會對于學生的要求之一就專業素養。這里的“專業素養”既包括適應“寬口徑”需求下的理論知識儲備,又包括能夠具備完成“寬口徑”范圍內的工作,即各個分支的工程需求。因此,綜合社會對土木人才需求來看,“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才是理想的教學。此外,面對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不斷加強,“立德樹人”“德育教育”已不僅僅是思政課的任務,土木工程概論課程作為土木工程專業接觸的第一門專業基礎課,對學生的專業認知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僅僅以專業知識為主的課程內容講授是不夠的,思政德育的培養也是該課程需要考慮的問題。鑒于此,“理論聯系實際”以及“課程思政”的教學理念對于土木工程概論課程而言才是一個全面有效的教學理念。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深入理解該理念,并基于該理念實現課程的完美轉變則需要通過課程教學模式、教學環節設計、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與實踐。
四、土木工程概論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進
(一)多樣化的授課方法
土木工程概論課程內容寬泛,直觀性強,如果僅以課堂灌輸的方式教學,不僅教師介紹繁瑣,學生聽得也較為枯燥,容易溜號甚至不聽課,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多樣化的授課方法和手段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教學中要重視現代化教學技能,通過課件、視頻、聲音、板書多個方面的有機結合,盡可能生動、立體、形象的展現出教學內容[3]。從以往的教學過程來看,每當為學生播放著名的土木工程實例的視頻,例如“超級工程”,學生們都會表現出極高的興致,這些視頻的引入,不僅可以開闊學生視野,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學習探索的熱情。其次,注意課件的時效性,制作與當下最新教學內容相符的教學課件。土木工程概論是一門時效性較強的課程,因此,授課教師一定要不斷更新教學資源,隨時搜集身邊有用的信息并將其帶入到課堂,始終保持課件、視頻、作業等教學內容的時效性,工程性。最后,要注意課堂的啟發和引導,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填鴨式”的課堂教學使師生間缺少必要的互動與學生的獨立思考,況且學時有限,學習知識光靠老師課堂傳授是遠遠不夠的,采用問題式教學可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同時鼓勵學生課堂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和對所學相關知識的認識。例如,可鼓勵學生談一談家鄉著名的建筑、橋梁或者其他與土木工程相關的偉大工程,既實現了師生間的良好互動,又培養的學生的愛國情操。
(二)注重網絡課堂的利用率
土木工程概論內容涵蓋土木工程各個分支,有限的學時內,僅通過課堂講授無法完全實現“理論知識與工程實際”以及“專業知識與思政德育元素”的結合。針對該情況,僅僅通過增加學時是不夠的,應該廣泛利用課堂外的學習資源,“網絡課堂”無疑是較好的課下學習手段。老師可以通過網絡課程布置學生觀看指定視頻內容,查閱相關材料,完成網絡作業等,實現老師和學生的課下的良性互動。
(三)重視課后作業對能力的培養
土木工程概論以往幾乎沒有布置課后作業的設計,這就容易導致學生學過之后沒有更好的吸收,并達到融匯貫通的效果。其實,無論哪一門課程,“課后作業”都是有效鞏固學生課堂學習的手段,土木工程概論也不例外。本課程可以根據課上講授內容及時布置一些綜合性的課后作業,并不一定僅限于客觀思考類的題目,可以布置一些融合專業知識的開放性的題目,例如“如果你建造房屋,你會選擇哪些材料,為什么這樣選擇?”“小鎮過河的方案[2],為什么選擇這些方案”等等,這些開放性作業的提出,既能幫助學生更好的梳理所學的知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考核方式的完善
單一的考察方式不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同時也不利于德育價值觀的考察,因此,土木工程概論課程應改變傳統的“一張考卷”式的考核方法,可增加“論文撰寫”“小組討論”“即時演講”“課后作業”等考察環節,只有較全面的考評體系,才能實現對學生專業知識和價值觀的綜合考評。
(五)注重與其他教學課程和環節的配合
土木工程概論涉及的知識與實踐環節的關系其實是十分密切的。純粹的課堂理論教學,不僅枯燥無味而且部分內容較為抽象難以理解。文獻[3]就曾提出采用認識實習與課程教學穿插進行的改革方式,對學習時間和內容進行適當調整,使得課程的講授更加輕松,學生學習起來也較容易理解。認識實習也是土木工程專業大一學生實施的教學計劃中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與土木工程概論課程同學期開設,時間方面易于調整和結合。認識實習的目的,就是希望通過實踐使學生認識理解土木工程各個方面的知識,包括建筑材料選擇、施工工序認知、各類建筑結構的理解等,而這些內容多數是與土木工程概論的知識點相關的,因此,若能實現認識實習和土木工程概論的結合,理論與實際聯系,用實踐鞏固所學知識,增強感性認識,用知識為實踐引導,增強理性認識,勢必會達到理想的接收效果,從而培養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初步了解我國目前土木工程專業的水準,為以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基礎。
五、土木工程概論德育培養的實現
高校政治思想工作不斷加強,“立德樹人”“德育教育”已不僅僅是思政課的任務,土木工程概論作為教學改革試驗課程,應努力實現向“課程思政”的轉變。“課程思政”對于土木工程概論課程而言是一個全新的教學理念,不同于以往的教學思想,土木工程概論課程應在教學過程中深入理解該理念,并基于該理念,通過課程內容、課程授課方式、教學環節設計、考核方式等方面的調整實現該課程向“課程思政”的轉變,真正做到該課程在專業知識和“德育”培養同向同行。如何實現課程的“思政”轉變是當下土木工程概論課程需要重視的問題,綜合以往教學經驗來看,實現這一目的需要從多方面著手改革:首先要有針對性的確定教學目標,在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同時,更注重學生職業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其次應采用合理的教學方式方法,在傳統的以專業知識為主的土木概論課程中,引入“思政德育教育元素”,能夠實現“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的完美結合,使德育教育這勺“鹽”能完全的溶入專業教育這鍋“湯”里。最后應完善課程考核體系,采用多種考核方式,更全面的考察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職業品行,同時使項目教學的成效能夠充分體現。
六、結論
根據土木工程概論課程的特點,重點分析了當下該課程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包括:學生的學習態度問題、教師授課重難點的把握、授課方式以及考核方法方面,此外還包括當下該課程對于思政教育的忽視問題。針對以上問題出現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同時針對蓋房問題,提出了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進,包括授課方法多元化、網絡課堂的利用、發揮課后作業等有效的措施,并在此改革方案基礎上,補充了土木工程概論課程專業知識與“德育”教育同向同行的實施措施。堅持“理論聯系實際、課程思政”的教學理念,不斷進行課程的改革和完善,以實現該課程在培養滿足工程認證需求的專業人才培養方面發揮最大作用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方薇,李盛.“土木工程概論”課程教學改革芻議[J].中國電力教育,2014(21):68-69.
[2]葉志明.土木工程概論(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黃拓.《土木工程概論》教學改革初探[J].科技資訊,2017(5):156-157.
[4]高錫文.基于協同育人的高校課程思政工作模式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24):16-18.
[5]程玲.土木工程概論“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及實踐[J].知識文庫,2018(11):144.
作者:程玲 單位:東北電力大學建筑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