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公路環境保護隧道工程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隧道勘察設計階段的環境保護措施
(1)在路線勘察設計時,合理地確定隧道的修建位置,應避開或保護儲水結構層和蓄水層,保護地下水徑流和地表植被。隧道防排水設計應遵循以排為主,防、排、截、堵相結合的原則。
(2)加強隧道洞口的景觀和綠化設計。①遵循“早進晚出”的原則,即早進洞,晚出洞,合理確定隧道洞門的位置,盡量與周圍山體的地形相適應,在滿足地質條件的情況下,避免大填大挖,以減少對地表植被的破壞。②設計時確定合適的邊仰坡坡率和洞口高度,使隧道洞口的縱面線形與洞外的路線有機的連接,以保證施工安全和正常運營時的安全,盡量使洞門建筑融于自然環境之中。③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采用削竹式洞門,削竹式洞門適用于洞口埋深較淺,且有條件進行刷坡,周邊地勢比較開闊的洞口。削竹式洞門在景觀上能起到修飾周圍景觀的作用,能夠真正做到洞門與周圍生態環境有機結合。配合洞口防護采用植物綠化,實現洞內外光線的均衡過渡,更顯得洞門區域環境的優美,洞口綠化以恢復性綠化為主,可以選擇與周圍山體原有植被相近的物種,或當地常見物種,在被隧道開挖破壞的區域內進行自然搭配種植。建昌至興城高速公路灰窯子隧道位于建昌縣灰窯子村,屬于低山區,地形較簡單,兩側洞口處為坡積地貌,坡度較緩,在設計時兩側洞口均采用削竹式洞門,削竹坡度依山體自然坡度而定。對于地形較為陡峭偏壓較大的洞口,無法采用削竹式洞門,可以考慮采用傳統的端墻式洞門,端墻式洞門給人的外觀感覺是結構過于厚重、體量大、人工痕跡重、景觀效果差,設計時一般采用對端墻式洞門進行硬質景觀處理,采用去棱角化、修建人文景觀、色彩搭配等手法,可以達到與周圍景觀和諧一致的效果。
(3)在選線設計時,使隧道路線平縱面線形更加合理,盡量在土石方數量上做到填挖平衡,合理地移挖做填,減少廢方的數量,這樣不但可以節省工程造價,同時也減少了處理廢方所占用的土地資源。
(4)加強隧道建設中的料場管理。隧道采石場應遠離隧位布設,集中取料,對料場四周進行適當的坡面處治,防止水土流失。
(5)隧道路面采用瀝青復合式材料,或多孔隙瀝青混合料的低噪音瀝青路面,通過降低輪胎與路面之間的摩擦噪聲來有效地減少隧道內行車造成的噪音污染。
2隧道施工階段的環境保護措施
2.1隧道施工過程中對周圍水環境的保護
(1)施工時隧道洞內涌水量不大時,采用地表截水管截流,直接排出洞外并加以利用,避免與洞內污水混合后沿水溝排出,污染周圍環境。
(2)在隧道口設置沉淀池、蓄水池或小型過濾池等污水處理設施,施工廢水需進行沉淀處理,尤其對于含有油污等堿性水,要先進行化學處理,之后再加以利用或直接排放。經處理后的水質,應符合污水綜合排放標準的要求。
(3)隧道工程在材料選用中應注意避免使用對環境有危害的材料,尤其有些建筑材料含有會與水發生反應的物質,從而造成水污染。
(4)當隧道內的滲漏水情況比較嚴重時,會引起地表水位降低,從而影響當地農民的農業生產、生活用水,這時要對圍巖采取必要的堵水措施,比如在襯砌背后壓注水泥—水玻璃雙液漿,或噴抹砂漿防水層法,以減少隧道內水的滲漏。
2.2隧道施工過程中盡可能降低施工噪音
隧道工程施工噪音會影響工人的聽覺,誘發多種疾病,降低工作效率和影響安全生產。噪音的污染源主要由鉆孔、開挖出碴、材料運輸、爆破等主要施工工藝產生的,在施工過程中應注意采取降噪措施。
(1)施工時合理分布動力機械的工作場所,合理安排噪音較大的機械作業時間,盡量避免同一位置同一時間運行較多的動力機械設備。
(2)在洞內對施工機械,如空氣壓縮機、混凝土攪拌機、送風機等噪音超標的機械設備采取裝消音器來降低噪音。
(3)在爆破時規定放炮時間,增設隔音設施,同時進行周密的爆破管理。
(4)當噪聲不能降至容許標準以下時,工人應采用個人防護用具,如防聲耳塞、耳罩、隔聲棉和隔聲帽等,以保護人體健康。
2.3采取適當的防塵措施,改變惡劣的施工環境
(1)采用濕式鑿巖機,嚴禁使用干式鑿巖機。
(2)采用濕噴法噴射混凝土,取消干噴法,因其會產生大量的粉塵。
(3)采用水封爆破、水幕降塵、高壓射流等施工工藝,對爆破后及出渣過程中的降塵有明顯的效果。
(4)采用機械通風。加強工作面的通風,使粉塵和有害氣體濃度降低,給施工人員提供足夠的新鮮空氣。
(5)施工人員要做好個人防護,主要是防粉塵污染,按規定佩帶防塵口罩,在鑿巖、噴混凝土等作業時還要配帶防護眼鏡等安全防護用品。
(6)當采用汽車運輸時,應在隧道路面上定期灑水、墊平路面,對巖幫也要不時加以沖洗,防止車輛行駛時或爆破產生的沖擊波而造成煙塵顆粒再次飛揚。
2.4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隧道施工開挖時引起植被破壞
(1)設計和施工人員應盡可能多地了解當地珍貴物種的分布,便于遇到這類物種時可及時主動地采取保護措施,并且在施工中嚴格管理,對需遷移樹木盡量遷移。
(2)合理設置施工臨時用地,施工便道、施工工棚及作業場地應盡量順應地形布設,避免開挖山體,盡量少砍伐樹木,保護植被,施工人員的生活區多利用荒坡、荒地、灘涂等荒蕪土地;臨時用地在竣工時應盡可能復耕還田。
(3)在清理表土時,腐植土應先在附近集中堆放,待到工程結束時,可將其利用以恢復植被。
(4)隧道主洞和輔助坑道的洞口應減少開挖面,少開挖切削,對必須開挖的坡面應采用適宜的植被恢復原地貌,植草綠化。
2.5開辟專門的施工通道,設置專門的棄渣場
(1)施工便道的設置應避免大填大挖、破壞環境。
(2)隧道出渣難以隨出、隨運、隨進,在隧道進口和出口處分別設立臨時堆渣場,并采取防護設施,但臨時堆渣場要避免隨意占地。
(3)棄渣場應順應山體填埋,避免設置在平坦開墾地,并設置人工支擋結構,棄渣場表面應進行坡面處治,防止水土流失。
2.6采取適當的措施,改善施工生活環境
(1)生活區的設置要相對集中,設置必要的公共衛生設施、廢水凈化池、化糞池,并應定期清理,避免生活垃圾污染周邊環境。生活固體垃圾集中堆放、適時運至指定地點填埋,保持駐地清潔。
(2)臨時生活設施的修建、拆除時產生的固體廢棄物要妥善堆放并應保護。
2.7洞口及明洞工程應盡早完成
洞口綠化應盡早完成,改善隧道施工期間對洞口周邊自然環境的不利影響。
3隧道運營階段的環境保護措施
3.1煙塵和尾氣污染防治
如隧道為長大隧道,隧道通風主要靠機械通風對CO、煙霧等汽車尾氣進行稀釋,同時將外界新鮮的空氣壓入隧道內,使隧道內的空氣質量達到較好的品質。
3.2噪聲污染防治
(1)加強隧道內路面的養護管理工作,對路面發生的損害適時地進行整修,保持路面平整性,既可以減少行車的噪聲,又可以增加行車的舒適性;
(2)加強車輛交通管理,限制車鳴。由于隧道的封閉作用,聲音在隧道內會產生共振、疊加等物理現象,這樣就使得在相同的行車環境下隧道內的噪聲比隧道外面的更大。
3.3污水污染防治
隧道在運營期間會進行日常的清洗,如果隧道內發生火災或污染物泄漏等事故時進行消防救援,這些活動都會產生污水,這些污水不允許直接排放到自然環境中去,必須進行一定的物理或化學處理。
3.4隧道內危險品的運輸
嚴格執行危險品運輸的相關法律法規,實行危險品運輸的準運證制度,同時運輸車輛應有明顯標志,增強危險品運輸車輛駕駛員的安全意識,嚴禁超速行駛,嚴禁車輛在隧道內停靠,以防止和杜絕有毒有害危險品運輸過程中的惡性事故發生。
4結語
公路隧道工程的環境保護問題,一直是公路建設使用過程中的重要問題,在環保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必須從思想上提高認識,并加以重視,同時從技術上加以支持,才能將環保的思想和理念貫穿在實踐中,建設成綠色和諧的生態隧道。
作者:才南 單位:沈陽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