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海峽隧道項目管理探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英吉利海峽隧道從1994年開始運行,其在英國多佛港、法國加來港之間建立了連接。該隧道整體由三條平行的隧道構成,長153公里,由最初的設計環節開始,直至最終的完工共耗時8年之久,總投資金額高達100億英鎊,是當時規模排在全球首位的私人資本項目。26年后,針對英吉利海峽隧道的項目管理進行分析,從現代管理視角分析其成功與否,對當前的項目管理也有一定的啟示。
【關鍵詞】英吉利海峽隧道;項目管理;投融資模式
一、英吉利海峽隧道工程簡介
英吉利海峽隧道總計由三個平行隧道構成,隧道整體長度為153km,包括114km的海底隧道。由最初的設計環節開始,直至最終的完工共耗時8年之久,總投資金額高達100億英鎊。是迄今為止規模排在全球首位的私人資本項目。英吉利海峽隧道的投運,大幅度節省了往返歐洲、英國的時間成本。在針對該工程項目進行論證時,學者們提出:1992年起的十幾年內,跨海峽交通需求會呈現出大幅度增長的趨勢。因此,他們認為通道隧道的建設具有廣闊的前景。但是,由于缺乏融資和財務管理經驗,該項目的債務沉重。
二、融資與財務管理
1.項目參與方。發起人--英法雙方政府:英法雙方政府發出一份對海峽隧道工程的出資、施工及運營進行招投標的邀請。投資者--CTG-FM:是由兩國各自的金融服務公司、交通運輸運營公司、工程設計公司及其他各類大型公司共同溝通合作建立起來的大型商業投資組織。項目公司--歐洲隧道公司:歐洲隧道公司是一個由承包商或投資者組成的合伙人團體,負責其運行及管理??偝邪?-TML聯營體:主要負責工程中的施工、機械安裝、檢驗等。貸款方:由其牽頭的銀行組建了一個由40個以上的二級商業銀行、總計價值50億英鎊的聯合貸款承銷商隊伍。
2.融資過程。(1)股票(股權)融資1986年9月發起人英法雙方政府提供470萬英鎊的股本資金,同年11月私募機構投資者認購2.6億英鎊的股本,1987年上市對公眾發行7.7億元的股本,1990年11月老股東買進5.5億英鎊的股本,隨即,于1994年5月發行了高達7.93億英鎊的認購新股權,再加之向另外BOMBAROIER發行的3500萬英鎊股本,以及期權等1700萬英鎊。綜上,共實現了24.3億英鎊的融資。(2)債務融資1987年9月份,歐洲銀行為該項目審批了10億英鎊的貸款,隨即12月份,國民信貸銀行為該項目審批了40億法郎的貸款。1990年10月,項目建設方和國際銀團達成了18億英鎊的貸款協議,并通過合同的形式確定下來,也是在本月,和歐洲銀行達到了限額為3億英鎊的相應平行信貸限額協議。還有6.47億英鎊的優先信貸,2億英鎊平行貸款。綜上,一共籌集了79.47億英鎊債金。
3.債務結構。該項目的債務結構有:普通信貸便利、平行貸款、有優先權的信貸便利、聯合融資便利等幾種形式,所涉及到的金額分別是68億、5億、6.47億、12億(單位均是英鎊)。
4.政府擔保情況。英吉利海峽隧道的籌資是由私人資本籌款的最大項目之一。英法雙方政府在綜合考慮相關要素的基礎上,針對融資工作做出了如下要求:(1)政府方面在貸款工作并無實質性的擔保;(2)項目需遵循有限追索權,所籌到的金額一并交付給發起人,發起人具有完全的支配權。且還債的資金來源為項目收益;(3)需要籌集20%或者該標準的股票投資。
5.超預算原因分析。工程建設:英法雙方政府基于此次工程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限于當時的行業發展、技術水平等,原設計在施工的過程中不斷進行修改,導致費用增加。英吉利海峽隧道不同于其他普通工程,其中所應用到的施工設備及運營車輛不乏一些特制產品,主要專門設計及研制,消耗了大量的資金,遠遠超出預估數。成本管理:業主放開工后,施工仍采取以往TML制下的合同框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成本控制。通貨膨脹:在建設期間的通貨膨脹也使實際建設資金超預算。融資渠道過多:英吉利海峽隧道項目采用多渠道、多元化的籌資方式,有效的減小了資金供應風險問題,但是融資渠道過多導致難協調的問題,容易超預算。私人融資成本高:對于本項目,英法兩國政府明確表示不提供擔保,私人融資成本較高,加大了工程超支的發生率。無負全責任的業主:本項目在工程建設初期并無擔負全責的業主,僅僅設置了聯營體TML,再就是有幾家銀行參與。因為未進行全面的監督及公開競爭,使得投資實數嚴重超出預估數。在諸多問題的圍繞下,工程舉步維艱,此時,英法兩國政府提出了組建業主接管項目的方案,并加以落實,而項目發起人則將所有的債務及問題都甩向了新業主,管理方面混亂。
三、經驗及啟示
英法海峽隧道工程的預算為60億英鎊,但在具體的工程中花費了約100億英鎊,遠遠超出了預算,可以說其中的財務管理并不成功。盡管如此,卻并沒有因此對工程質量、工期造成負面影響,籌資工作又是成功的。該項目留下的財務管理經驗值得我們去細細探究。(1)工程項目造價分析需考慮特殊事件的發生。大型工程建設出現特殊事件的概率較大,造價分析要摒除“樂觀偏見”,如英吉利海峽隧道建設時TM800處的巖洞范圍內發生坍塌,造成了工程超支。(2)涉及到跨國的大型工程不適宜完全由私人資本融資建設。政府不承擔擔保責任,私人融資的成本高,容易造成工程超支。并且,高融資成本必然會轉移到項目完成后的服務價格中,最終由消費者承擔,影響項目運營。(3)大型工程項目需要有全生命周期負責任的主體,從可行性研究到籌資、建設和經營負責,有利于控制成本、優化管理、提高競爭力。(4)技術不完全成熟的大型工程項目采用分包更有利于進行成本控制和風險管理。分包的方式可以減輕單承包公司管理、技術上的壓力,各分包公司能專攻某一段工程,同時各分包公司之間會產生一定的競爭壓力,有利于大型工程的進展。(5)針對大規模工程在工程尚未竣工時,向公眾發行較多的股票,會對股東產生不利影響,很可能將工程建設的風險轉至相關的股東身上。英法海峽隧道工程便是最好的實例。
四、結語
英吉利海峽隧道工程作為史上第一個私人資本建設成功的交通項目,其在項目管理上面都有了諸多的嘗試和創新。但是,英吉利海峽隧道超過預算接近一倍,所造成的財務問題也是值得后人在項目管理中進行改善的。
作者:姚星旭 單位: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