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水利水電工程生態環境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建設水利水電工程的重要性
建設水電水利工程的實質是根除對人民有害的事物,興辦對人民有利的事業。追求社會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是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首要任務,在方便人們生活的同時還促進了旅游業的發展、農田的灌溉、提供生活用水等是水電水利工程最直觀的表現。此外,從能源的歸屬來看,水電水利資源屬于綠色的可再生能源。近幾年來,能源危機的存在是各國所面臨的又一難題,所以,世界各國都把希望寄托于水電開發上面。我國的水利資源相對豐富,在水利水電工程的推動下,水庫的作用也不僅僅是防澇防旱如用水庫進行發電,這樣不僅減少了環境污染,還能節約大量煤炭資源等。但是,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國對水資源的利用率相較于世界上的其他國家的利用率并不是很高,提高對水資源的利用率,是我國水利水電建設的重中之重,這就需要從技術上提高與改進,突破對水資源開發與利用所遇到的技術性難題,在保證不破壞生態與環境的基礎上,加大對水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促進經濟發展。
2水電水利工程建設帶來的問題
2.1打破了原有的生態平衡
河流并不是在一兩天的時間內形成的,是經過一次次的演化才形成,河流能夠在一定的范圍內起到調節氣候環境的作用,但是水電水利工程的建設依托于寬闊的河道,這樣就會影響河流的水質和溫度,使河道周圍的地質遭到破壞。
2.1.1提高了河流水溫
建設水利水電工程,河道的水面會慢慢變寬,流淌的速度也會放緩,這樣就會增加太陽對水面的輻射面積,水庫積蓄的熱量在短時間內很難退卻。任何生物適應一個新的環境都是需要一定時間的,水溫的升高會影響魚的排卵,河道中魚蝦的數量相應減少,生物鏈也會因魚蝦數量的減少遭到破壞。
2.1.2污染了河流的水質
大家都熟知,水體中的氟是通過水面和大氣接觸與空氣中的元素發生化學反應產生的,但是,水電工程的建設,會影響河流的水流速度,氟的產生速率就會降低,而河流的凈化又依托于氟,這樣長時間的日積月累,河流的水質就會從整體上受到影響。水電水利工程的建設需要大量的金屬材料,其金屬長時間與水體接觸,也會污染水資源和土質。
2.1.3氣候的改變
建設水電水利工程,會使得水汽的蒸發量要比在沒建設之前大大增加,這樣就容易導致河面上出現雨霧天氣,水汽是會隨著空氣的流動,雨霧飄散到周邊環境中,提高了周邊環境的空氣濕度,空氣濕度又會起到調節氣候的作用,因此,氣候也會隨之改變。
2.2水電水利工程建設對陸地生態的破壞
2.2.1對農田和森林的損害
任何工程的建設,都會需要大量的土地資源,水電水利工程也不例外,大量的土地被征用,但征用的土地并不都是荒蕪的土地,有的可能是大片的森林和農田,工程建設一旦征用人口密集地區的土地,農田和森林就會遭到破壞。誰也不能保障修建在河道或者水庫上面的水利工程所產生的廢水不會流入其中,一旦發生意外情況,不僅會污染水資源,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波及到周邊的環境,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
2.2.2破壞動物的生存環境
把范圍縮小到一個區域而言,河流不僅養育了周圍的居民,還孕育了許許多多的動植物,由于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植物遭到破壞,動物失去賴以生存的家園,被迫遷徙或死亡,從歷史的長河中看,任何生物的遷徙,數量都會相應地減少。工程建設還會在小范圍內改變原有的氣候環境,由于環境的改變,適者生存,不適者滅亡,動物的數量會越來越少。
2.2.3影響人類的居住環境
由于大量的土地在水電水利工程的建設中被征用,雖然工程的建設是秉持著將居民的損失最小化的原則而建設的,但這也不能從根本上避免房屋與工廠等土地的征用。人類的居住環境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與制約,人們生活的環境還要考慮到氣候環境的改變,尤其在夏季,要做好防洪防災的準備工作,避免洪災的發生,保證周圍居民的正常生活。氣候在短時間的改變,人的身體很難適應,部分居民會出現身體不適的情況。
3保護生態環境的辦法
3.1將生態保護作為首要目標
在建設水利水電工程中,要將保護生態環境置于首位,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還要兼顧環境效益。環境與生態的破壞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建設的過程中,要事先對其有一定的認識,將保護生態與環境的理念自始至終的貫穿于其中,這樣才能將生態壞境的破壞降到最低。
3.2要建立健全有關生態方面的法律體制
保障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政府部門就要加大環境監管力度,要求開發商進行合理的補償,恢復能恢復的生態環境,對于能夠恢復的生態,政府部門要強烈要求開發商對其進行恢復,保持水利水電工程周圍的生物鏈平衡。也可以采取合理的手段加快生態恢復,例如在河道中投放魚苗,讓河道中的魚的數量大體上維持在一定的數量上,增加河道周圍的森林覆蓋率等。
3.3加大工程技術研究,增強環境保護措施
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會涉及到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方方面面,在生態環境方面的影響尤為明顯,所以這就要求施工團隊要對運用新技術、新手段,運用綠色無污染的施工材料減少對環境的破壞,盡量保證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破壞。
3.4在施工過程中要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在工程施工過程中,要加強監測力度,要杜絕大氣污染、噪音以及水污染的產生,對施工的過程及環境,要進行全程監控。針對施工過程中出現的意外情況,要能夠及時有效的處理,產生的三廢(廢水、廢氣、廢渣)要合理的處理,不能為了增加經濟效益隨便排放廢物,對于可恢復的生態還要最大力度的進行恢復。
3.5完善工程的管理制度
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需要科學合理的方案支配才能保證在有限的時間內又好又快地完成,在注重社會效益的同時,還要兼顧經濟和環境效益。工程建設的最終目的是方便人們生活,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所以制定方案時,要優先考慮城鎮的生活用水,其次是生態用水,要保證水庫或者河流的水量,盡量滿足農田灌溉、發電以及水運的用水。
3.6做好監測工作
要根據制定的環境監督計劃,定期或不定期的對水利水電工程進行環境檢測,檢測標準要嚴格按照國家對環境保護的要求與指標進行,不能為了一己私利,置生態環境于不顧,這種做法是有悖于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原則。
4結語
任何工程建設都無法避免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我們能做的就是在施工的工程中盡量降低對環境的破壞,不能在犧牲環境的基礎上發展經濟,要加大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在保護環境的同時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
作者:鄧新橋 單位:廣西恒晟建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