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軟件工程發展綜述,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引言
隨著經濟、科技的發展與進步,軟件技術的應用已經涉及到各行各業,因此軟件工程的相關研究對社會各方面的影響日趨顯著。本文對軟件工程的發展起源、發展歷史、發展現狀以及發展趨勢做出了總結性研究,以期對軟件工程今后更好更快的發展提供理論支持與幫助。
2.軟件工程的發展起源
二十世紀中葉,隨著計算機設備逐漸由軍用領域開始向民用領域開放運用,計算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當時的軟件開發工具非常落后,生產個體化,只能依靠單一的軟件開發平臺。特別是在軟件維護方面,盡管浪費了非常大的人力、物力,仍無法很好的完成維護的工作。到了60年代,計算機應用范圍的更加廣泛,軟件發展的規模也越來越大,自身的復雜程序以及軟件系統方面的需求不斷擴大,之前傳統軟件開發方法同用戶在效率和質量上的實際需求之間的差距不斷拉大,于是就產生了“軟件危機”。為了擺脫“軟件危機”,計算機軟件專家最終決定把軟件開發與工程技術結合起來,于是“軟件工程”就被抬上了歷史的舞臺。軟件工程概念是在1968年德國召開的NATO(北約軟件可靠性會議)上首次被提出來的,當時把軟件工程定義為在軟件的生產過程中所采取的工程化手段方法以及用一系列現代化科學技術來進行軟件開發,之后軟件工程發展成為了一門獨立的學科。
3.軟件工程的發展歷史
軟件工程的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總結起來,軟件工程三十多年來的發展之路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軟件工程形成的初始階段一般是指20世紀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中期,這一階段主要完成的工作有:在總結當時軟件開發出現的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軟件工程這一概念,并且能夠利用獨立的設計思想和工具來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工程任務。軟件工程學的形成階段一般指的是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中期,在這一時期內,軟件工程開始完善學科內部的建設,把工程學的思想和方法引入到軟件設計中,促進了軟件工程學的快速發展,使軟件工程從此之后進入了一個嶄新的、大規模的發展階段。第三個階段大致指20世紀80年代后期以后這段時間,在這個時期面向對象的語言和方法開始出現并逐步流行,并且最終成為人們主流的軟件開發技術,人們的注意力開始轉向如何改善軟件的開發過程,側重于有關軟件構建技術的研究和實踐。
4.軟件工程的發展現狀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軟件工程的熱點研究內容是軟件過程的分析,其研究對象主要集中在過程成熟程度的評估、過程模型以及建模技術等幾個方面,在過程成熟度評估的研究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國軟件工程研究中心提出的CMM模型(能力成熟度模型)。近年來,軟件原型技術相繼取得了一些新的研究進展,目前使用最為廣泛的原型技術就是漸進式和廢棄式原型兩種技術,這里所說的廢棄式原型技術主要是指代碼最終都要拋棄的原型技術,這里所謂的漸進式原型技術主要師指的是通過一系列迭代,原型最后都會進化成產品。一些原型語言的出現是這個領域內最重大的進展和成果,這些語言可以用來定義可執行系統模型,并且不用給出具體系統組成部分的算法細節,同時要使用大量的可重用代碼技術和可重用代碼技術來設計原型語言。到現在為止,軟件重用技術在軟件工程研究體系中仍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為軟件重用技術在理論基礎方面還相當匱乏,并且相關的經濟問題和法律問題沒能得到有效的處理解決,因此軟件重用技術盡管獲得了一些有實用價值的成果,但軟件重用技術還沒有在真正意義上獲得突破。
5.軟件工程的發展趨勢
軟件工程未來的發展趨勢主要有以下幾個:第一,軟件工程的開放性計算。由于計算機的可用性的中間件技術以及高并行計算能力已經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運用,大多數企業和個人用戶都對可以互通互聯的軟件比較青睞。開源軟件的開放性計算是軟件工程的一個大的發展趨勢。第二,建立軟件開發過程的相關標準。軟件更新換代的速度日益加快,這也就對軟件團隊提出更加嚴格的要求,這包括軟件開發的全過程,如需求分析、軟件構架以及軟件測試能力等。因此建立相關的標準,合理規劃軟件工程的發展也是未來的一大發展趨勢。第三,軟件工程的模塊化。軟件的模塊化設計思想是針對SOA技術在應對企業業務靈活性不足時,可以通過科學的方法將不同的軟件應用及軟件構件打包在一起,提高企業的現資產重用水平和自身能力。
6.結語
通過以上論述,我們得知,軟件工程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隨著社會需求的不斷增加,軟件工程必定會朝著開放性計算、標準化以及模塊化方向更好、更加迅速的發展下去。我們要在總結軟件工程的歷史以及發展現狀的基礎上,發現問題并及時改正,不斷挖掘其中可以改進和提升的地方,使軟件工程朝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更好的服務于相關領域行業。
作者:李健 張敏敏 單位:天津師范大學 曲阜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