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中央空調節能技術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控制特點
1)濕度的相關性。在空調系統的控制中,通常主要是對空調所在房間內溫、濕度進行控制,而溫、濕度往往屬于相同的調節對象,這兩個量同時被調節,在調節過程中有相互產生影響。要是由于一些原因,室內溫度升高,導致空氣里水蒸氣的飽和分壓力產生變改變,在含濕量不變的的基礎之上,就會導致室內相對濕度的改變,溫度上升相對濕度就會下降,溫度下降相對濕度就會上升,在調節操作過程中,調節某一參數時,會引起另一參數的改變。
2)多種運行方式的轉換控制。工況即運行方式。在全天或全年的運行中,空調系統在進行室內外的調節工作時,是中通過多種運行方式的轉換與控制來實現的。也就是說,空調系統的運行方式要隨室內外條件的明顯改變進行轉換調節,即隨環境改變而進行工況轉換。
2)整體控制性。空調的自動控制系統通常是圍繞空調房的室內相對濕度和空氣溫度的控制,經過工況轉換和空氣處理的每個環節密切聯系的統一性控制系統。在空調系統中,對空氣處理設備進行啟用和停止要按照相關的工作準則,除此之外,聯鎖控制和各個參數調節與室內溫、濕度是密切相關的。不可單獨調節。
2中央空調節能控制方法
1)改良圍護結構的保溫性能。建筑物在夏季的冷負荷以及在冬季的熱負荷多少都存在建筑物外圍護結構的原因,改良建筑物外圍護結構對增加建筑物夏季熱負荷和冬季冷負荷有很好的效果。對于建筑體形,面積相同的建筑物,表面積越小越能夠達到節能的效果。在實施建筑物的節能時,最重要的就是要改善圍護結構保溫性能。根據相關數據顯示,由于室外氣溫高時,較好的保溫性能能對空調冷量進行節省,但在非最熱、氣溫最低時,不僅不利于建筑散熱,反而使冷負荷有所增加。當然,較好的圍護結構保溫性會使空調的設計冷負荷也變小。
2)降低輸送系統能耗。在中央空調系統中,輸送冷量載體的過程中所產生的能量損耗來自于輸送過程的流動阻力損失以及過程中各部分傳熱的冷量損失。如果能夠使輸送能耗與用戶冷熱消耗完全處在同比例的變化,就做到了輸送能耗的最優化。
3)電能控制程序。耗電量和需求系數決定了電能消耗的計費,峰、谷電價不同,所以,合理對能耗較高的空調設備進行啟停,可以讓電量保持在平穩值,或者在用電的高峰時段,讓設備的用電量少、運行時間短,相反在用電低谷期,使設備的用電量多、運行時間長,可以達到總的電費相對較低的效果。
4)空調機組節能。空調機組是所有耗能設備中耗能最多的設備之一,其運行方式各不相同,可以根據以下幾點來對空調機組的進行節能控制:a.全年運行的多種運行方式自動轉換。按照室外氣候條件、空調不同上午系統結構及其不同的工藝要求實施工況轉換,轉換判斷條件通常是焙值,經過調節空調的運行參數來實施。b.選擇控制器參數。對每個回路的PID參數進行合理的選擇,要有較好的響應性能,或者選擇不同的先進的控制算法,使控制系統的性能指標得到提高。對于控制回路長期處于不停調節,響應過程慢等不利現象要進行排除,否則不僅增高能耗,還對執行器的使用壽命有較大影響。c.多級控制配合。有些系統中有中央空調機組,加上房間內再加熱盤管實現單獨調節,此時,應該對控制方法及配合關系進行合理的選擇來控制送風溫度,避免中央空調的送風的溫度低,而房間進行再加熱時能量發生的浪費現象,需要對整體系統的節能效果進行考慮。d.溫度傳感器的選擇。室內空氣在空調的調節中,每相差1攝氏度,調節都需要耗費較多能量,傳感器的精度高,收獲的的節能效益比傳感器的價格要大得多。e.適當控制溫度設定值。對于舒適性空調系統來說,隨著夏季室外溫度的上升,適當提高溫度的設定值,使室內、外的溫差減小,不僅能達到人們對舒適度的要求,又能實現節能。在冬季也同樣適用。
5)冷水機組。利用計算機對內外環境的溫、濕度進行及時測量以及及時對對樓宇熱慣性進行預測預測,測定最優化的設備啟、停時間。這樣一來,主機、冷卻塔風機、水泵平均每天的運行時間都會相對原來有所減少。按照樓宇冷負荷改變情況,利用變頻裝置對冷卻水的流量、風機類設備的風量進行調節,也能讓主機負荷降低,從而達到控制機組運行臺數的目的。
6)定期檢查。除了上述的節能控制技術以外,定期對空調系統進行定期檢查和清洗也可達到節約能耗、縮減運行費用的目的。在對中央空調系統進行管理的過程中,要多對蒸發器、冷凝器的工作狀況進行檢查,在結污狀態下會影響其工作,增加能耗,要定期對過濾器進行清洗,避免主機的耗電量加大。要做好空調系統的定期管理工作,就要對空調操作人員的培訓工作嚴肅謹慎,要執行各種空調節能措施,高素質高能力的操作人員是必不可少的。
3結束語
設計人員應該站在設計角度進行全面考慮,嚴肅遵守節能規范,使節能思想貫穿于整個建筑領域。同時還要使公眾的節能意識得到提高,開發和推廣新的節能技術,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努力。
作者:王忻 單位:南京師范大學基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