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綠色建筑學人才培養實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建筑設計與建筑技術的整合是目前建筑教育發展的趨向之一,建筑學專業培養模式在課程體系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必須注重學生建筑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經過幾年的教學研究與實踐,在分析綠色建筑背景下建筑學專業人才的需要及目前建筑學專業人才培養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建立了“一軸兩翼”的技術與設計融合的課程體系,構建了貫通課內課外的實踐教學體系,拓展整合了建筑技術系列課程的教學內容,創新了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及評價體系。
關鍵詞:
綠色建筑背景;建筑教育;人才培養模式
0引言
面對當今能源危機,降低建筑能耗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變得愈加緊迫,而綠色建筑在全壽命周期可以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生活環境,是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與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1]。當前,綠色生態及可持續建筑已經逐漸成為國際建筑學領域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建筑技術日益受到關注和重視。綠色建筑思潮的影響,對加快綠色建筑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建筑學專業應及時對教學與課程、培養體系等進行相應調整[2]。
1建筑學專業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1.1傳統的課程體系設置不利于綠色建筑設計技能的培養
建筑學專業的課程體系一直延續舊的框架體系。課程設置采取以專業為軸心的“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的“三段式”課程模式,包括5個體系和4個模塊(圖1)。這種課程體系導致各門課程相對獨立,學生難以把相關的課程聯系起來,知識范圍也就越來越窄[3]。傳統的建筑學課程體系是以建筑設計為主線,建筑技術類課程與建筑設計之間沒有很好銜接,致使建筑設計創作和技術成為2個獨立的元素,不能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4]。為提高人才的適應性、創新性,必須改變傳統的培養模式,改變課程體系設置只注重專業知識系統性的狀況,強調專業課程的綜合性和整體性[5]。
1.2傳統的教學內容不能滿足綠色建筑人才培養的需求
建筑學專業的“建筑設計”課程是主干,貫穿于建筑學的整個教學過程,建筑學教學一貫“重藝術,輕技術”,學生較多地考慮功能和造型,對于建筑技術的應用考慮甚少,甚至從不考慮,這也使學生對建筑技術類課程缺乏興趣,無法做到將建筑技術和藝術融為一體。但是建筑技術和藝術密切相關,相互促進,綠色建筑是技術和藝術的結合。綠色建筑的設計需要多方面的技術支撐,而新技術、新材料的出現對建筑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教學內容需要調整和改進。
1.3傳統教學方式不利于綠色建筑技術的應用
傳統的建筑學專業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基本上是采用多媒體課件與板書相結合的授課方式,學生進行設計或者完成課后作業。“建筑設計”課程教學由教師講解基本原理,布置設計任務,學生開始查閱搜集資料,接著完成一草、二草、正圖,關于綠色建筑技術方面對學生不作要求[6],因此,學生的設計只重視功能、交通、體型、表現等內容,對綠色建筑設計的“節能、節水、節地、節材、環保”的“四節一環保”不加考慮,學生綠色建筑設計的技能得不到培養和提升。綠色建筑設計技術類課程,基本采用多媒體課件進行理論授課,學生完成課后作業,期末考試結課,無法培養學生運用這些技術進行綠色建筑設計的能力。
2“一軸兩翼”的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的優化要遵循科學性、合理性、層次性和創新性的原則,因此,在綠色建筑背景下,整合建筑學專業的技術與藝術,架構建筑學專業“以設計為主線,以技術為支撐”的“一軸兩翼”課程體系。
3教學內容改革
3.1刪除已經淘汰的技術知識,整合相關課程內容
建筑學專業基礎及技術類的課程主要包括“畫法幾何”“建筑制圖與陰影透視”“建筑材料”“建筑構造”“建筑物理”“建筑結構選型”等,但一些版本的教材更新不及時或跟不上技術發展的速度,新規范、新材料、新技術知識不能在教材中體現;相關課程內容有重復,不僅浪費時間,也無法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因此,需要刪除已經淘汰的技術知識,增加新技術、新規范知識,整合相關課程重復內容,以減少不必要的課時浪費。
3.2增加綠色建筑、生態建筑等的技術原理知識
綠色建筑可以減少能源消耗和環境影響,營造健康的室內環境。建筑設計不能一味地追求形式,浪費不可再生能源,忽略建筑技術的應用。課程體系中增加“綠色建筑認知”“生態建筑概論”“建筑節能”等拓展類專業課程,擴大學生知識面,適應時代對建筑發展的要求。這些課程,可設置為選修課,使學生的知識體系更為完整。同時,這些課程又是學生學習后續課程和完成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的重要基礎。
3.3技術類實驗貫通課內課外
實驗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徑,在搞好建筑技術類理論教學的同時,必須重視與之相關的實驗教學。技術類實驗要貫通課內課外,要注重實驗的社會性、體驗性和時代性,要把創新能力培養貫穿于實驗教學的始終,要通過實驗培養團隊合作能力。課外的實驗可以自主選擇課題科研立項,可以參加教師科研項目,可以參加學科競賽活動,也可以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
3.4增加計算機模擬技術內容
綠色建筑設計對室內外物理環境的影響,需要在建筑規劃方案設計過程中就進行分析,可借助計算機模擬輔助設計。對已建建筑的室內外環境進行檢測評價,一些內容也需要計算機模擬輔助完成。增加與建筑環境設計聯系緊密的計算機模擬軟件,包括Ecotect、通風分析、日照分析、能耗分析等。這些軟件模擬產生的圖表可視化分析結果直接指導建筑規劃設計方案的合理調整,使學生對建筑規劃設計方案的生態性、舒適度有了預先的認知,最終從全新的角度實現建筑的生態化,創作出高技術含量的作品。
4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方式
4.1多元化教學隊伍的培養
綠色建筑設計人才的培養,要注重教師在理論與實踐方面的綜合提升,主要以安排年輕教師到企業掛職頂崗、教師短期參與工程項目設計工作、鼓勵教師成立設計工作室等方式進行。同時,要求青年教師參加注冊建筑師考試取得執業資格,及時掌握政策法規、科技進步、軟件應用等方面的最新發展信息,緊跟行業發展,在工程實踐中有效提高工程素養及執業能力,要將科研創新和專業實踐活動有機融入人才培養工作。深化校企合作。從企業參與培養方案制訂,企業建筑師參與設計課評圖和設計課教學、企業承擔部分實踐教學環節的教學、以講座和校園學術活動的形式進行課外教育等幾方面展開,以參觀工地、設計院座談、設計課指導、設計作業公開評圖、設計院實習指導、畢業設計指導等多種形式穿插在各年級的實踐教學環節中,保證了人才培養工作的實效性。
4.2多元化的教學方法
綠色建筑背景下,教學方法除了多媒體教學、啟發式教學、講練結合等,還要采用現場教學法、案例教學法以及開展第二課堂等方式。
4.2.1現場教學法
課堂教學中,學生對于一些技術知識總是一知半解,由于綠色建筑技術的集成涉及多方面的內容,因此,根據教學進度,安排學生參觀一些已經建好的或在建的綠色建筑,對綠色建筑應用的技術進行現場講解,增加學生對綠色建筑技術的感性認識,既可以把難而抽象的知識具象化,培養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的能力,又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綠色建筑技術的興趣。
4.2.2案例教學法。
對于綠色建筑設計人才的培養,必須要理論聯系實際。課內講授時,采用多媒體課件,形象直觀地再現理論知識運用于工程實踐的案例,或者以成功的綠色建筑案例中應用的技術為著眼點,講解相應的綠色建筑技術原理。由于課堂講解的工程案例較少,因此,可引導學生廣泛運用網絡、電子資料,以及圖書館的圖書資料進行閱讀,完成案例的解讀,拓寬學生視野。
4.2.3開展第二課堂
第二課堂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性、靈活性、適應性和主動性。為了糾正學生設計偏重建筑構思、建筑造型和建筑空間塑造,忽視建筑構造、建筑物理、建筑材料以及相關的規范標準等技術性內容的狀況,可開設第二課堂,如開展綠色建筑設計競賽、太陽能建筑設計競賽,申報大學生創新項目,參與教師科研項目等。通過方案設計、材料選擇、經費預算、模型制作等,提高學生查閱資料的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及建筑構造的實踐應用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
4.3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
在綠色建筑背景下,學生成果涉及的內容多而復雜,評價的主體、內容、形式不能單一,需從多方面考慮。首先,評價形式多元化,教學的評價體系既要進行終結性評價,更要注重過程性評價;其次,評價內容多元化,強調建筑從功能、環境、外觀、深度等方面的評價,而不能單獨從學生最終表現給予評價;最后,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主體包括教師、企業人員和學生,除了常規的教師評價,增加企業人員參與評價、學生互評等環節。
5結語
現行建筑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改進,已逐步趨于合理,但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優化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為適應發展需求,建筑學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優化必須注重建筑技術與藝術的結合,在確定合理的培養目標基礎上,從剖析專業所需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入手,構建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相適應的、完整的、協調的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作者:董海榮 常征 單位:常州工學院土木建筑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1]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4[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5.
[2]王靜,李廣軍.學專業的課程體系創新探索研究[J].咨詢,2010(6):123-124.
[3]周嬙.建筑理念融入的建筑學專業知識體系框架整合研究[D].濟南:山東建筑大學,2014.
[4]黨睿,王立雄,劉剛,等,跨學科背景下綠色建筑模擬技術教學方法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4(6):100-103.
[5]黃靖,徐燊,劉暉,建筑設計與建筑技術的整合:英美建筑教育的舉例剖析及其啟示[J].新建筑,2014(1):144-147.
[6]葛堅,朱筆峰.綠色建筑教育為導向的建筑技術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高等建筑教育,2015(3):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