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建筑電氣的防雷施工與施工問題,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隨著我國建筑電氣工程的不斷進步和發展,防雷接地施工手段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在防雷施工工作中,提出合理方式,將達到問題的優化解決。因此,在文章中,做出詳細的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建筑電氣;防雷施工;施工問題
在現代社會不斷進步和發展下,由于經濟水平的提升,建筑行業也得到進步。建筑電氣工程受到雷雨天氣的影響,在雷擊的作用下,將引起安全隱患。所以,對其嚴格控制,對其安全具備十分必要的作用。
一、防雷接地重要性
雷電的破壞方式表現為三個方式,分別為直擊雷、感應雷和雷電反應。在對建筑電氣工程設計的時候,最好按照一定標準實現防雷系統數據的獲取。實際上,防雷方式具備泄與抗的作用。基于順勢引導,提出具體的避雷方式,基于泄的方式降低雷電的自身破壞性。基于對不同電氣設施的影響,其絕緣能力和補救方式都能達到抗雷能力的提升。如果能達到多方面的結合,基于保護物的實際發展情況,為其提出具體方法,能達到雷電的預防和降低破壞現象,實現整體的安全供電,為其整體提供強大保障。現如今,建筑工程電氣多使用接閃器、引下線等方式[1]。
二、建筑電氣安裝中防雷接地施工問題的解決
(一)準備工作
在正式施工工作前期,要為其準備一些質量好、符合設計要求的材料。其中,防雷裝置和接地裝置材料的表面不能存在較大裂紋和缺陷。當接地的扁鋼材料為鍍鋅,在搭接的時候,一定要實現牢固性,為90度的搭接。完成焊接后,還要將存在的殘渣等進行清理,以達到良好的防腐作用。如果發現地線為鉛包鋼,接地的時候要應用專業的連接線,通過焊接的方式將其與設備聯系。
(二)施工技術措施
基于實踐工作的分析,在普通的防雷接地安裝工作中,將基礎圈梁作為鋼筋,實現自然接地,促使地梁內鋼筋和電器預埋件基礎的形成。具體操作的時候,遵循以下幾點,保證在各個要點執行下,能達到有效的建筑電氣安裝防雷接地施工。第一,接地方法。在建筑工程電氣安裝中,防雷接地多使用共同接地的方式。對其測量的時候,結合具體的工作要求,將接地控制在1歐姆內。如果實際測量達不到一定標準,要為其提出補救措施。如:人工接地極的增加、底鋼板的搭接施工等,都能促進鋼筋長度符合一定標準。焊接施工工作中,要促使焊接的充分性,在能夠保證機械強度的同時,達到焊縫的飽滿,避免影響焊接工作的質量。在使用噴漆、電弧噴鋅的工藝的時候,要注意到對焊接的位置實施防腐處理工作,并在完成焊接的時候,為其做出標記[2]。第二,防雷引下線施工。在該工作實際執行期間,基于嚴格工作要求,為其設計圖紙。工作中,不僅單純的依靠自身經驗對其主觀判斷,要分析出具體的防雷引下點位置,并將其標注。為了不影響防雷效果,不能隨意更改引下線的位置,按照圖紙信息進行。還要注意到地下結構柱的鋼筋綁扎情況,尤其是接地極與入戶相互連接的時候,保證強弱電箱,避免設備和導電位置的外漏。在金屬線槽和接地裝置連接的時候,可以使用扁鋼,達到整體的安全與可靠。第三,安裝壁壘支架。當工作人員對避雷支架進行安裝的時候,可以基于右側打眼的方式完成。工作中,結合一定方案對其有效執行。第一,根據圖紙信息和內容,確定出打眼的位置。第二,在10厘米附近,利用電錘進行直線打眼。第三,在對避雷支架安裝的時候,可以在直線兩側,將其插入孔,促進灌漿和加固工作的完成,在一定條件下,也可以執行搗實工作。第四,工作人員使用螺絲,對避雷支架進行固定,清理其存在的粉末,并為其噴灑適當的水[3]。第四,安裝對閃帶。在完成避雷支架后,還要促進對閃帶的安裝。在具體工作執行期間,也要按照一定程序完成。第一,完成避雷支架的安裝工作后,要在上部分為其添加鍍鋅圓鋼。第二,促進金屬物體的相互連接,為其提出有效的搭接手段,以達到金屬和避雷帶之間的相互結合。第三,在焊接完成后,將存在的所有雜質清除掉,為其提供均勻的防銹涂膜,避免結構氧化現象的產生。在這些情況下,為了促進建筑電氣防雷施工工作的優化完成,需要為其提出有效的技術手段。在各個環節安裝工作中,遵循一定原則和要點,達到多方面的合理施工,能避免雷擊現象,也會對其施工問題優化解決[4]。
三、總結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研究發現,防雷接地施工工作較為復雜和繁重,相關人員要對其操作嚴格監督和管理,為其發展提供充足準備,加大力度對其控制,這樣不僅能達到防雷目的形成,也能保證建筑行業的穩定進步和發展。
參考文獻:
[1]郭躍順.高層建筑防雷接地安裝施工技術淺析[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35):108-109.
[2]周曉紅.淺談建筑電氣防雷接地系統的設計[J].建筑•建材•裝飾,2018(5):198.
[3]王興華.建筑電氣的防雷施工及施工問題[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8(7):123-124.
[4]桂軍.建筑電氣施工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及防治措施[J].四川水泥,2017(12):260.
作者:姚峰 單位:北京昌興福陽建筑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