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工業工程專業實習實訓模式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實習實訓環節在培養工業工程專業學生工程素養、專業技能、工程實踐能力以及創新創業能力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在對國內工業工程專業實習實訓現狀及問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多主體協同漸進階梯式”實習實訓模式,并在南昌航空大學工業工程專業進行了實際應用。實踐結果表明,該模式有利于提高工業工程專業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
關鍵詞:工業工程;實習實訓;模式
0引言
工業工程專業是國際上高等工程教育的主要專業之一,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型學科,兼具工程技術和管理技術的雙重屬性,要求學生不但要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而且應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實習實訓作為實踐教學體系的核心教學環節,是培養造就實用型工業工程創新人才的重要保障,發揮著關鍵作用。當前,我國工業工程實習實訓還存在“課程設計簡化、生產實習形式化、畢業設計軟化”等諸多問題,并得到了高校、學者的關注與重視:虞先玉等從教學內容設計、師資隊伍培養、教材與教學軟件開發、科研教學互動、實踐實習環節建設、專業競賽及推廣等六個方面介紹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工業工程專業實施校企協同的措施和方法[1]。張洪亮等通過“目標—手段—檢驗”為主線的實踐教學閉環管理模式來解決工業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之間結構性矛盾[2]。賈利梅認為專業集群大類培養模式下的工業工程需要完善工業工程專業實驗教學體系,建立具有專業特色的高效的實習實訓平臺和全方位立體化的課程設計考核體系[3]。樂承毅等在校內實驗室實驗技能強化、到其他知名學校的參觀合作、企業實訓基地的階段性實訓等三個層次設計了工業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并進行了應用實踐[4]。李萍等構建了工業工程專業“四位一體”的實習實訓體系[5]。朱小勇等結合當前工業工程專業生產實習現狀,提出了以團隊解決問題能力培養為導向的新的生產實習方式[6]。雖然相關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各高校也開展了大量實習實訓工作,但還缺乏一套系統科學的實習實訓教學模式,極大制約了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為此,本文以學生實踐及創新創業能力的漸進提升規律為主線,以資源共享、多主體協同為核心,通過構建漸進階梯式實習實訓模式,提高工業工程專業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
1國內工業工程專業實習實訓問題分析
截至2016年底,國內近200所高校開設了工業工程本科專業。目前國內高校工業工程專業在實習實訓教學環節都設置了大量課程,但各高校在專業方向及專業側重點上具有較為明顯的差異。本文選取了天津大學、重慶大學、華東交通大學、南昌航空大學等高校為研究對象,進行了調查分析。在實習實訓課程體系結構方面,重慶大學和華東交通大學比較注重課程設計環節,課程設計類課程數量約占實習實訓課程總量的50%左右;重慶大學、華東交通大學和南昌航空大學對實習環節較為重視,設置了較多的實習課程如金工實習、電工電子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等;天津大學、重慶大學以及華東交通大學比較注重機械學科基礎知識的應用,三所高校都設置了機械類基礎課程設計;天津大學、重慶大學、華東交通大學比較注重學生計算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計算機應用、管理信息系統等方面設置了相關的課程設計。除了傳統的實習實訓環節,天津大學、南昌航空大學還設置了科研創新等課程,旨在通過在校大學生參與老師的科研課題以及發表學術論文,培養學生科學素養,讓學生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在實習實訓的形式方面,現有實習實訓環節主要采取集中實踐和分散實踐兩種典型形式,其中集中實踐是主要形式。在實習實訓的考核機制方面,現有高校主要以全過程式導師考核為主,企業導師為輔的形式,但不同的實習實訓環節具有差異,如畢業論文(設計)、工業工程綜合課程設計等環節多采用“答辯式”考核機制。盡管國內高校結合自身特點和人才定位開展了大量實習實訓教學工作,但仍然面臨諸多問題:1)實習實訓課程體系結構不合理、實習實訓課程與理論課程未有效銜接、實習實訓課程之間沖突或重復、實習實訓課程設置與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目標不完全匹配等。2)部分高校沒有明確的人才培養定位和專業方向,人才培養目標沒有與社會需求、行業或產業背景緊密結合,使得實習實訓課程設置及內容設計方面同質化現象嚴重,培養出的人才缺乏個性和特色。3)部分高校的實習實訓進度安排過于集中,實習實訓課程及內容設計未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規律,也沒有和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各個階段密切匹配,極大制約了人才培養質量。4)傳統工業工程的實習實訓過程還存在課程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模式和形式單一、考核機制不完善等問題,課程設計簡化、生產實習形式化、畢業設計軟化等現象也很普遍。5)盡管現有高校在校企合作、校際合作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實踐教學工作,但大多還處于協作而不協同的階段。此外,在實習實訓資源建設方面,盡管各高校都建設了一定數量的校內實習實訓基地、校企聯合實習實訓基地以及創新創業基地,但實習實訓資源不足和資源浪費現象同時存在,如何突破資源壁壘,構建高校間實習實訓資源共享機制,提升資源利用率等問題也亟需解決。
2工業工程專業實習實訓模式設計
針對國內現有工業工程專業實習實訓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面臨的挑戰,綜合考慮本校辦學特色、辦學條件以及工業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定位等因素,構建了工業工程專業“多主體協同漸進階梯式”實習實訓模式。該模式可以歸納為“21411”模式,即“以2個核心思想為指導,遵循1個基本規律,通過4個具體實踐階段和1個過程化質量保障機制,實現1個綜合育人目標”。具體特點如下:1)以“實習實訓資源共享、多主體協同”核心思想為指導。盡管各高校都擁有一定的實習實訓資源,但存在資源浪費、資源不足、資源重疊以及資源重復建設等現象,通過資源共享可解決現有實習實訓資源建設中的諸多問題。多主體協同是指在實習實訓過程中,校內交叉學科之間、各校工業工程專業之間以及校企之間協同互動,自組織為開放的協同實踐創新網絡,協同開展實習實訓教學工作。2)遵循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的漸進形成及提升規律。將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形成過程細化分解為“基本工程素養—專業技能—創新創業能力—工程實踐能力”等四個階段,針對每個階段設置不同的實習實訓課程,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3)開展“4個實踐階段”的實習實訓教學工作。針對“基本工程素養—專業技能—創新創業能力—工程實踐能力”等四個能力形成及提升階段,設置了與之相對應的四個實踐教學階段,具體包括基本工程實訓、工業工程專業實訓、科研與創新創業拓展實訓、企業實習與畢業設計等方面。每個階段具有不同的目標和協同主體,隨著實習實訓教學工作的不斷深入和強化,主體的協同范圍、深度也階梯地擴大和增強。4)建立“1個過程化質量保障機制”,即通過設計分級評價指標體系、考核評價方法,科學制定實習實訓規范制度,構建實習實訓支撐環境等機制,為實習實訓質量提升提供根本保障。5)實現“1個綜合育人目標”。通過上述實習實訓指導思想、方法、手段和機制的設計與實施,實現培養“綜合素養好、工程實踐能力強的實用型工業工程創新創業人才”這一育人目標。
3“多主體協同漸進階梯式”實習實訓模式的實踐
南昌航空大學工業工程專業自2006年獲批,2009年9月開始招收第一屆本科生以來,一直注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1)推進實踐教學改革及創新創業課程建設,打造工業工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本專業教師近4年來主持了10余項關于工程實踐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省級、校級教學改革研究課題對工業工程實踐教學體系、課程體系、考核機制、質量保障機制等進行了系統、科學地規劃與設計。以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為契機,全面培育工業工程專業必修課程的創新創業課程。《設施規劃與物流系統設計》《質量管理工程》《工業工程》《生產與運作管理》《項目管理》等專業課均獲得學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培育項目立項。2)積極開展科研與創新創業拓展實訓,組建了一批校內跨專業、跨學科科技創新及創業團隊。本專業老師多年來堅持聯合外學院的教師與學生開展科技創新實踐。本專業學生參與教師的各類科研項目數20余項,有100余名學生參加了教師的科研項目,發表相關學術論文20余篇,獨立發明或合作發明專利共有11項,獲得軟件著作權2項。此外,本專業教師還積極指導學生申請學校“三小”創新創業項目,省級及國家級創新創業項目,指導學生參與全國各類學科競賽。近4年,本專業學生參與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項目88人次,獲各類大賽獎勵45人次。其中:全國企業競爭模擬大賽獲國家級獎勵8人次(1項全國特等獎,7項全國一等獎、4項全國二等獎,4項三等獎),“創青春”“互聯網+”等各項比賽獲得了全國銅獎、江西省金獎及江西省銀獎等榮譽。3)深入推進實習實訓資源共享,積極開展校企—校校協同實習工作。本專業與富士康科技集團、中航工業洪都、江西藍海物流、江西三鑫醫療器械、江西合力照明等10余家省內外企業合作開展實習基地與科技孵化平臺建設。與南昌大學、華東交通大學等省內高校共享了部分省內實習基地,并協同開展了生產實習的教學工作。選拔部分優秀學生進入實習基地開展畢業實習及畢業設計工作,針對企業現實問題,提出了一些有價值的改善方案。此外,與北京大學合作開展了企業經營決策模擬訓練,與清華大學合作開展了工業工程專業暑假聯合實習模式,本專業學生與清華大學工業工程學生組隊參與的富士康生產現場改進提案《T產品人因化成體設計》獲一等獎,《自動化手機裝配線體改善案》獲優勝獎。
4結束語
本文在對國內工業工程專業實習實訓現狀調查及問題分析的基礎上,設計了工業工程專業“多主體協同漸進階梯式”實習實訓模式。實踐表明,該模式有利于提高工業工程專業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
參考文獻
[1]虞先玉,謝乃明.基于“6A-4S”校企協同方法的工業工程專業改革研究: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7(11):192-193.
[2]張洪亮,陳彬.基于三螺旋理論的工業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研究[J].吉林教育學院學報,2017,33(3):57-60.
[3]賈利梅.專業集群大類培養模式下工業工程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輕工科技,2016(12):150-151.
[4]樂承毅,王軍,馮良清.工業工程專業“三層協同遞進式”實踐教學體系設計[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6,14(6):120-123.
[5]李萍,祝欣榮,鞠金艷.工業工程“四位一體”實習實訓體系的構建[J].價值工程,2014(22):241-242.
[6]朱小勇,胡鴻,劉愛群,等.工業工程專業生產實習改革:基于團隊解決問題導向[J].價值工程,2016(28):181-183.
作者:李文川 單位:南昌航空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