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工業工程在中小企業的應用與發展,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隨著經濟發展的全球化,各國各生產制造企業的不斷崛起,分析了工業工程在我國中小企業的應用發展現狀,與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與方法相比存在的優缺點。針對未來我國現今中小企業的發展走向,提出了幾點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應用工業工程相關知識將會遇到的難題與建議。
[關鍵詞]工業工程;中小企業;企業管理;創造力
工業工程(IndustrialEngineering--IE)發源于二戰時期的美國,是從科學管理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應用性工程專業技術。是對人、物料、設備、能源、和信息等所組成的集成系統,進行設計、改善和實施的一門學科,綜合運用數學、物理、和社會科學的專門知識和技術,結合工程分析和設計的原理與方法,對系統所取得的成果進行確認、預測和評價。工業工程的發展大體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傳統IE是通過時間研究與動作研究,工廠布置,物料搬運,生產計劃和日程安排等,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現代IE以運籌學和系統工程作為理論基礎,以計算機作為先進手段,兼容并蘊涵了諸多新學科和高新技術。一百多年來的世界經濟發展史,也正是工業工程萌生和發展的歷史。在當今世界經濟環境下,工業工程已成為保證管理系統目標實現的重要科學技術。
1我國中小企業現階段發展狀況分析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加深,我國政府在經濟政策方面給與重金支持,生產力逐步增強。特別是生產管理技術的不斷進步,數量不斷上升的各類中小型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承擔著愈來愈重要的責任。根據我國中小企業發展中經濟流動狀況,各相關部門以及信息產業部統計,現階段,我國中小企業已超過4200萬家,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8%。在促進國家GDP增長、提供新的就業崗位和增加國家稅收收入等方面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見中小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所占據的重要地位和對國家經濟所起到的支柱作用。
1.1我國中小企業相對許多大企業的優勢分析
企業的經營決策權和所有權通常掌握在企業的少數人手中,節約了企業在監督機制上所耗費的成本,企業人員數量較少,監督決策者可直接進行管理,提高了辦事效率;我國中小企業已開始從勞動生產密集型產業向技術加知識密集型產業轉移,以成本較低的產業鏈,達到市場效益的最大化;中小企業生產靈活,對從事生產制造的勞動力素質要求不高,勞動力來源廣泛充足,提供就業崗位,幫助社會解決勞動力過剩問題;從企業的產業多元化和市場的廣闊性來看,中小型企業生產產品較為廣泛、品種多,專業化程度較高,因此即使業務種類、數目增加,在廣闊的市場經濟下也會占有一席之地。
1.2我國中小企業在生產管理方面與發達國家之間存在的差距
世界裝配工廠:我國現階段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中小型生產制造行業,但創新能力不足,僅僅是學習國外的先進生產技術,卻沒有自主知識產權。物力超前,人力缺乏:根據相關信息顯示,美國在開展裝配世界上第一條流水生線產以來,生產率以每年2.5%的高速增長久高不下,勞動力素質的提高占總增長速度的20%。而我國中小企業資金充足,每年都會大批量從國外引進先進技術設備,但缺乏優質管理人才、一線生產工人勞動素質過低,造成資源大量浪費。企業管理機制缺乏創新:我國各企業不斷學習西方企業在工業工程領域內先進的管理經驗來優化自身生產狀況,通過一系列精益生產、六西格瑪管理、ERP及IE+IT等技術來改善生產,但整體運營效果不佳。未結合我國現今企業生產現狀,導致缺乏企業機構缺乏活力,達不到預期效果。
2企業在工業工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采取一系列措施引進西方先進的生產管理技術,在經濟發展初期作用巨大,我國中小企業蓬勃發展,成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主要支柱。但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這種增長趨勢已經開始出現頹勢,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卻因缺乏核心技術與知識產權,只能充當“世界裝配工廠”的角色。起步時間較晚,工業工程相關理論學習準備不充分。目前,我國大多數企業雖然在運用工業工程理論指導與改善生產實踐,采用了很多先進管理技術,主要原因是沒有將這些管理技術和應用系統等內容按照工業工程的方法和原理融入到企業基礎能力提升中去,只是停留在表面層次才提高生產率,卻沒法從根本上解決實際問題。社會經濟發展程度與企業應用工業工程生產實踐階段不相匹配。我國引入工業工程相關理論時間較晚,與國外企業初步應用工業工程相關理念來進行企業改良相比,同階段,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程度以及科學技術水平過高。在改革開放推動下,尤其是沿海地區,中小型企業數目急劇增加,迅速占領了國內大部分市場。國內企業呈現出“各行業無論采取什么樣的生產方式,生產何種產品,都是供不應求”的場面,導致大部分企業發展戰略不夠完善,目標狹隘,忽略了工業工程在企業中的應用與實踐。企業(尤其是制造業)對于生產實踐中的管理因素不夠重視。我國工程院院士郭重慶說“制造業產品的發展方向是數字化、智能化、互聯化制造業的價值鏈的每一個環節,包括設計、研發、生產、銷售、服務必須再定義;新產品、新潮流和新服務必須基于互聯網技術再造,越來越多的產品的核心價值不再是產品本身,而是服務,比如手機,電視,它已經不是本身制造業的核心”。我國中小企業大多數存在一個普遍的問題,重視企業內部人員的文化素質、技術水平,卻忽略了企業在生產運營中潛在的管理價值,沒有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體系,在企業發展達到一定程度時將會受到限制。
3我國中小企業發展工業工程措施及展望
針對我國工業工程在中小企業發展歷史及現狀來說,發展時間相對較晚,作為企業指導理論與方法不夠重視,我國中小企業正在很多方面還處于起步階段。在發展傳統工業工程的同時,必須牢記創新發展使命,進一步學習現代工業工程的先進管理理念,進一步推動我國科技創新能力、人才利用率、資源利用率等方面的雙重需求,工業工程在我國面臨巨大的實踐挑戰,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我們要從企業各方面的角度來看待工業工程學科,在繼承工業工程優良的管理經驗同時,又要對其進行創新與改善,在未來國際中工業工程學科的進步貢獻屬于中國的一份力量。具體來講:一要剖析企業發展現狀,結合工業工程階段性實踐經驗,制定企業發展戰略及計劃。二戰剛剛結束,日本國內百廢待興,在三十年時間內實現人均勞動生產率增長五十倍,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日本開始引進工業工程專業理論知識并應用到企業管理中,由企業高層與各生產管理人員共同制定出了新的生產實踐理念,開創了符合日本當時企業自身生產特點的豐田生產方式,即“精益生產”模式,同時也推動了全球各生產企業的改革。正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產生,適合自己的這才是最好的。二要提高企業人員素質,加強管理階層工業工程相關培訓力度。我國各中小企業發展時間較晚,接收工業工程理念時間短,企業各階層對工業工程理念認知不足,實現大規模培訓不太現實,所以加強管理階層工業工程相關培訓勢在必行。如今,越來越多的先進工業工程理論被引入到企業的生產管理運作中,員工素質停滯不前,必將導致企業生產效益進步緩慢,與當今社會生產步伐脫節。三要增強企業對工業工程理念運用的系統性。目前,我國生產制造企業在部門管理、生產制造、質量管理等方面已基本步入正軌,但工業工程在企業中承擔的作用卻一直模糊不清,少部分企業對工業工程理念的理解基本為零,因此工業工程在企業中系統性的運用顯得尤為重要。解決企業內部對工業工程的消化必將推動國內企業改革更進一步。例如,將工業工程設立獨立部門,由生產管理部門領導直接管理,采用跨職能團隊的方式參與其他部門的工作,但不參與其他部門的具體業務,這種跨職能團隊的工作方式跨度范圍大,工作方式靈活性強,可以為企業決策者提供較為全面的決策意見。四要注重未來互聯網基礎下的工業工程性思維、新方法。20世紀初,泰勒開啟了一個全新的量化、精細化的科學管理時代。從2008年起,隨著云計算、大數據與互聯網的出現,掀起了新一輪的產業變革,即將開啟新一輪的互聯網基礎下的工業革命。在此基礎下,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主要取決于對新技術的整合和應用,從縱向供應鏈整合到橫向供應鏈的整合,再到整體技術的運用。這是我國中小企業在發展上更上一層樓的機會和挑戰,所以迫切需要我國中小企業在發展中尋找工業工程新思維、新方法。
【參考文獻】
[1]黃毅敏,齊二石,劉洪偉,等.面向中國制造業的工業工程應用與挑戰[J].工業工程與管理,2015(5):157-165.
作者:劉桂林 何肸 黃蕊 單位:云南農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