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公路工程路線布設及路基設計,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文章首先概述了公路設計方案選擇的原則,主要原則包括:遵循生態需求、遵循科學性、遵行當地地質條件等,而后從平面線形盡可能以曲線為主、針對超高進行設置、縱面線形設計及爬坡車道的設計、對視距進行精準控制等方面,深入闡述了以路線布設為基準的公路設計要點,最后對以路基設計為基準的公路工程設計要點進行了闡述。
1引言
公路工程在設計過程中,路線設計與路基設計對于整個公路的整體性能都會產生直接的影響,而線路設計與公路質量存在直接的關系,這就需要在設計中從路線、路基的設計角度出發,切實提升工程效率,為后續的項目順利實施奠定基礎。基于此,本文深入研究線路的設計方式,在保證路線設計達到要求的基礎上,提升路基設計標準,最終可以有效的提升公路項目的質量水平,滿足交通運行的需要。
2公路工程設計方案選擇原則
2.1遵循公路工程設計生態需求
公路工程在設計的過程中,要從質量、安全性的角度出發,同時需要達到美觀要求,設計人員在確定設計方案時,應該深入了解當地的自然條件與地理環境,保證其滿足環境的使用需要,同時還能夠具備較高的美觀性,這是現代公路設計的重要理念。
2.2遵循公路工程設計的科學性
設計方案要達到科學性與合理性的要求,這是設計人員需要考慮的重要原則。當線路穿越山區時,應該分析該地區的線形設計要素,考慮到其落差數據對公路使用中存在的影響,必要時應設置隧道,并且需要保證隧道布置在合理的位置上,以降低難度、提升效率、縮減成本,從而可以提升交通運行質量。
2.3結合地質條件優先選擇
對于山區公路,設計人員應該綜合分析當地的地質影響因素,這是非常關鍵的一部分,對工程的質量存在直接的影響。如果容易出現斷層現象,隧道設計則不能設置在該斷層的位置處,進而滿足項目順利實施的需要。如果在施工過程中,遇到容易塌方的路段,則要進行線形的調整,不能出現在該位置上,以更好的降低成本,防止在施工與運營環節出現事故,保證交通運行的安全性。
3以路線布設為基準的公路工程設計要點
3.1平面線形盡可能以曲線為主
在設計之初,應該深入到現場進行全面的分析與考察,從而使得設計方案更加的真實有效,而公路的設計中需要考慮到其所受到的地形影響,要保證線形符合科學性與合理性的要求,各個結構部分都能夠達到完整性的要求。但是在線形設計中,不能只是為了優化設計而刻意的將平面線形達到曲線的標準要求,此時就會導致忽視地形方面的影響因素,因此,在公路設計過程中,應該綜合分析地形方面,使得平面曲線需要逐漸的接近于曲線標準。如果在定線選擇中,將曲線作為主要的方式,此時就會提升線形設計的科學性,靈活性也能夠大大提升,并且可以保證線形更加的連貫。在曲線線形應用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到當地的地形條件是否能夠與曲線達到協調性,保證各個方面的因素都能夠滿足實際使用的需要[2]。
3.2針對超高進行設置
對于超高部分進行合理的優化是非常關鍵的,這就需要綜合考慮到期各項性能,將安全性作為基礎條件。此外,還應該綜合分析當地的具體特點,要合理的確定車輛行駛條件與行進系統,然后計算確定各項技術參數,最終可以明確具體的設計方案。如果公路處在下坡的位置,應該重點關注反超高問題,要采用各種措施提升項目的安全性。在該環節中,要以當地的實際情況為出發點進行深入分析,對于超高部分要考慮到其是否滿足規范的需要,然后進行合理的規劃與設計。通常來說,在設計中要綜合分析地形與地勢因素的影響,考慮到陡坡等因素,因為很多駕駛員在下坡行駛的過程中,容易存在超速現象,此時就要通過合理的技術參數確定,消除這些不利因素,提升道路交通行駛的安全性。
3.3縱面線形設計及爬坡車道的設計
為了更好的提升道路交通運行的安全性,需要在公路設計的過程中,充分分析道路的最大坡度參數,確保坡度與預設縱坡高度達到一致性的要求。一般來說,縱坡在不同參數影響之下,長度尺寸是非常關鍵的,都要按照相應的技術標準進行確定,雖然這些并不是硬性規定,但是在設計中也是非常重要的考慮因素,需要認真的考慮與分析。由于很多因素的影響導致路段通行性能出現下降,此時要采用多種輔助的方式以提升其通行性能,可以根據需要適當的增加車道的數量,也可以采用設置爬坡的路線形式[3]。在公路項目設置陡坡的過程中,其坡度會相應的增大,此時爬坡難度會比較高,在該部分的設計中,應該分析其性能需要,要合理的確定坡段長度,以滿足實際使用的需要。
3.4對視距進行精準控制
為了全面提升公路交通通行質量水平,在充分發揮出其各項性能的基礎上,應該為出行的正常進行提供必要的安全支持,此時在設計中應該充分考慮視距的影響因素,其對于道路行駛的安全性存在直接的影響,只有保證視距數據達到科學性與合理性的要求,才能實現設計性能的提升,切實提高公路交通運行的安全性。在確定該參數時,應該了解當地的路面摩擦系數與最高限速等方面,這樣才能保證設計方案更加的科學與合理,對于交通的正常運行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4以路基設計為基準的公路工程設計要點
4.1路塹設計
對于其存在的各種影響因素都要進行深入的分析,這些因素對工程的性能影響比較直接,特別是公路的坡道環境,在設計中需要結合工程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坡度與路坡形式,最終可以對比分析多種技術參數之后,確定最為合理的參數,并且應該將穩定邊坡與施工邊坡的位置,達到穩定連接的效果,最終可以有效的提升公路項目的安全性與穩定性。一般來說,在不考慮到其他的影響因素之后,在公路項目設計中,應該以穩定性為出發點,要進行必要的分析與檢驗,以保證其各項性能都能夠達到使用的需要,很多因素都會給工程存在直接的影響,施工過程中也容易發生突發的問題,特別是在開挖過程中與預定方案存在較大偏差的情況,此時應該由技術人員深入到施工現場中了解其地質條件和巖石特性等方面,要充分的掌握其穩定性,然后才能最終確定邊坡開挖施工的具體形狀尺寸,并且要進行邊坡的滾落臺設計,以保證設計方案可以滿足使用的需要。為了能夠保證公路項目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達到使用的需要,還要綜合分析地下的實際情況,并且需要考慮到排水溝等因素,以使得整個設計方案更加的科學與合理。
4.2高邊坡路堤與陡坡路堤設計
為了能夠使得設計方案達到美觀性的要求,在路線設計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到線形的和諧性、連貫性等因素,線形需要和當地的地形變化達到一致性的要求。在深入的了解地質條件之后才能保證陡峭的路堤與高坡度的位置可以達到使用的需要,同時還應該保證路基結構達到穩定性、安全性、堅固性的要求。但是在具體實施環節,往往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對方案進行完善,保證其安全性達到要求,尤其是在重要的路段中,應該進行必要的排查,以提升其安全性(圖2)[4]。
4.3路基填挖交界處設計
為了能夠使得公路設計方案更加的科學與合理,應該深入當地地形勘察與確定,然后采取針對性的設計工作,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證各方面的性能可以滿足實際使用的需要。在開挖施工的過程中,要選擇合適的施工材料,其滲水性要達到當地的使用需要,同時還應該在交界的位置上布置土工格柵。地下滲溝的設計要考慮到當地的地質條件等因素,根據工程的實際需要來選擇合適的排水溝結構形式,并且布置到規定的位置上,以使得其各項功能滿足需要(圖3)。
5結束語
公路工程是我國交通的基礎組成結構部分,在設計中需要綜合考慮各個方面因素之后確定最佳的設計方案,從而可以滿足當代交通運行的需要,同時還能夠促進我國經濟與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杜偉鵬,杜海洋.公路工程設計中路線布設及路基設計芻議[J].四川水泥,2019,(3):74.
[2]石建.基于路線布設與路基設計的公路工程設計要點分析[J].山東工業技術,2018,(4):136.
[3]徐冬林.公路工程設計中路線布設及路基設計研究[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8,(30):1921.
[4]田家興.基于路線布設與路基設計的公路工程設計要點研究[J].建筑技術開發,2018,45(16):59-60.
[5]戚明敏.基于路線布設與路基設計的公路工程設計要點研究[J].建設科技,2016,(17):67-68.
作者:林超 單位:廣東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